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萍
摘 要:公文是在公务活动中进行交际、传递信息的文书,其语言具有严谨性的特征。本文分析了公文语言严谨性形成的原因,并从用词和用句两方面对公文语言的严谨性做了较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公文语言 严谨性
一、引言
2009年3月底,重庆市奉节县民政局因在公文中对残疾人卢某使用了“一个有嘴无脸的人,像泡了8年的酸菜——酸过了味”等侮辱性语言,被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向卢某赔礼道歉,并在一定范围内消除影响,赔偿卢某精神损失费2万元。
公文是一种实用性文体,它是在公务活动中进行交际、传递信息的文书。公文写作与一般性文章写作有明显的区别,它不强调形象生动的描写和深入细致的刻画,而是要求用规范、严谨的语言表述事实,传达信息。奉节县民政局公文里的“耍赖”“所到之处鸡犬不宁”“卢是一个有嘴无脸的人”等明显带有情绪渲染的语句,显然不符合公文的写作要求,有悖于公文语言的严谨性。
就公文而言,其语言的严谨性是由公文的自身性质所决定的。
首先,公文的作者是行使职权和承担义务的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文反映和表达的是各级机关或组织的意见和主张,它具有政治性、政策性,也具有其他文体所不具有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公文语言强调体现管理机关的权威性,自然不能华而不实、幽默诙谐,而应力求沉稳凝重,严谨典雅。如1949年4月毛泽东同志亲笔撰写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语言精当严谨、文风庄重雄劲,堪称公文中的名篇佳作。
其次,公文的写作目的决定了其语言的严谨性。公文是经国纬世、治国安邦的文章种类和传达意志、沟通信息的管理工具,其写作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供人茶余饭后阅读赏析。公文具有直接的实用性,其内容往往针对着某一具体、现实的公务活动,并对处理这一事务有极强的现实价值,因而,公文写作必须要客观准确地表述实际问题,“不虚美,不隐恶”,既不夸大事实也不缩小事实,用语讲究分寸得当,字斟句酌,也就是要做到古人所说的“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出”。
再次,公文读者的特定性也对其语言的严谨性提出了要求。公文的阅读对象具有限制性,它的读者一般是特指的受文机关,与行文单位大多构成上、下、平级的关系或是不相隶属的关系,这就要求公文的写作要符合礼仪标准,严守交往的行为准则。公文语言的典雅、端庄、郑重,不仅有助于体现发文单位办理公文所持态度的严肃、严谨,也能反映出对受文单位的充分尊重。因而,公文写作一般都避免遣词造句过于口语化、随意化,以防有损公文的严谨性。
二、用词方面
(一)注意使用公文专用词语
公文专用词语是在长期行文实践中形成的有约定俗成的特定含义、使用频率较高的固定词语。由于行文关系和处理程序的需要,公文专用词语已经成为公文语言体系中一个最稳定、最程式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语言表达上凝炼简明,精确恰当。如“请示”的结束用语常常是“当否(妥否),请批复”,用词简明而庄重。如下列例句中加点的词语:
(1)鉴于该案时效已过,故不予上报。
(2)现予公告。
上述例句中加点的公文专用词文言色彩浓厚,言简而意丰,在行文中的恰当使用,大大增强了公文的严谨性,也较好地体现了公文内容的权威性、约束力。
(二)大量使用介词短语
介词短语是由介词与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类组合成的短语,在公文中使用频率较高。就公文标题而言,它不像一般性文章力求标题的新颖生动,而大都是由“关于”与后面的词语组成短语表明事由,做文种的定语,这既使公文事由明确、醒目,又使标题结构严谨、规范。
在公文正文中,介词短语也常出现,它可充当状语、定语,从目的、原因、对象、范围、依据、方式等方面对被表述的对象、内容做出限定,以使概念、内容更明确、严密。如:
(3)鉴于以上事实,为严肃校纪,教育本人,根据《××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管理细则》,经研究决定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例(3)共使用了“鉴于”“为”“根据”“经”四个介词,既把对该生处分的合理性表述得准确、周严,又突显出了公文庄重、严谨的特点。
(三)多用书面语,慎用口语词、方言词及俗语
公文大多使用于正式、庄重、严肃的场合,为与之相协凋,选择词语时务必注意词语的风格特点。除特殊情况外,公文一般不用口语、俗语以及方言土语,书面语中带有调侃、诙谐意味以及不够严肃郑重的词语也不应入选。
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加工而来的,它虽不及口语词生动活泼,但与口语词相比却更规整、精炼,含义明确,文理通顺。因而,从古至今,人们都倾向于选用书面语作为公文的表达形式。例如:私自——擅自、答应——批准、比方说——诸如、发给——颁发、夸奖——表彰、吩咐——命令、当面商量——面洽,尽管以上各组词语表意相同,但由于口头与书面的语体色彩不同而适合于不同的场合。前者口语词自然、亲切、活泼,后者书面语平实、庄重、严肃,公文写作应该选用后者,以体现其内容与语言的严谨。
汉语中方言土语众多,但因流通不广,故不合规范。俗语含义不够明确,且往往带有诙谐、讽刺的语气,也不宜在公文中使用。
三、用句方面
(一)恰当运用文言句式
公文注重规范,讲究语法,强调精确凝练。汉高祖刘邦在夺取政权后公布了《入关告谕》,其中提及的约法三章,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尽管只有短短十个字,但这简短的文言句式却很好地为新政权树立了威严公正、取信于民的形象。现代公文虽然以白话文为主,但与其他文体相比,其文言句式的使用频率要高得多。在平实的概括中恰当使用一些文言句式,不仅是对公文传统的继承,也能使公文的表意更准确和严谨。比如:
(4)凡未经批准,擅自不参加单位活动者,一律不得评优。
(5)上述废止、失效的规范性文件,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不再执行。
例(4)中的“凡……者”和例(5)中的“自……起”都是文言句式,它们表意明确严密且简约扼要,很好地体现了公文语言的严谨性。
(二)多用陈述句和祈使句
作为规范性文书,公文写作注重实用性。为了说明情况,便于受文者尽快领会文本内容,提高办事效率,公文一般都使用陈述句和祈使句,将写作者的意图明确地呈现给接受者,至于疑问句和感叹句则一般不采用。例如:
(6)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对象范围是,各地区、各行业(领域)、各生产经营单位。
(7)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依据。
以上两句都是叙述性表达的陈述句,开门见山,表意明确,能准确而快速地传送信息,使人迅速理解文章中的相关内容。
祈使句是表达请求、命令、禁止、劝阻等语气的句子。在一些意见的末尾常见到“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有关部门执行”。文尾的祈使句谦恭诚挚、谨情持重,表达的意思可谓恰到好处。
公文中的祈使句多用来表达命令、禁止的语气。因公文有定向表述的特点,其制定者和具体政策的执行主体实际上都是不言自明的,故这些祈使句常省略主语,以动词性非主谓句的形式出现,语气上也更为干脆利落。例如:
(8)要采取坚决措施加强廉政建设。
(9)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0)不准党政机关干部在各类企业中兼职。
(11)严禁转让、出借、转借、抵押、赠送、私藏民用爆炸物品。
例(8)、(9)是带有命令语气的祈使句,言辞肯定,态度严肃,要求对方必须服从;例(10)、(11)是带有禁止语气的祈使句,言辞强硬,态度坚决,明确表示禁止对方做什么事情。在公文中,无论是带有命令语气以示肯定的祈使句还是带有禁止语气以示否定的祈使句,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文字简洁明白,语气庄重严肃,给人一种掷地有声、一言九鼎的感觉,使公文的权威性得以充分地体现。
总之,公文作为一种应用性的管理文书,其语言的严谨性是为了适应自身独特交际领域的需要而逐渐形成并确立的。我们只有充分了解公文语言的特点,加强学习,勤于实践,正确掌握公文遣词造句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公文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刘萍 广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5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