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实施进程中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09-02-04 05:35满群丰文志诚朱文球
计算机教育 2009年23期
关键词:本科教育课程体系

满群丰 陈 莉 文志诚 朱文球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论述了以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将高等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设计并实施“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完整培养模式。同时,本文阐述了改革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建立完善的、与课程体系配套的实训、培训的“双训”教学体系。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质量工程;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目前国际软件产业正在稳步发展,中国软件产业也在腾飞中,对软件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国务院关于《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年至2005年)》提出了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目标,其中之一是软件专业技术人才要达到80万的培养目标,人才结构要进一步优化。要达到这一目标,我国急需培养大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软件工程专业是培养软件产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专业科程。

2006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组织制定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软件工程专业方向)》(以下简称《专业规范》)。为落实《专业规范》,进一步推动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深入开展,教指委决定在《专业规范》的基础上开展“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的立项工作。希望通过项目立项的方式,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力度,将专业规范落实到具体的课程教学环节中。

2教育质量工程促进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2007年初教育部下发了2007年“1号文件”,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同时,作为2007年的“2号文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目的是进一步推动本科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提出了教育质量工程和教育改革新举措,对实践教学、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提出了新要求。

“质量工程”重点建设的六个项目都是带有基础性、引导性的项目,其中“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认为贯彻落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决策部署,必须落实在具体行动上。我院将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突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专业课程主要以软件开发新技术、新应用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我院在这方面累积了丰富的经验,也创造了不少成绩,学生多次在湖南省创新能力大赛上获得优异成绩。我院坚持按照教育质量工程的要求,在软件工程专业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3软件工程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的软件工程专业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和新途径,即:保持传统培养模式的优点,吸取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思想与理念;在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突破;与社会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对接。

针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以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将高等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设计并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充分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探索,展示“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完整培养模式,体现学科、专业整合特色。主要内容如下:

(1) 以“厚基础、宽口径、有特长”为总的培养目标,贯彻“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实施三段式双分流人才培养模式。

(2) 加强技能训练和软件工程的基础、素质课程。软件工程的基础是建立在多个不同学科之上。它不仅需要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也需要掌握诸如数学、工程学、项目管理及其它应用领域的概念。所以,课程设置应注重软件工程技术和素质教育的不断线,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和团队合作的思想。

(3) 梳理软件工程系列课程之间、以及与其他相关系列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衔接、避免重复。课程设置要突出软件工程的重要地位和价值。软件工程系列课程所涵盖的概念多、涉及的领域广,教学中容易出现“知易行难”的情况,教师受观念、思维定势以及本人的软件工程经验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的理解深度。

(4) 建立更加完善的实训、培训教学体系。

(5) 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使其适应工程型人才的培养。软件工程系列课程内容纷杂,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空洞的说教,为此着重改革以下几点:基于项目的课程,模拟工业界典型项目,以小组作业、口头报告、正式评审等形式,让学生在整个项目中承担不同的角色,构筑立体化的互动教学平台,贯穿软件工程系列课程的案例教学。将真实系统和项目作为学习案例,从软件工程的基础入手,让学生实际运用他们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模拟案例提出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真正使学生体会和做到学以致用。

(6) 改革传统的考试模式。传统的考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的技能,但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在实际工程中运用知识的能力。案例教学的引入使得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演讲、答辩、互换角色评审等方式来考察学生对相关课程内容的理解。

我院拟建立一套适合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以软件工程为主线的教学课程内容体系。该课程体系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开放性,有利于学生根据社会形势和自身需要,自主选择和安排切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案,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宽基础、高素质、有特长、适应广的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逐步完善与课程体系配套的实训、培训的“双训”教学体系,使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4三段式双分流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第一、二学年,以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大类通识课程和跨院系、跨专业选修课程为主,拓宽基础知识,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第二阶段:第三学年,在前两学年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第一次分流,即专业分流,以专业课程为主,分专业进行培养,进一步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

第三阶段:第四学年,学生在主修专业内自由选择专业方向,进行第二次分流,即专业方向分流,以专业方向课程为主,按照专业方向进行培养。根据普通本科院校的特点分两个大的培养方向,即: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技术。

此阶段可与毕业设计同步进行,在选择专业方向后即安排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可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选修专业课程、因材施教,以各自特长的展示为中心、发展个性,根据专业方向进一步强化能力。我院软件工程专业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方案如下:

(1) 构建与新的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2) 构建与新的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实验体系;

(3) 构建与新的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实习与设计教学体系;

(4) 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考试模式;

(5)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5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我院软件工程专业在实施新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也遇到了一些实际的困难,正在逐步解决过程中。

(1) 课程特色所带来的困难。软件和软件工程发展迅速,像Java、UML、分布式构件技术,CMM、Agent技术,Agile SE,XP,AOP,MDA等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造成该课程内容纷杂,客观上容易导致系统性、逻辑性和可操作性的缺失。而且,软件工程教学“知易行难”,教师受观念、思维定势的影响,其本人的软件开发经历和体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理解深度。

(2) 对任课教师带来的挑战。作为教师,其教学工作必须立足学科前沿,进行本末判断,进行经典内容与先进技术的取舍。又因为其内容纷杂,教师在教学时如何避免软件工程沦为空洞的说教?这是一个大的问题。应该在教学上下大力气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软件工程素质和软件研发能力。

(3) 课程体系衔接带来的问题。

6结束语

我院自成立之始,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中,就始终围绕着以建立科学的软件工程教学内容体系为前提,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突出实践环节,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并同步构筑立体化教学互动平台;上述措施旨在提高该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我们虽然在以软件工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改革上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是,如何把握当前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突破传统教学体系的不合理限制、建立灵活的工程型教学体系是我们始终坚持与努力的方向;而我们围绕软件工程为主线的教学改革也仅仅处在一个过程之中,实施过程中很多新出现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勤于探索、勇于解决、不断的完善和突破。

参考文献:

[1] 文俊浩,王欣如,徐玲. 软件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4).

[2] 杨芙清. 软件工程教育的思索与实践[C]//全国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年会论文集(2007).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刘乃琦. 软件工程教育的特点与问题[J]. 计算机教育,2004(10):6-9.

[4] 骆斌,张大良,邵栋. 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J]. 计算机教育,2005(4):25-28.

猜你喜欢
本科教育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保险专业本科教育:基于需求与供给的分析
以整体思维统筹卓越法律人才本科教育
甘肃省本科教育供给与产业结构的对接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