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靖戎
摘要:壁画作为我国的传统绘画,由汉代盛兴,唐代达到高峰,宋元时期逐渐衰落。在中原地区曾经在汉唐盛极一时的壁画到了明代已经逐渐由盛转衰,而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省份云南,保存着大量的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佛教壁画。白沙壁画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佛教壁画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它将汉、藏、纳西族绘画融合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语言。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是中国历代壁画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白沙 壁画 艺术价值 研究
中图分类号:K879.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0
白沙壁画位处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境内,壁画从木土司的老家崖角开始,以白沙为中心分布于束河村、大研镇、雪菘村、。丽江壁画始主要绘制于明代,少量为清初时期绘制,其历史有三百余年。是明清时期丽江壁画纳西族土司所建的寺观宗教壁画。原壁画分布于琉璃殿、大宝积宫、大定阁、大觉宫、真武祠、皈依堂、雷音寺、福国寺、护法堂等明清道教、佛教宫观和寺庙中。历时百余年,由于后人的保护不善,以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存壁画仅有丽江县白沙乡的琉璃殿、大宝积宫、大定阁、大觉宫几处壁画遗址,其余全部毁坏殆尽。由于现存壁画全部在白沙乡,故称为“丽江白沙壁画”。
丽江白沙壁画琉璃殿现存十六堵,大宝积宫内现存十二堵,大定阁内十九堵;大觉宫内现存六堵。其中保存最为完好,且绘制最为精美的当首推大宝积宫壁画明代壁画,其次是大觉宫明代壁画。
一、内容题材世俗化
丽江白沙壁画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多民族聚居,多种少数民族大杂居的特点,导致这里的宗教信仰各有不同。所以,丽江壁画在内容上是将佛教显宗、藏传佛教密宗、以及道教融于一体的现象。这一特点表现在丽江壁画上就是在题材上的多种教或同种教中的各派糅合和内容并存现象。
壁画作为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从两汉开始发展,早期的壁画都是佛教壁画,即以佛教内容为题材的绘画。而从两汉到隋唐,中国壁画的佛教题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情节性题材,包括佛传故事、佛本身故事、经变故事、供养人、高僧故事类;二是非情节性题材,包括佛像类、菩萨像类、罗汉类、天龙八部或天尊类等。
丽江白沙壁画属于佛教寺观壁画,早期基本内容题材多是根据显宗经典描绘,到了后期随着藏传佛教的传入,内容多以藏传佛教密教的内容为主。壁画中的造像多是如来佛、四大天王、喇嘛教金刚、道教天尊等。
丽江壁画继承了我国现实主义绘画传统的艺术成就。在白沙壁画中也出现了对世俗化,生活场景的反映,如在大宝积宫西壁绘制的《莲花生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画工绘制的降魔祖师图,四周绘有织布、砍柴、木作、钓鱼、打铁、屠猪以及舞乐等百工之神。画中的人物的刻画都极具生活,实际是老百姓现实生活的缩影。反映了当时画工所熟悉的生活情景,或许就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其实是画家以人性代替了神性。
二、艺术风格多样化
任何优秀的艺术都是汲取了各家各派的精髓不断发展、完善的,壁画艺术也不无例外。白沙壁画兼容并蓄:汉传佛教、道教和喇嘛教多种宗教文化艺术绘画风格。丽江白沙壁画在艺术表现风格上,不仅仅继承了本地特有的原始宗教传统——东巴艺术。东巴画主要是用笔粗犷、朴实、古拙、简练而有节奏;造型夸张、变形、概括;用笔随意,不受自然色彩的限制,体现了民间绘画的特点。而且在壁画中还可以看到藏族的线条匀净、笔法洗练、用色鲜艳富有立体感和装饰效果。以及中原壁画中的勾勒和堆金等传统技法。多种宗教艺术风格的融合,使丽江壁画风格独具一格,呈现出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和民族地方化的特点。佛教和道教二教造像并存,反映出云南少数民族对宗教兼收并蓄的特点。这在我国其他地区的壁画中是很鲜见的。在内容题材上将佛教、道教和喇嘛教糅合在一起,在表现艺术上则是汉族、藏族和纳西族等民族传统绘画技法糅合在一起。据专家考证,这些壁画从明初至清代历时三百多年,融会了中原壁画的传统技法和藏画、纳西绘画的绘画风格。从前后壁画的年代来看,早期的壁画没有受藏画的影响或影响较小,如琉璃殿壁画。到了后期,木氏土司的势力逐渐发展。与藏族关系日益密切。到了木公与木增几代,与内地的往来也越来越频繁,吸收了大量的汉文化。因此,我们现在在 壁画上能够看到三教派艺术技法糅合的现象,如大宝积宫壁画。到了清代,密宗红教在丽江大为昌盛,故此时的壁画又以密宗题材为主,如大定阁壁画。
丽江壁画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民族艺术的交流与汇集。丽江壁画据殿堂的匾额,以及有关碑纥的记载,是明代洪武至万历年间陆续用二百多年的时间来完成的。在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了丽江壁画的最大特点就是将佛教、喇嘛教、道教的题材融合杂一起,在艺术表现上也是将汉族、藏族、纳西族的传统绘画技法糅合在一起。因而形成了丽江壁画的特殊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其多民族聚居的条件分不开的。当时的这些画工也是由不同的民族组成的。具《木氏勋祠自记》说:“其土木砖石绘彩之类,乃大理巧工杨得和氏成之”。的记载。杨姓为大理白族大姓,所以杨得和为白族画工。同时,壁画中有大量的藏文书题,说明有大量的藏族画家参加了壁画的创作和绘制工作。有据《丽江府志略》记载:“马肖仙,江南人,工图画,山水臻神品,花卉、人物靡不精妙,识者称为马仙画……” 有些丽江壁画出自他之手。马肖仙是汉族画家的领班人。根据资料,大研镇极其原居住在白沙翠屏山下岩脚村老院的张氏,是中原聘来的道士,也是制作壁画的工匠之一,为壁画中道教题材画面的绘制者。据《万德宫碑记》载:“画工古宗古昌”是西藏来得喇嘛画家,是壁画中藏传佛教题材画面的绘制者。(3)由此可见壁画中将汉族、藏族、纳西族的传统绘画技法糅合在一起,就不足为奇了。白沙壁画是由多民族多位画家共同孕育出来的艺术结晶。
三、艺术形象的处理上多用平涂手法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往往融入民族地区特有的绘画风格,将汉族、藏族、纳西族等民族传统绘画融合在一起。壁画有世俗化的特征,艺术上继承了传统的写实主意风格。具有相当高的的艺术水平,其技巧纤细清丽,笔法兼有中原及藏画的洗练和匀称,具有精巧严谨的装饰风格。人物形象生动逼真,体态丰韵,有唐朝的遗风。衣饰、头饰、衣边和外露肢体均用贴金、描金、或泥金、垒金,色彩极为绚丽丰富,具有唐代道释画风,兼有喇嘛教画风和纳西族东巴画的粗犷、色彩对比强烈的画风。
白沙壁画中在大宝积宫的《孔雀明王法会图》中描绘有神抵人物一百余人,只有主尊用贴金的手法绘制,其他佛像如帝君、天女、神像用接近肉色的泥金平涂绘制,部分小佛像用肉色、土红色或黑色、棕色、灰色。在艺术形象的处理刻画上,白沙壁画显然不如敦煌壁画色彩变化多样。这是唯一比较遗憾的地方。
如果说,敦煌壁画开创了中国壁画的辉煌始章的话,永乐宫的《朝元仙杖图》便是这始章的升华,它将始章推向高峰;而丽江白沙壁画,则完成了中国宗教壁画艺术的宝顶
丽江白沙壁画内容丰富,艺术精美,风格独特,不仅是中国壁画史上的一朵绚丽的奇葩,而且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参考文献:
[1]郭大烈.纳西族文化大观.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2]尕藏才旦.藏族独特的艺术.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3]陈兆复.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胡同庆、安忠义.佛教美术—灿烂辉煌的壁画艺术.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