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修芳
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面对传统中学英语学科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探索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是一个现实而重要的课题,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一探讨,并提出实现其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学科教学优化整合之浅见。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中学 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的优化整合教学模式正在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给传统的中学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机遇。具体到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教学的优化整合,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课程整合是学科各要素形成有机的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过程。广义上的课程整合主要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融入到课程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狭义的课程整合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培养师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的优化整合,并不是两者简单的相加,也不是多媒体代替传统教学,而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实现最有效的教学——优化整合,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最佳利用。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首先,教师利用计算机及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创设丰富的英语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推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其次,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让学生接受任务,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总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学科之间的整合,并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可见,优化整合是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和相互渗透,是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的过程。从实践上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体的“多媒体优化整合”课堂教学模式,将使教学内容之表现形式变得新颖而引人入胜。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多元地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动觉,多层地启发了学生思维,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出良好的学生素质。要实现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课程的优化整合,必须注意以下各方面的结合:
1 结合教学目标,恰当利用有效信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广泛走进校园,使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的优越性得以实现,它不仅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一大重要举措。实践证明,先进的电教技术和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屏幕,往往在很多方面吸引着充满好奇心的学生。著名心理学家赫瑞特拉说:“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学习英语,脑、眼、耳、口、手并用,这种集图形、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功能为一体的教学,以全方位、多层次吸引学生,增加信息获取量使课堂英语教学更为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始终都保持强烈的兴趣,从而易于接受、记忆新的语言材料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学好英语,启发学生的思维;但要注意,一些无关信息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在一节课上教师设置了两种声音,在核对答案时可以告诉学生对错,而这两种声音奇怪而又稍长,致使学生忘记了答案本身,长时间处于哄堂大笑之中,没有起到预期效果。
2 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当“导演”教师角色
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以其信息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的优势,能打破地域界限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启发思维,高效优质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利用多媒体系统的声音、图像压缩技术,可在短时间内传输、储存、提取或呈现大量的语音、图象和活动画面信息,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信息,大大地缩短认识进程,起到呈现事实、创设情景、设疑思辨的作用。此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还具有易操作、使用方便的特点,在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恰当、巧妙地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和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尽管信息技术会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大好处,但影响课堂教学的主导因素还是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就好比是一个“导演”。如果只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忽视“导演”的作用,一堂课就会徒有虚名从而效果不佳,也就实现不了其教学目标,甚者还会扰乱课堂的正常教学秩序。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把握好教学方向,恰当扮演“导演”角色,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为此,教师在教学法中,要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等(下转第98页)(上接第94页)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并通过电子课件、网络等途径传递给学生,实现对教学内容和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实现教学方法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
3 结合语言差异,积极培养学生敏感的文化意识
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新《课标》在“内容标准”部分对“文化意识”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给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文化环境。
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意识应包括对本国及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文学、音乐、艺术等文化概念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对本民族和英语民族行为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及其体现的信念、价值观等认识。例如,一位美国同事感冒了,中国同事表示关心
Chinese: You look pale. What's the matter?
American: I'm feeling sick. A cold, maybe.
Chinese: Go and see the doctor. Drink more water. Did you take any pills?
American: You are not my mother, are you?
美国人对上面第一句话的反应通常是“Take care of yourself. I hope you'll be better soon.”不必教人怎么做。中国人则以出主意提建议表示关心,而且以兄弟姐妹或父母亲人的口吻,或以过来人的口气,这对美国人行不通。这就是文化差异。
中学英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进行。例如,在教学《A TALE OF TWO CITIES》时,要让学生在课前利用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查阅作者生平及主要作品,教师则在课前准备有关教学视听资料,设计与课文有关的教学步骤、制作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学习。最后通过英语这一语言工具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史地、风俗、生活习惯和方式等。显然,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优化整合,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扩展了视野,为培养和开发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