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红文
源头监管是党和政府赋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权力,从源头抓质量是我们的主要职责和首要任务。创新监管方式,提高从源头抓质量的有效性,是我们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一直在探讨的课题,更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如何搞好产品质量源头管理谈一谈自己的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一、牢固树立从源头抓质量的思想,增强从源头抓质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不断提高我国产品质量整体水平和我国产品质量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然而,当前假冒伪劣产品猖獗,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危害,同样也严重影响了政府监管部门的形象。人民群众对制假者深恶痛绝的同时,也对我们监管部门颇有微词。面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面对假冒伪劣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危害,党和政府、人民群众和广大企业,都希望我们从源头上解决产品质量水平不高的问题,从源头上遏制假冒伪劣产品猖獗的势头。我们质监部门如果不痛下决心把抓源头作为首要任务,在产品质量源头管理上有所作为,那就是失职,就没法向党和人民交代。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从源头抓质量的思想,增强从源头抓质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源头把好产品质量关。
二、建立工业企业质量档案,筑牢质量“奠基石”
质量工作的基础在企业,质量问题的源头在生产领域。从源头抓好产品质量,必须对辖区内的工业企业质量状况进行全名普查,摸清辖区内究竟有多少企业,企业生产多少产品,企业质量管理究竟如何,建立包括企业的质量、安全、生产、管理、标准、计量等内容在内的电子档案,否则源头监管就是一笔糊涂账,质量兴市、名牌兴企就无从谈起。
建立企业质量电子档案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契机。我们可以依靠电子档案这个质量“奠基石”,找准从源头抓质量的切入点,帮助企业建立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企业基础管理,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加大质量宣传力度,让质量意识根植于企业员工心底
质量是“人、机、料、法、环”五要素有机结合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人是首要的、决定性的要素。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工作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产品质量。要抓好企业的产品质量,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大质量宣传力度,多方式、多渠道宣传国家质量方针和质量法律法规,强化企业的质量意识。尤其是要强化企业法人作为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同时还要组织企业对员工长期开展道德教育和质量管理培训,形成“树我品牌光荣,毁我名誉可耻”的共识,将质量意识根植于每个员工心底,时时刻刻绷紧质量这根弦,树立产品如人品的质量理念,让质量意识成为企业的最大财富。
四、完善工作制度,明确监管责任,实施责任追究,形成有效机制
完善的源头监管工作制度是搞好产品质量源头管理的保证。我认为应着力完善并推行以下三种制度:
(一)干部包联企业制度。根据建立的企业电子档案,将辖区内的企业划成若干片,实行主管领导包片、业务处室包企。经常深入企业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及时准确掌握企业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安全监察等方面的情况,帮助企业查找、分析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并帮助其整改,加强监管,杜绝不合格产品出厂。
(二)区域打假责任制。要做到打假责任到人,触角伸向农村。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的要求,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严格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落实打假责任制。
(三)质量预警制。建立并实施重点行业及重点产品的质量状况预警制,及时准确为地方政府提供质量薄弱环节的信息,充分借助地方政府的职能作用,组织质监、工商、经贸、公安、卫生等部门联合整治,召开预警行业企业,特别是列入“黑名单”的企业的质量整顿现场会,强化企业负责人的“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意识,从质量、安全、标准、计量等方面指导和帮助企业进行整改,搭建“质监与政府互动”、“质监与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平台,形成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
在完善并推广上述制度的基础上,要积极抓好扶优扶强工作,促进质量兴市、名牌兴企战略实施,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要坚持查办打假案件“五不放过”原则,严格落实打假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有效制止和预防不作为、乱作为行为,严肃工作纪律,维护部门形象,形成完善的源头抓质量工作机制,确保有效性,树立质监部门的权威。
(编辑/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