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内外贸对接对广东出口企业的影响

2009-02-03 04:23宋程丽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36期
关键词:贸易保护主义自主品牌广东

宋程丽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企业不仅出口规模、价格下降,而且出口风险增加。虽然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已走出低谷,但经济复苏之路曲折漫长,由此引发的进口需求下降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成了制约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广东是我国的出口大省,以出口加工型企业为主,国家及时搭建的“内外贸对接”平台,不仅有利于广东出口企业“内外贸对接”战略的实施,弥补出口的不足,而且有利于企业降低出口风险,树立自主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

关键词:广东 出口企业 内外贸对接 贸易保护主义 自主品牌

广东外贸发展状况

受人民币升值、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以及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2008年广东外贸出口增长步伐大幅放缓。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资料显示,2008年广东出口4041亿美元,同比仅增长9.4%,增幅回落12.8%,增幅比全国低7.8%。金融危机也导致广东加工贸易出口遭受重挫。2008年,广东加工贸易出口2612.6亿美元,增长6.1%,增速比上年大幅回落12%。其中来料加工出口增长9.2%,回落13%;进料加工出口增长5.3%,回落11.7%。2009年1-7月,广东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3127.05亿美元,同比下降19.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0%。其中出口1849.94亿美元,下降18.0%;进口1277.10亿美元,下降22.1%。实现外贸顺差572.84亿美元,同比下降7.2%。据广东省外经贸厅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省2009年上半年进出口降幅不仅逐步收窄,且进出口、出口、进口三大指标均降幅连续5个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呈现出一系列积极迹象。

目前广东的外贸额占全国的1/3,是全国的出口大省。广东传统的出口商品有家用电器、纺织服装、鞋类、家具、玩具、箱包、塑料制品、陶瓷等,其中,机电产品占全国出口量的50%以上。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欧盟、美国和东盟等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出口持续增长,如中东地区、非洲、印度、拉丁美洲、韩国和俄罗斯等。如2006年,中国香港、美国、欧盟、东盟、日本五大主要市场占了广州出口额的八成左右。对广东来说,虽然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面临的外贸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因为许多加工出口的企业都是以低附加值和来料加工为主,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要么经营困难,要么难于生存,产业升级任重道远。

金融危机下制约广东出口的不利因素

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爆发至今,虽然全国乃至广东的出口情况已发生明显的好转,广东的经济恢复不断加快,但除了推行“双转移”等措施提高出口产业、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外,外部市场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外部需求疲弱且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当前形势下,对我国外贸影响最大的因素还是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需求严重萎缩。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不景气造成本国国内消费者信心指数、国民消费水平、商品库存水平严重下降以及失业率提高,对外表现为进口需求急剧减少。

随着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我国外贸依存度迅速提升,从1980年的12.5%提升到2007年的66.3%,远高于美国、日本20%左右的水平。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一方面表明国外市场需求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另一方面则表明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风险和不稳定性因素。从产业结构上来看,珠江三角洲是高外贸依存度地区。目前,广东的外贸依存度高达155%,几乎是国内其他省份的几倍多,其中深圳、东莞、广州、番禺名居前列。这充分说明广东经济发展对出口的依赖性大,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高。因此,外部需求的疲弱和不稳定,尤其是欧美经济的景气与否,将直接影响这一地区的生产与出口。

(二)出口企业出口风险增加

1.汇率风险。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元的汇率不但没有贬值,反而强劲升值。2008年7月到9月,人民币升值了7.38%。虽然后来随着美元的走软,人民币也有所回落,但到2009年2月,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大,出口企业的困难加重。币值曾经坚挺的欧元也难逃金融危机的洗劫,欧元区的经济衰退也使欧元出现贬值。人民币不断升值的结果除了导致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缺乏价格竞争力外,还使外贸企业的实际出口创汇能力下降。而且,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层面上看,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消除,国外发达国家的经济低增长率在客观上和我国经济增长目标在主观上也给人民币的升值增加了压力。

2.收汇风险。在金融危机下,不仅国外进口商的信用大为下降,银行信用也令人担忧,以往对出口商来说最有收汇保障的信用证支付已不再被追捧,出口企业更倾向于T/T(电汇)的方式(即买方预付20%-30%的货款作为订金,余款货到支付),信誉较差的进口商甚至出现了赖账的行为。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出口业务的合同坏账率达到5%,而国际平均水平仅为0.25%。另据权威机构对国内1000家外贸企业的调查,68%的企业有过因贸易对方信用缺失而利益受损的遭遇,其中损害最严重的就是信用风险所造成的拖欠货款和合同违约。中国企业“应收账款延迟收付”的比例已超过50%。如果出口企业在出口业务中忽视对进口商资信、支付能力、履约记录等方面的调查,不重视出口风险管理,就有可能在采用T/T、托收这些风险较大的结算方式时遭受货款两空的危险。

3.价格风险。一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与国际市场的供求变化休戚相关,而主要进口国的国内需求对进口商品的价格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换言之,出口商品价格的高低与进口国的经济兴衰密切相连。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外买家的交易条件变得苛刻起来,有的拒开信用证,有的延长付款周期,有的减少订单规模,有的提出降低价格等等。除了给我国出口商带来更多的出口风险外,出口商品的价格下降直接导致出口商出口收入的减少和利润的下降。一方面,国内生产原料价格的上涨导致出口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出口数量和价格的下降则导致出口创汇减少,外加人民币逐步升值,出口商的出口业绩可想而知:一是出口商品换汇成本不断上升,二是出口利润微薄或面临亏损,三是出口创汇率不断下降。

(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且非关税壁垒成贸易保护主要手段

从历史上看,非关税壁垒是在世界市场问题尖锐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1929-1933年、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接踵而至的经济大萧条把以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的贸易保护主义推向新的高潮。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采用的新贸易保护措施就有10多类,它们都表现出浓厚的隐性非关税手段色彩,如地区经济主义、劳工标准、环境保护、强化反倾销、知识产权、人权标准等。进入21世纪后,“二反一保”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

从贸易保护手段看,反倾销仍是国外对中国使用最多的贸易救济手段。中国十多年来一直是世界上反倾销最大的涉案国便是最好的证明,而美国和欧盟也成了反倾销的主要提起者。中国遭遇反倾销的特点之一是:涉案产品范围不断扩大,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纺织、机电等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众所周知,广东的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其中的服装、鞋类、家电产品的出口居国内前列,这些都属于涉案反倾销的主要产品。与此同时,广东的另一出口强势电器及电子产品则受到了国外技术贸易壁垒的限制,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成了进口国贸易保护的理由和借口,严重影响了广东电子电器产品的出口。

内外贸对接对广东出口企业的有利影响

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及时搭建的“内外贸对接”平台以及推行的一系列扶持外贸出口的优惠政策,不仅有利于出口企业实施“内外贸”战略,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而且有利于出口企业走出危机困境,恢复昔日的出口活力。对于以出口加工型企业为主的广东,内外贸对接对广东出口企业的有利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有利于打开国内市场且扩大商品销售

由于国内、国际市场是两个在营销操作上完全不同的市场,不仅产品有所不同,货款结算、客户要求、质量标准、销售渠道等也不尽相同,这就造成我国的外贸企业一直以来对国内市场视而不见或不够重视。内销在行业内曾经被视为是推销“外贸库存”的渠道。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外部定单的萎缩,内销的作用才逐步被出口企业认识和重视,有的把内销作为外销的临时补充,有的把内销市场作为长久的市场战略。在各级政府及行业组织的支持下,广东的许多出口企业已着手组建内销渠道,涉足与外销不同的经营领域,尝试与外销不同的经营方式,积极参与政府和行业组织举办的各种内外贸对接会,如广交会、在东莞举行的首届外博会、外贸企业产品内销订货会和“外贸专柜”等,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各种信息,争取在短期内熟悉和打开国内市场,弥补国外市场的需求不足,扩大商品销售。

(二)有利于出口企业降低经营风险

1.客户信用风险降低。出口企业开拓内销渠道所涉及的客户主要是国内的代理商、批发商和大中型零售商。由于同处一国境内,这些客户的经营规模、经营状况、资金实力、履约情况等与信用有关的背景和资料,出口企业都可通过国内相关部门获得。因此,与国外客户相比,对客户的信用情况的了解及其信用等级的评估显得方便和容易。同时国内的客户,其中绝大多数是全国或是区域性大中型本土或外资零售商,其经营实力较强,市场影响力大,信誉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客户的信用风险。

2.结算风险下降。主要包括支付风险和汇率风险。国内交易虽然没有使用信用证,但对出口商来说,收款风险反而下降。在目前国家“扩大流通、促进消费”的政策影响下,在国家有关部门、行业组织及相关流通企业的积极响应和共同支持下,中国超市联合采购交易联席会议的成员企业,在2008年4月赴广东主动对接“世界工厂”时,首次打破国内对供应商不利的交易制度,宣布对出口加工企业执行“三不政策”,即所有的采购商品一律不收取“进场费”等通道费用、所有采购一律支付现金没有付款账期、所有的采购商品一律不退货。这一举措一方面降低了出口企业的结算风险,同时也消除了出口企业对交易规则的顾虑,有利于内外贸更好更快地实现对接。另外,由于是以人民币结算,避免了使用外币的汇价波动风险。

3.质量门槛降低。在我国,采用国际质量标准体系对企业进行系统管理和产品取得国际质量标准认证的出口企业只限于大中型出口企业,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由于产品质量达不到美国、欧盟等国家质量标准而丧失了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经济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对国内产品设置了较高的质量门槛,从而把一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同类产品阻挡在其国门之外。我国出口的一部分商品,尤其是电子电器产品,面对发达国家对这些产品在环保方面的额外技术要求,倒不如把产品对准质量门槛低些的国内市场,既可避免国外的反倾销报复,又能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广东是电子电器产品出口的大省,有全国知名的家电出口企业,但对许多缺乏资金又缺乏技术创新优势的中小企业来说,如果产品质量符合国内要求,内销也是一个理性的选择,既可以丰富国内的商品供应,也可以弥补部分国际市场的损失,稳定企业产品的销量。

4.价格风险下降。内销产品的价格波动一般不会像出口产品那样大,影响它的主要是国内的市场因素。许多出口产品虽然在国外畅销,但在国内不为人知晓。国内消费者只限于在国内的一些推销外贸库存商品(如衣服、鞋类、箱包等消费品)的商店接触到外销产品,且往往是过季的处理品,常以一口价或打折作卖点。因此,在大多数消费者的印象中,内销的产品通常是滞销的中低档产品。其实我国很多出口企业的研发、加工、设计能力很强,商品的质量不仅符合进口国的技术标准,有的还获得国际认证,在国际市场上价廉物美,深受进口国消费者的欢迎。只要出口企业产品质量好,定价合理且符合市场需求,内销的价格可能比外销高很多。如果是知识产权类的产品,由于没有竞争对手,定价的自由度更大,利润会更高。对外贸企业来说,学会“两条腿走路”不仅可以开拓国内市场,而且可以降低价格风险,提高经营效益。

(三)有利于出口企业创立自主品牌

我国外贸企业中,真正拥有自主品牌的还不多。据统计,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企业数仅约2000户,不到企业总数的万分之三。由于缺乏自主出口品牌,出口主要依靠数量上的扩张,这不仅使国际交换受益不高,而且还使贸易环境趋于恶化。虽然我国素有“世界工厂”之称,但绝大多数是贴牌加工,成为国际著名品牌的寥寥无几。目前,广东企业共获得名牌称号1814个,居全国首位;29个品牌被评为2005-2006年度“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以华为、中兴、美的等为代表的一批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成为广东名牌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领头羊。 佛山顺德的家电、东莞大朗的毛织、潮州枫溪的陶瓷、阳江的刀剪、澄海的玩具等产业集群区域也创造了一批知名品牌。但是,由于大部分出口以OEM方式进行,外贸出口产品尽管量大却无法享受到更多的品牌利益。全省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只有10%左右。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东莞的出口企业,多以加工贸易为主,自主品牌匮乏,缺乏规模经济效应,始终处于国际分工产业链中的低端环节。出口企业只有创立和拥有自主品牌,才能走出低价微利的处境。通过自主创新,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才能赋予自主品牌更多的附加价值,扩大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因此,出口产品要做到“墙外开花墙内香”,在国内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裴玥.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珠三角外贸继续鼓劲不懈进取[N].国际商报,2009-8-6

2.广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编.广州外经贸白皮书[M].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2008

3.杨正位.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陈璞.广交会能否“多云转晴”,从外贸“晴雨表”看出口企业新出路[N].国际商报,2009-3-31

猜你喜欢
贸易保护主义自主品牌广东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一带一路”战略下行业协会的组织功能与作用探索
中国反驳“贸易保护主义”指责
广东舆情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广东剿匪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