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悦
语文作业既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改革作业设计,适应“课标”的新理念,让学生乐学乐做,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应当思考的问题。
一、 灵活新颖,讲究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是孩子的天性。任何事情有了兴趣,就不会成为负担,作业亦是如此。因此,作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一定要符合少儿心理,适合各年龄段学生的口味。教师要将那些传统意义上的机械抄写、强制背诵等作业加以改造,使其具有一定的主题性和情境性。要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课文内容设计一些灵活新颖、富有情趣的作业,如讲故事、画画、表演、调查、做游戏、编儿歌、办手抄报等,使学生一见作业,就能吊起胃口,跃跃欲试,从而不断吸引他们,让他们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低年级学生知识储备少,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且以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宜设计一些操作性、观察性、表述性、阅读性作业,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大胆地做,大胆地说,大胆地唱,让他们的个性和情感得以充分的张扬和宣泄。中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我们可融入一些综合性强一点的作业,如读一读、想一想、查一查、背一背、写一写等形式,以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 分层安排,体现自主性
小学生,由于受自身的生理、心理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个体差异,加之兴趣爱好不同,必然导致接受同样的知识有快慢之分。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能“一刀切”,而应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尝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1. 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差异,给学生的作业开设一个多梯级的“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自主选择范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从而得到发展。如有位一年级老师在执教《家》一课后,为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设计了以下几种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① 读一读,把儿歌读给父母听,让家长评一评你读得怎样。② 认一认,认读本文生字词。③ 写一写,书写本文5个生字。④ 说一说,还有什么是谁的家?⑤ 编一编,依照《家》的格式自编儿歌一首。这些作业由易到难,题型灵活多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作业,实践证明,这种非强制性的作业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各个层次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精神。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作业内容的设计,自行布置作业。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作业设计中来,自编富有特色的语文作业。如我校新教育实验设计了“书海拾贝”笔记本,里面开设了“开心阅读”“激扬文字”“日积月累”“我心飞翔”等栏目,教师只要告诉学生完成的要求、数量和检查的日期,至于具体怎么做,写什么内容,让学生自己视情况而定。由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作业空间,不同水平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2. 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传统的“一刀切”作业,一方面加重学困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又挫伤了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就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例如,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抄写生字、词语是小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练习。老师在布置此类练习时,可作灵活要求:只要你能掌握这些生字、词语的写法,可任意选择抄写几遍,甚至可以不抄。如果在默写或运用中出现了错误,老师可让他们再抄2~3遍。这样,学生主动作业的积极性被调动,大家都争取少抄或不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另外,在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通过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家庭等方面的共同合作来完成某项作业。例如,和父母分角色朗读一篇课文,和小伙伴共同完成一次小制作等。
三、 强化应用,注重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作为最开放的学科——语文,我们应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此,教师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注意沟通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灵活地学语文、用语文。
1. 设计以“动眼”为主的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学了《第一朵杏花》一文,我让学生留心观察,在校园里找春天,然后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把自己看到的以及对春天的理解、感受说一说。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走进了自然,体验了生活,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浓厚兴趣。
2. 设计以“动口”为主的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语感及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口语交际能力唯有在实践中才能发展提高。表述性的作业无疑是一座沟通现实、教材与生活的桥梁,把以往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创造是表述性作业的重点。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文章的内容,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适合朗读的,让学生回家给父母读一读;叙事性较强的,可让孩子回家说一说:对于故事情节较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编成课本剧,也可与父母一起演一演;还可在节假日建议学生走出校园,和同学做一些社会调查,将了解到的情况在班上交流、讨论,开汇报会或辩论会等等。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还可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说话、朗读等方面的一些技巧,提高了口语表述能力及交际能力。
3. 设计以“动手”为主的实践性作业,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各种感官协同活动,能使学生对课内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启发了思维,激发了想象,培养了创新意识。例如,教学《秋天》后,可让学生把在课堂上,看到的、读到的、说到的画下来,这样可以又一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许多有创意的东西融入画卷之中,每一幅图画将会是一幅奇妙无比的诗。再如,平时孩子经常随母亲逛街,我曾安排过一次特别的家庭作业:“晚饭后邀请爸爸妈妈去逛街,带上小笔记本,边走边记下你感兴趣的广告语。”第二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真是五彩缤纷,情文并茂。如太平洋保险公司广告:“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教育阳光饮用水广告:“拥有阳光,永远健康”;扬子太阳能广告:“沐浴扬子,享受生活”;建设银行的广告词:“中国建设银行,建设现代生活”;华景苑售楼中心的广告:“都市华章,景致生活”等。
四、 注重积累,加强创造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累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应根据语文教材,注重课内外的知识积累,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他们的情操得到陶冶,并能在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李白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你们一定会背他写的许多诗,请回家准备一下,明天老师要在班里选一个“背诗大王”,看谁背得最多。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积累了更多的古诗,而且实现了认知的整合,顺利地进行了知识的迁移。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扩展自己的阅读视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等。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对作业的优化,给了学生更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得以飞扬,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作者单位:云南省五华区龙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