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的改革开放相关理论阐释

2009-02-03 04:23郑双胜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36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发展改革开放

郑双胜

中图分类号:F01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本文就国内部分学者关于改革开放相关理论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思想道德建设 民主法制建设 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13亿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稳定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蓬勃生机,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部分学者相关观点论述

徐耀耀提出以“四个继续”的特殊形式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一是继续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讲话精神;二是继续做好有关部门的参谋部和智囊团;三是继续牢记中央对人文工作者的期望和勉励;四是继续牢记革命导师对学者、人文工作者的勉励。祝黄河指出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王员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总结了其基本经验;邱新有介绍了说服性传播与研究在中国的现状,反思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变换研究视角、创新研究方法、扩大研究内容的一些设想;刘俊就如何在改革开放形势下,深化高教改革,探索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万振凡探讨了从城乡分隔发展向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转变之路;詹冬华就文学经典所面临的解构危机,提出了文学经典怎样重构经典身份的观点;邱显平分析了当前社会冲突现象的特点,探讨了如何创新社会主义和谐动力论的问题。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吴仁平、肖接增提交了论文《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文章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研究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崭新的视野。在实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战略时,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把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与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正确处理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生产力的不平衡发展与平衡发展的关系。王玲玲对真理标准的讨论进行了学术回顾,分析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真理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江晓萍、王水兴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党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执政理念,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邓文平提交了论文《科学发展观的人本精神》,指出科学发展观的人本精神是思想解放结出的硕果,是对传统发展观物本主义的否定,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深刻而全面的阐明发展必须依靠人民、满足人民、成果共享、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思想,揭示了发展是“为了什么”这一根本问题。

李建斌的《矛盾论:和谐社会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一文分三大板块,即先秦时代的和谐哲学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毛泽东的矛盾论思想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改革开放3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探讨,并进一步指出,加强党的领导和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论。刘仁营在《再论走出生产力拜物教》中论述了高扬科学发展观,跨越资本经济的“卡夫丁峡谷”命题。同时指出,我国具备了马克思所说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基本条件。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郑晓江在《重构中国生死观教育的核心价值—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为背景》中指出,有必要重构中国以“死是生活的中止,生命可以永存”及“由死观生”为核心价值的生死观教育。汪荣有、黄志兴提交了《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途径》论文,文章认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认真研究新情况,积极探索新的有效途径,必须在应然与实然的辩证统一中确立价值导向,在多样与主导的相互激荡中增进价值认同,在继承与创新的反复碰撞中调适价值冲突,在自发与自觉的有效整合中实现价值追求。

曾建平、代峰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德建设的重要启示》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是新时期最深刻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吴瑾菁提交了《从“革命道德”到“和谐伦理”—和谐社会的伦理诉求》一文,文章指出,和谐伦理是在和谐哲学思维方法论的指导下关于社会交往和关系的协调理论及其规则体系。它是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人际伦理准则,是为协调非对抗性的社会伦理关系,寻求伦理关系双方的共处和协作的伦理。中国社会从革命转向建设,就需要从革命道德转向和谐伦理。

曹开华提交了《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变革与发展》,文章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高校培养目标日益明确的前提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形成、完善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目标的确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的曲折发展;“文化大革命”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的全盘否定;改革开放以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的新发展。以培养“四有”新人为总体目标,在此基础上既规定了基础性目标,又提出了先进性目标,使教育目标具有了层次性。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周利生在论文《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的探索和实践》中认为,党内民主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政治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建设日益深入,主要表现在党员主体地位的有力保障、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日益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有序改革、党内监督机制的有效健全等方面。吴永明以我国2002-2004年受处理的137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投资者法律保护与财务舞弊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负相关。此结论的政策意义主要在于:在我国,完善法律制度、从严执法力度是加强投资者保护从而抑制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沈桥林所撰论文《邓小平对马克思恩格斯法制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认为,邓小平同志在应用马克思主义法制理论解决中国实践问题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法制思想,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事业,为社会主义法治打下了坚实基础。郭凌、刘素峰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党内民主建设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历史经验与现实提出了五点启示,即:充分认识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是搞好党内民主建设的关键;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形成党内民主机制,是党内民主建设顺利进行的保证;坚持群众路线,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创新是推动党内民主建设的动力;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

蒋九愚、易燕明提交了论文《论新时期解放思想对党的内在要求》,该文认为,改革勇气、开放意识、创新精神、民主作风与和谐理念是新时期解放思想党建的内在要求。改革就要自觉地把它作为开创党的新局面的行动指南,改革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开放最能集中体现这个时代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建设的趋势和特征,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创新是党的事业进步的不竭动力。党的各项工作,既要重视创新民主形式和制度,更要重视提升民主的质量和效能,增强民主制度的生机和活力。构建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社会和谐要由党内和谐作保证,以党内和谐为基本条件。

汪琳在文章《从身份到契约的成长—改革开放三十年与民法的发展及完善》中指出,契约化的成长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民法成长最显著的特征及规律,民法的发达彰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契约精神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臧荣华、吴小平认为,民主法治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注重民主法治建设。建立健全民主法制须确立人民利益至上,崇尚法治精神。方旺春认为,行政公正是实现法治社会的重要途径,而法治社会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和谐社会。对于如何构建行政公正?他进一步强调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构建完善的行政公正平台;二是构建完善的行政监督体系;三是构建完善的行政救济体系。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

冯小林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来中国社会发展建设模式的探索和社会学研究的兴盛》中,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认为这一历程是不断探寻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的过程,也是我国社会学研究从恢复到重建和发展兴盛的过程。在今天,随着中国社会对自己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的反思而进行转变和调整,中国社会学研究也应该本着“文化自觉”和“与时俱进”的态度,自觉进行自我调整和转向,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研究路径和建构具有中国主体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体系与知识体系。吴雪平在《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可持续性分析》一文中总结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即:基本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配套并适应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养老保险制度。但是制度建设的任务远没有完成,改革面临的新问题仍不断呈现。如:制度变迁显现的隐性债务危机、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养老金水平偏低、养老保险基金增值难以保证以及政府管理不善和制度漏洞等问题都是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面对新的社会经济制度情境,建立“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不但是政府的选择,而且也是个人必然和必要的选择。曾勇认为,邓小平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做出了许多拓展,最突出的有三方面:重视人的现代化素质建设、突出个人物质价值的合理性、从社会发展的视角关注人的发展。

结论

研讨会围绕改革开放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交流,并形成共识: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多维视角阐释主题的优势,多角度、多领域、全方位分析研讨为舒展主题空域提供了可能,加深了对问题的研究和把握。同时也引发了整合研讨的难度,多学科、多视角的研讨应该在什么样的话语体系,或者说什么的公共话语平台上研讨需要明确。或许,随着跨学科的互动与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各学科各唱各的调”这一局面终将得到消除。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发展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医院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议公文与社会的发展
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