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分析综合考点指要

2009-02-08 09:22冯志伟
湖北招生考试·读写在线 2009年5期
关键词:题干考点态度

冯志伟

文言文阅读的分析综合在高考试卷中,具体体现为对文本中主人公相关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对主要信息的理解概括和推断,对主旨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观点的分析概括等等。

文言文分析综合是文言文阅读板块中要求能力层级较高的考点,《考试大纲》对此的要求具体为“分析综合: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文言文阅读的分析综合在高考试卷中,具体体现为对文本中主人公相关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对主要信息的理解、概括和推断,对主旨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观点的分析概括等等。纵观近几年高考试卷,文言文分析综合考点通常设置为两道客观选择试题,部分自主命题省市也设计了主观表述题。

一、 筛选文中的信息

〔考点精析〕

“筛选文中的信息”,指根据题干的要求和限制,筛选正确的信息。对于高考文言文中“信息”的筛选,主要是在遵循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对相关内容指向的理解和把握。近年来,由于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内容主要取材于人物传记,因此,在对文中信息的把握时,要全面把握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成就等)和事件(前因、后果、始末、经过、影响等)。尤其是对于传记中的主人公人物,一定要从文中准确把握与之相关的信息,特别是能够体现试题指向的信息。

高考中体现该考点的题型一直为客观题型。该题大多是对材料中人物相关信息(人格性情、事业经历、精神品质、道德情操、思想主张、功业政绩等)的筛选,试题主要有两种呈现形式:一是对人物一种相关信息的筛选,常为五六个信息句中,每三个句子分别编为一组;二是对人物两种相关信息的筛选,每两个信息句编为一组。

〔应试攻略〕

1. 审清题干,排除干扰

题干信息给我们筛选信息指明了方向,只有把握了应对指向,才能行之有效地筛选信息。譬如题干中要求“选出直接体现某人某种性格的一项”,这提示我们只能选择正面体现人物某种性格的信息,而间接或侧面反映人物性格的信息就要排除在外。因此,在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弄清所筛选的信息与题干的要求是否高度一致。

2. 回归原文,揣摩用意

选项所给的信息是否正确,只有回归到原文的语境中去揣摩,才能准确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就应该对文章信息进行初步筛选,去粗存精。然后就可以将选项在文中迅速准确定位,并能够很好地把握住其信息指向,以便我们筛选出正确的信息。

3. 比较遴选,去伪存真

选项中总会掺杂一些迷惑性很强的错误信息,要想筛选出正确的就必须对所给信息句进行认真比较,仔细遴选,依据试题指向去伪存真从而得出答案。

4. 巧用方法,排除为先

掌握一种好的方法和技巧,对于正确筛选信息尤为重要。我们常用的就是排除法,一旦判定哪一个信息句与题干要求不相符时,即可排除包含该句的选项,这样就降低了选择难度,能够让我们轻而易举得出答案。

〔真题示例〕

2009年全国卷I:

9.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①常为诸县之最

②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③未尝辄敢出门

④诣阙请留德深

⑤以贵乡文书为诈

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 ①③④B. ①⑤⑥

C. ②③⑥D. ②④⑤

〔解析〕

该题直接考查的就是考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对人物品质或性格的筛选,针对性较强,注意把握方向。该题要求筛选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信息。做此题可用排除法。①是说百姓们建造兵器的情况,③是赵君实害怕魏德深,⑥是说使者的判定。排除含有①③⑥句的选项,便是正确的答案。

〔参考答案〕D

二 、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考点精析〕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指考生能够根据文章内容总结归纳出信息要点,并能够进一步概括出文章主旨。高考对此考点的考查,包括文章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人物,揭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等。由于现在高考中的选文大都是人物传记题材,所以在此考点的设题常常体现在对重要语句信息的转述,对人物形象的简要概括,对事件意义或后果的评述和对文章主旨信息的概括等。这是对全文信息的综合考查,在命题的形式上为客观选择题,题干一般表述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或正确)的一项是”。对正确信息的提取取决于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把握和分析。

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在此考点的设题来看,我们不难发现,选项中设错类型常常有以下几种。

1. 错位信息

这是高考设错常用的形式,常常是非此人的行为当作了此人的行为,非此时间的事情当作此时间的事情等。

2. 错解词语

有些信息选项是直接对文中某些存在重点词语的句子的间接翻译,表述时将重点词语的意思故意弄錯。

3. 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

二者不存在因果关系,强加了这种关系或将这种关系倒置。

4. 无中生有

原文中没有透露这种信息而无端地增加了这种信息。

5. 颠倒是非

将文中或然的信息说成必然,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已然。

〔应试攻略〕

1. 全面理解,重点把握

这是阅读文言文材料最基本的能力要求。首先能够从宏观上对全文的大致内容有整体了解和认识,了解文中人物的事迹经过以及表现出来的性格,明白所叙述故事的来龙去脉以及故事折射出来的要义。然后重点掌握一些关键信息,如重要的时间点、文中表达重要意思的实词、人物重要的语言等。这些地方都是透露重要信息的地方,一定要在阅读时重点留意和把握。

2. 依文索义,及时比对

选项中一般都会有对文中信息的直述或转述,在判断这些选项正误的时候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相对的原句,将原句与选项的表述认真比对,辨别正误。切忌在没有与原句比对的情况下,仅凭印象主观臆断。值得注意的是,信息转述时可能会和原句的意思表述有一些变化,判断正误就要辨析这种变化是否合理,是否与原句意思相符。

3. 审准题干,抓住关键

做题之前首先要弄清题干要求,到底是让选正确的还是选错误的。抓住关键,就是指在判断各选项正误时,一定要找到可靠的依据。不管是归纳内容要点,还是概括文章中心,其信息来源都是文段内容,只有在文章中能找到依据的才能判定其正确,否则,是错误的。

4. 理解内涵,准确分析

选项的表述中往往有对人物或事件的主观评价,对其正误的判断,就要求考生能够真正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性情,揭示事件的意义。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抓住文章的大致内容,还要理解到文章的深层内涵。

〔真题示例〕

2009年福建卷: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童年丧父的张自新没有因母亲的看法而放弃学习,坚持耕读,啸歌古人,悠然自得。

B. 张自新对吴中子弟的亵语戏笑不以为意,也不理解,所以无法与他们交流。

C. 作者对张自新的坎坷经历和怀才不遇深有感慨,痛惜他的病故,写了这篇传。

D. 文中选取张自新读书敏慧、耕读奉母等几件事来塑造人物,选材典型,形象饱满。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在做题时要注意分析文中的每一个事件,并根据全文来把握人物性格。B项可以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表述,原文为“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B项中的“无法与他们交流”与原文中的“与之语,不答”在意思上不相同,从文意上看,“不答”是“不想回答、理睬”或“不愿回答、理睬”,而不是无法与他们交流。故B项与原文意思不符。

〔参考答案〕B

三、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精析〕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是指作者对文章中所提及到的人物的态度,是歌颂、赞扬、认同、怜悯,还是讽刺、贬斥、反对、嘲笑;也包括作者对文中所叙述事件的态度,是拥护、肯定,还是反对、否定。对该考点,需要明白的是,这些观点态度不是我们阅读时的认识,而是作者在行文中的流露。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根据作者对人物或事件的潜藏有某些情感认识的表述,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表达形式是多样的,有的是开宗明义,直抒胸臆;有的寄寓故事,含而不露;有的通篇叙述,卒章显志……但有一点往往是一致的,那就是作者的观点态度多是文中议论性的句子。对此类句子要注意甄别筛选,以便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该考点在高考中大多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点一起设题,也多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不过有的试卷也以主观题的形式单独命题。

〔应试攻略〕

1. 删繁就简,锁定重点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把握文中表述的重点信息。文段的叙述重心是什么,议论性文字体现在哪里,这些都要搞清楚,然后将文中不是直接体现作者观点的文字首先剥离,从保留下的关键信息中分析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2. 留心结语,仔细推敲

当前高考文言文的取材大多是人物传记,文章结尾大都有一段议论性的评价语言,这往往是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所在。如在选自《史记》的文段结尾常有“太史公曰”这样的话,用来表达作者的观点或立场。因此,一定要重视审读文章结尾部分,从中推敲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3. 综合分析,简要概括

有些文段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并没有通过抒情或议论表达出来,而是将观点态度蕴含在所叙述的人物事件之中。这就要求综合把握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然后从事件的细节中分析提炼出隐性信息,进一步简要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真题示例〕

2008年福建卷:

6.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公孙衍张仪章》)

⑵根据以上两段内容,简要谈谈孔孟二人的处世态度。

〔解析〕

该题考查的就是考生分析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要对两句话能够翻译准确,把握各自的思想主张。孔子认为:任用我,我就推行自己的主张;不任用我,我就退隐。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这样吧!孟子主张:如果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就和天下百姓一起实行自己的抱负;如果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就走自己的路。孔孟均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因此二者的思想在大的方向应该是一致的——都希望实行自己的主张,实现自己的理想;只不过有一些细小的差别——孔子认为不实行自己的主张就隐退,孟子认为实行不了自己的主张就坚守自我,不更其道。

〔参考答案〕

孔子和孟子都希望通过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孔子认为,如果自己不被国君任用,就韬光养晦,安贫乐道;而孟子认为,如果自己不得志,就独自践行,守道不屈。(意思对即可)

〔作者系河南省睢縣回族高中教师〕

猜你喜欢
题干考点态度
数字算式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统计知识考点解析
解读分子结构考点
态度决定一切
集合考点例祈
果敢跳tone的张扬态度
提升秘游逼格态度
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