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素构词的变异

2009-01-29 06:07
现代语文 2009年8期
关键词:构词语素变异

江 南

摘 要:构词时语素义和词的有关义项有时不一致,我们把这种不一致叫做语素构词的变异。这种变异大致可分为三种:理性意义的变异;色彩意义的变异;句法上的变异。

关键词:语素 变异 构词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词的基本要素。在很多词中,语素的意义同语素在词中的有关义项意义是一致的。如语素“僧”的意义为“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在它所构成的合成词“僧徒”(和尚的总称)“僧尼”(和尚和尼姑)中,“僧”的意义就是它原来的语素义。但有时语素义和词的有关义项是不一致的,我们把这种不一致叫做语素构词的变异。这些变异大致可分为二种:理性意义的变异;色彩意义的变异;句法上的变异。

一、理性意义的变异

(一)意义的完全消失。这是指语素原有的意义在构成的词中完全没有表现,只起陪衬作用,词义由另外一个语素表示。如:

窗户:墙壁上通气透光的装置。[1]

忘记:经历的事物不再存留在记忆中,不记得。

质量: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

人物:在某方面有代表性或具有突出特点的人。

在上面这些词中,只有语素“户”“忘”“质”“人”的意义,语素“窗”“记”“量”“物”的意义完全消失。这样的语素还有“好歹”中的“好”,“动静”中的“静”,“国家”中的“家”等等。

这种意义的完全消失与音译加意译外来词是有区别的,音译加意译外来词是“整个词音译之后外加一个表示义类的汉语语素”[2],虽说它的一个语素在构词中也完全没有意义,但那是对外来词的一种音译。如“卡车”中的“卡”是car(英语“货车”)的音译。

(二)意义的完全改变。这是指语素原有的意义在它构成的词中没有完全表现,但又不能说没有意义词义完全是由另一个语素表示,却又不能说词义减去另一个语素的意义是这个语素新得的意义。语素的意义往往要在一组词的对举中才可以得出。如:

小米:粟的子实去了壳叫小米。

白茶:茶叶的一大类,是一种不发酵,也不经揉捻,制作技术特殊的茶。

“小”在“小米”中,它的语素义没有完全表现,但也不能说它在词中没有意义,词的意义是由“米”一个语素单独表示。“小”的语素义是在“小米”与“大米”两个词的对举中表现出来的。“白茶”中“白”的语素义是在“白茶”与“红茶”“绿茶”等词的对举中表现出来的。这样的语素还有“淡竹”中的“淡”等等。

(三)意义的部分变异。这是指语素原有的意义在它所构成的词中没有完全表示词义,而是部分地表示出来。如:

(1)军服:军人穿的制服。

军费:国家用于军事方面的经费。

(2)春联:春节时贴的对联。

春运:运输部门指春节前后一段时间的运输。

第(1)组中“军”的语素义为“军人”“军事”,虽然没有完全表现出它原来的语素义“军队”,但也直接地部分地表现了出来。第(2)组在“春联”中,“春”为“春节”,在“春运”中“春”为“春节前后”,它们同语素原来的意义“春季”也是部分变异。

意义的部分变异与意义的完全改变是不同的,部分变异是语素义直接地表现词义,不过语素原有的意义与语素在词中的意义不是完全一致。意义的完全改变是语素义不直接表现,语素义需在一组词的对举中才能表现出与词义的联系。如“春运”中的语素“春”可以看为“春”的语素义“春季”的部分表现,但“小米”中“小”的语素义必须在“小米”与“大米”的对举中才能体现出来。

(四)意义的引申,即语素原有的意义在词中有体现,但不是完全直接地体现,而是有一种修辞上的关系。如:

巾帼: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

铁窗:安上铁栅栏的窗户,借指监狱。

风雨:风和雨,比喻艰难困苦。

笔直:像笔一样直,形容很直。

以上各词中,“巾”“帼”为妇女装束的一部分,这里以“巾帼”指妇女,是借代。“铁窗”指监狱,是构成词的语素的借指引申。“风雨”“笔直”分别是语素“风”“雨”“笔”的比喻用法。

二、色彩意义的变异

(一)感情色彩的变异

1.中性变为褒义。有些语素原有的感情色彩是中性的,但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却由中性变为褒义。如:

大度 大方 大庆 大观 大好 大吉 大义

和蔼 和畅 和美 和睦 和洽 和婉 和谐 和煦 和悦 和善

安康 安谧 安宁 安泰 安恬 安详 安闲 安逸

其中的“大”“和”“安”就是这样的语素。这类语素还有“拼”“解”“建”“艰”等等。

2.中性变为贬义。有些语素原有的感情色彩也是中性的,但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却由中性变为贬义。如:

狗屁 狗熊 走狗 疯狗 癞皮狗 狗腿子

小样 小人 小偷 小性 小气 小瞧 小九九

沉沦 沉迷 沉溺 沉湎 沉陷 沉抑

其中的“狗”“小”“沉”就是此类语素。这类语素还有“倒”“马”“巴”“吹”等等。有些语素的褒贬色彩是感情色彩长期变异的结果。如“红”的褒义色彩,“白”的贬义色彩就是长期变异的结果。

(二)形象色彩的变异。有些语素的意义本身就是关于形象的描写,如“红”“白”“蓝”“蛇”,但它们本身无形象色彩。它们在和别的语素组合时却可以构成一些具有形象色彩的词,给人生动具体的感觉。如:

云海 喇叭花 蛇山 鹅卵石 石竹 板报 版画 芭蕉扇

垂柳 上钩 失足 拔腿 摆钟 刨冰 比目鱼 牵牛花

红旗 碧波 白旗 斑白 乌亮 黑豆 青翠 蓝宝石

瑟瑟 汩汩 侃侃 潺潺 淙淙 嗷嗷

以上四组,第一组中的“云、喇叭、蛇、鹅卵、石、板、版、芭蕉”为形态性的语素;第二组中的“垂、上、失、拔、摆、刨、比目、牵牛”为动态性的语素;第三组中的“红、碧、白、斑、乌、黑、青、蓝”为颜色性的语素;第四组中“瑟、汩、侃、潺、淙、嗷”为声音性的语素。

(三)语体色彩的变异

1.从口语到书面语。有些语素原来是口语化的,但在构词时由口语转为书面语。如:

热:热望 热血

长:长夜 长天 长别 长策 长河

语素“热”的义项为“受很多人欢迎的”,是口语化的,由它构成的词“热望”“热血”却为书面语。语素“长”的义项为“两点之间的距离远”,是口语化的,构成的词“长夜”“长天”“长别”“长策”“长河”却为书面语。类似的语素还有“不”“好”“坏”等等。

2.从通用语到口语或书面语。语素原来的语体为通用语,在构词中转化为口语或书面语。如:

马:马屁 马倌儿 马大哈 马驹子

火:火性 火气 火药味

风:风采 风骨 风流 风姿 风雅

冷:冷峭 冷漠 冷酷 冷凝

语素“马”的义项为“一种家畜,颈上有鬃,尾有长毛,供人骑或拉东西”,为通用语,由其所组成的词“马屁”“马倌儿”“马大哈”“马驹子”却为口语。语素“火”的义项为“火气”,是通用语,由其所组成的词“火性”“火气”“火药味”“冒火”却为口语词。语素“风”的义项“态度”为通用语,由其所组成的词“风采”“风骨”“风流”“风姿”“风雅”却为书面语。语素“冷”的义项“不热情,不温和”也为通用语,所构成的词“冷峭”“冷漠”“冷酷”“冷凝”为书面语。类似的语素还有“人”“民”“烟”等等。

三、句法上的变异

(一)有的语素原来为词根语素,但在构词中却转化为词缀语素。如:

泛:泛神论 泛灵论 泛大陆

反:反作用 反封建 反比例

超:超音速 超短波 超声波 超固态

迷:球迷 影迷 戏迷 官迷 京剧迷

“泛”“反”“超”“迷”本来是词根语素,但在以上四组词中转化为词缀语素。汉语中很多词缀语素就是由词根语素转化而来的,如“头”“族”“化”“性”“老”“啊”等等。

(二)同为词根语素但在构成的不同的词中所处语法地位不同,导致意义也不同。如:

天成:(主谓式)天然生成或形成。

天候:(偏正式)天气气候和某些天文现象的统称,包阴晴、冷暖、干湿和月相、昼夜长短、四季更替。

天渊:(并列式) 上天与深渊。

语素“天”有“天然、天气”之义。在“天成”中,“天”作主语,表示“成”是天然的;在“天候”中,“天”为修饰语;在“天渊”中,天和“渊”并列,分别表示不同的事物。

注 释:

[1]文中词语的意义均引自《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13页。

(江南 河南驻马店 黄淮学院中文系 463000)

猜你喜欢
构词语素变异
中日文化词汇在英语中的构词体系对比及利弊分析
浅谈“音节语素化”现象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变异的蚊子
走出围城路途遥 与时俱进效率高
病毒的变异
助词“得”与语素“得”辨析
英语学习小讲座之十一·英语单词的记忆方法
再谈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