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峻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职业心理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提高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为就业指导和咨询干涉提供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心理教育体系构建途径和方法
随着我国高校的招生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之一,引起了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的普遍关注。研究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特征,认真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效开展大学生职业心理教育,科学合理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1.当前高校开展职业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职业心理教育的发展,已经从注重学生毕业时期的指导转移到注重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和发展上,这是个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工作起步比较晚,高等院校的职业心理教育还处于安置就业的阶段,即谋职指导,缺乏实质性的内容,特别是对大学生的职业心理教育缺乏深入系统的辅导。
1.1职业心理教育缺乏系统性、协调性
目前,很多高校的职业心理教育把职业选择当作个人在就业时出现的单一事件,没有认识到人的职业选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职业心理教育的对象仅限于毕业班学生,只局限在就业这一个环节,而对非毕业生、对就业之外的环节包括学业、职业和事业发展问题,则缺乏指导与帮助。职业心理教育缺少全程性服务,全方位切入。
1.2缺乏专业的职业心理教育队伍
目前,许多高校职业心理教育专职人员数量少,专业化水平低,职业心理教育工作一般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者思想政治辅导员来负责,他们在从事学生工作的同时兼做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工作,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缺乏专业知识背景,缺乏既能跑市场,又能上讲台的双栖型人才,更缺乏既能进行政策阐释,又能为毕业生提供职业生涯设计和就业心理辅导的专家型人才。
2.大学生职业心理教育体系构建的对策
2.1教育方法
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更有信心,不会因为信心不足而妨碍选择职业的范围,同时会有积极的求职行为,更容易成功地做出职业决策并成功就业。而且在所选择的职业领域,其自我效能感越高,所取得的成就的机率就越高,在这一职业上坚持的时间就越长,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更愿意去克服。因此,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就可以提高其工作绩效,并改善其对工作的态度和心理健康水平。因此,作者认为提高个体职业自我效能感是大学生职业心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1.1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相结合,建立合理的职业需求体系
职业选择是人生的一次重大决策,作好这样的决策,需要充分的信息。职业选择实际上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求职者对职业进行选择,同时,职业也对求职者进行严格的选拔。个体求职成功与否取决于双方的需求是否能够达成一致。因此,求职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技巧来促进选择和选拔双方的相互了解与统一,就显得十分重要。实现“人一职”匹配和促进人生各阶段职业发展两个层次的目标,促成职业中的人与职业组织、与职业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人与职业、人与社会的整合,使人、职业、社会一起发展是我们进行大学生职业心理教育的最大理想和目标。
2.1.2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完善大学生职业人格特征
学校教育要按照明确的目标要求,利用现代心理辅导技术和手段,在职业心理教育实施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建立走向社会所应有的心理素质。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和职业分析,通过测试和分析,使学生对自我各方面的素质有个客观的评价,能够明确自己适合于哪种职业,什么样的职业更能发挥自身的潜力等等。
2.2工作方法
2.2.1合理配置职业心理教育内容,实现职业心理教育的阶段性要求
大学生职业心理教育应该是整个贯穿大学四年的一门重要课程,不同阶段任务不同,每个年级都从不同方面开展职业心理教育。让学生认识了解社会相关职业的性质、要求、信息,并根据自身专业情况、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并结合社会需要实事求是地进行职业初步规划。注重就业政策和择业技巧的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的主要是进行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完成大学生向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2.2.2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心理教育相结合,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念
大学生就业偏差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偏差带来的择业观的偏差。因此,解决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问题是解决职业问题的关键。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方面的优势,指导他们采取积极向上、奉献的、求实的择业就业行动,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奉献精神,促进毕业生全面发展,实现充分就业。同时,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就业稳定和实现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大学生职业心理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将个人的成长与单位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和谐发展。
2.2.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心理教育师资队伍,推动职业心理教育体系全面实施
职业心理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只局限于毕业生这个群体和就业这一环节,而对非毕业生、就业之外的包括学业、职业、事业发展等问题都应该给予指导和帮助。从目前高校的实际状况看,职业心理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也是一项持久而艰巨的工作。可以通过培训、增加投入等方法解决指导教师专业化的问题。通过培训,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辅导、学习成材辅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加大投入,为指导教师提供实现职业心理教育工作专业化的保障条件。就业指导教师自身应加强在职学习、在职提高,做研究型教师。注重在教学中研究,加强在职业心理教育方面的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总之,大学生职业心理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强、时间跨度大、社会化程度高,且十分紧迫的工作,需要高校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全面推动。高校应当对学生未来职业所要求的心理素质进行系统的研究,建立在校大学生职业心理教育的内容体系,把职业心理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教育整体规划加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