许地林
笔者以为,为了更快捷有效地解答现代散文的阅读试题,我们可以另辟蹊径,从命题的角度去寻找“快速通道”。
现代文阅读无疑是影响学生高考得分的瓶颈,也是高考复习备考的重点与难点。现代文通常的阅读思路有两种,一是从考点的角度逐一进行复习训练,二是从“阅读”的角度进行复习训练。笔者以为,为了更快捷有效地解答现代散文的阅读试题,我们可以另辟蹊径,从命题的角度去寻找“快速通道”。
〔命题一〕如何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或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如何理解文章标题?为什么要以此为题或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 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含义,一是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从相关语句中去寻找答题的依据。二是要注意词语的多义性(如虚实、双关、象征等)和修辞手法。文章标题的理解,也应从理解词语入手,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有的标题作为“文眼”有揭示文章中心或主题的作用;(2)有的标题从结构上看有承当文章线索的作用;(3)有的标题对文中的人物和主题有象征作用;(4)有的标题有比喻作用;(5)有的标题有虚实两层含义。因此,理解标题的意义和作用,一是要分析词语,二是要注意修辞,三是要注意虚实,四是要联系全文,五是要结合文章主旨。
〔示例1〕《记住回家的路》2009年山东卷第21题:结全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
〔参考答案〕记住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或“记住从外部生活回到内心生活的路”),在社会的纷争与喧嚣中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获得充实的生活和宁静的心灵。
〔命题二〕 如何理解文中句子的含意?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赏析。
〔答题技巧〕 理解句子的含意,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或句式类型,抓住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句子的内容、特点并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分析时要注意以下几类句式的特点。哲理句: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有时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感情句: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贬抑扬,要把握住作者感情的突破口,有时还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理解。变式句:根据句式变换的特点,这样的句子往往有强调意味,强调的点就在位置改变的那一部分上。修辞句:结合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来判断作者要表达的意思。矛盾句:貌似矛盾,实际上却寄寓了作者深刻的用意;这样的句子往往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但却侧重一面。含蓄句:要通过句子的字面意义来思考它没有明说出来的意义。赏析句子要从句式特点、修辞手法、内容和情感等方面欣赏其妙处。
〔示例2〕《彩色的荒漠》2009年全国卷Ⅰ第15题: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参考答案〕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仿佛被上天赋予了顽强的意志和信念,具有吸引人的力量。
(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参考答案〕尽管沙漠是荒凉和单调的,但是,人们却可以通过劳动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命题三〕为什么要从某事物写起?或文章从某事物写起,有何作用或用意?
〔答题技巧〕 答此类题时要结合所写某事物的上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答题。先看内容是什么,文章的内容、主题构成怎样的关系;再从结构上分析其作用:如引出下文、为下文提供依据,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与下文的内容形成对比等。究竟是哪一点,要做具体判断,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答。
〔示例3〕《木车的激情》2009年江西卷第17题: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木车的激情”作铺垫;与文中孔子及其弟子乘坐缓慢的木车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木车的激情”的强大和值得信赖。
〔命题四〕 文中写某内容有何作用?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答题技巧〕 答题时要结合所写某事物的上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答题。内容上思考他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或说这句话?比如,证明观点,使说理更具有说服力;充实论据,丰富内容,深化主题,增强文章感染力;诗文相间,生动活泼,增加文采,使语言更雅趣,使之更具文化底蕴。从结构看,可以承上启下、呼应前文、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构成对比、文題相应、画龙点睛、结构严谨等。如果内容较多,应分点叙述。
〔示例4〕《书房的窗子》2009年湖北卷第19题: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
〔参考答案〕①通过古墙和疏竹把北窗的光影之美形象地描绘出来,强化了作者对北窗的偏爱,因为此处更宜于读书和写作。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增强了画面感,营造了诗的意境。③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使行文摇曳多姿,富有变化。
〔示例5〕《彩色的荒漠》2009年全国卷Ⅰ第16题:作者为什么说,在他所看到的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
〔参考答案〕①相比荒漠和油田建筑的色彩而言,石油工人工装的红色显得更加耀眼夺目。②工装的红色如花如霞,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美好心灵的赞颂和敬仰。③工装的红色如共和国旗帜的颜色,寄托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命题五〕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或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首先要了解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如象征、联想、想象、铺垫与照应、烘托和衬托、对比与对照、抑扬、动静、细节、白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夹叙夹议、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对比、排比、借代、夸张、反复、反语、双关。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作用,就能作答。
〔示例6〕《岳桦》2009年全国卷Ⅱ第17题: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第一问:①拟人②比喻。第二问:①通过拟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由谷底到峰顶、由平凡到卓越的过程更加生动形象;②通过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的内在气质得以揭示和提升。
〔命题六〕写某事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通过写某事物揭示了怎样的内涵或主旨?
〔答题技巧〕 “情感”与文章主旨有着密切的联系。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对所写的内容做具体的分析,看它本身写的是什么,是用来说明(或证明)什么,与文章主旨是什么关系,再结合所在段落、前后段内容,以及文章主旨分析其写作的目的、用意。常用的词有歌颂(赞美)……精神(品质)、抒发……情感、揭示……道理、揭露(讽刺)……现象(现实)、表达……向往(渴望)等。
〔示例7〕《彩色的荒漠》2009年全国卷Ⅰ第17题: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一问: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的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
第二问:①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和荒漠地貌之间的对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充满激情,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
②通过对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
③通过对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现了石油工人为西气东送所作的巨大贡献。
④通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命题七〕文章如何安排结构?或指出文章结构上的某一点有何作用或有无必要。
〔答题技巧〕文章结构安排常常与所用表现手法有一定的联系,因此首先要分析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如对比、抑扬、铺垫、烘托等),其次要注意文章的主体内容和线索。开头或结尾是否有必要,结构上的某一点对表达主题是否需要。用在开头导入正题,可以起到铺垫、烘托、对比等作用;放在结尾呼应开头(或文题),使结构严谨;画龙点睛,总结深化。当然,如果与主题关系不大,不要也未尝不可,它可以使行文更简洁,主题更集中;如果是记叙文,还可以给读者留下再创造的空间。
〔示例8〕《书房的窗子》2009年湖北卷第16题: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②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
〔命题八〕文章写某事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或概括文章写某事物的内容和特点。
〔答题技巧〕这一类考题,既涉及到筛选信息,又涉及到归纳概括。先要“定位”,即找准阅读有效区,然后确定答题对应点。信息筛选出来以后,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归纳与概括的方法:中心完善法(原文本身有中心句,只要我们根据需要加以整理和提炼)、摘要整合法(摘取文中关键词语、重要语句进行整合)、分层归纳法(先弄清文章每个层次的内容要点,然后抓住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全局角度进行综合行整合)、揣摩提炼法(如果需要概括的内容是形象的、隐晦含蓄的,找不到能够直接用来概括的词语,就需要在揣摩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提炼)。进行整合时,一般要分点陈述。
〔示例9〕《岳桦》2009年全国卷Ⅱ第16题: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①它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 ②它们的形态不同: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③它们的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
〔命题九〕 就文章内容、语言、结构或表达技巧等某一方面进行赏析。
〔答题技巧〕首先是明确鉴赏点,或语言特色,或表达技巧,或布局谋篇,或作者观点,或作品主题等。结构安排上采用“总—分—总”的形式,总说明确提出观点;分说结合原文举例分析,一般一到二例;最后总说点评作用或效果。鉴赏语言,一般要抓住“文采”——句式特点、修辞手法、精炼生动的词语、引用化用名句等。鉴赏内容,抓住主题——深刻、透彻。鉴赏构思,抓住结构安排——一波三折、首尾呼应、伏笔、照应;表现手法——烘托、铺垫、映衬、象征等。字数一般在100左右,但也要根据分数或要求来确定字数,如湖南卷就曾要求写300字左右的短文。
〔示例10〕《书房的窗子》2009年湖北卷第17题: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等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 “隐翳”“枝叶扶疏”“清虚”“清晖”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
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③使用排比,如接連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稳、典雅。(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作者系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