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华
以前,在语文课上,我特别喜欢让孩子齐读。总认为,齐读才能让孩子把内心的情感尽情表达出来,也只有这种方式才可以检验他们读得是否用心、是否符合要求。但一次偶然的教学实践,让我意识到这种见解是非常片面的。实际情况告诉我,齐读有时会束缚孩子的思维,压抑其读书的积极性。
我今天上的是《最佳路径》,其中有这样一句:“……园主把摘下来的葡萄提到路边,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吆喝。”在我的理解当中,吆喝是一种“不雅”的行为,对人吆喝,也含有“不敬”的成分。因此,在孩子对句意有了一些感悟后,我便停止了往下追问,让他们试读两遍后,告诉学生这样的句子朗读时应“低调”些,便组织齐读。谁知孩子们读书神态各异,语调不一,有高有低,有缓有急,就是“齐”不起来。询问缘由,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觉得吆喝并没有什么不好,它表现的应是园主的自豪。”
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沉闷的教室热闹起来了,宛如一只巨手将孩子封闭的思维瓶颈猛地打开,一股新鲜活跃的气氛涌了进来。见此情景,我只能顺水推舟:“那么你能试着吆喝两声吗?”只见他双手叉腰,带着炫耀的语气,还蛮像回事地“吆喝”了起来:“看,我的葡萄多大哟!吃起来香喷喷、甜滋滋,快来买啰!”我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也许是我的鼓励激发了孩子的勇气,张雨抢着说:“我觉得吆喝也许是想引起人的注意,因为路上车辆很多,声音不大,行人是不会听到的,我经常看到路边摆小摊的人在吆喝,他们脸上还挂着笑,生意也很好。”
“我认为吆喝是他的货新鲜,他借着吆喝想提高别人对他的注意,吸引人。”
……
同学们议论纷纷,对“吆喝”谈出了不同的理解,而读句子时的表情和语气也随之丰富多彩起来。看着他们争得通红的小脸,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以为“齐读”最能展现读书的魅力,却不知,这“魅力的光圈”抹杀了多少孩子的灵性啊!在我们大声赞美世界建筑大师培罗格斯借鉴老太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销售方式而设计出最佳路径的时候,更应该记住的是:在朗读乃至语文学习的其他层面,给孩子以充分的自由,多让他们自由自在选择,是何等重要!
(作者单位:淮安市金湖县涂沟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