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和谐教育策略摭谈

2009-01-29 06:07张元多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师生关系教育

以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为主要层面的教育改革浪潮正以它的先进性、深刻性和磅礴气势冲击着传统知识教育的堤防,力图重新创设具有中国特色教育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的标志之一就是开展和谐校园建设。鉴于此,本文围绕新课程理念下和谐校园建设中和谐教育这个核心理念,探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和谐教育这一教育发展的重大决策,愿与同行商榷,共同提高。

和谐教育认为,从教育过程的角度看,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基本矛盾,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适应。由于这个基本矛盾长期以来未能很好地解决,因而引发了教师教育实效性不高,学生厌学情绪滋长等矛盾的产生。和谐教育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境界,是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量,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在和谐基础上能产生“谐振效应”,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最佳状态。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益。

笔者以为,要达到上述目标,则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优化师生关系,追求和谐境界

师生关系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先贤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意思即当学生喜欢一位老师,连带着也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情感也有迁移的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情感在教学中是多么重要。师生适当的沟通足以改变教育。那么,如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呢?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应当把爱心分给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从心理上来说需要爱,把爱的阳光洒满每个学生的心田,是教育艺术的最高表现。虽然说现在的学生比过去娇纵、难管,但我们只要让他们的“抚爱饥渴”得到满足,时时关心他们的疾苦,时时与他们的心灵进行沟通,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支持、赏识每一个学生,蹲下身子与他们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就能使他们自觉接受教育,进而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依据个体特长,重视因材施教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注意到,不少学生既不请假,也不上课,而是倘佯于外面的世界,尽兴于他们悦心、快乐的世界中。即使把他们“圈”进教室,也是失神呆坐,并不乐意听老师讲课。因而被老师打上“差生”或“问题生”的记号。作为具有三十多年教龄的教育工作者,看着这些学生的表现,笔者感到一种心痛。我们一再强调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鼓励学生的个体发展,大叫“成才路万千”“条条大路通罗马”,而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做到,取而代之的是仅仅用学习来衡量个体发展千差万别的学生,对于教育者来说,这样做,是有悖于“全面育人”的要求的。

我们知道,脑科学及许多相关科学成果提供的论证表明,人的精神系统高度分化,人的智慧具有多元性。现代心理学有一种观点认为,至少有七种智能在个人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它们是: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能力。而我们现行的学校教育和教育评价中,往往只偏重于前三种,这显然不利于多方面、多角度地发现和培养人才。

其实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有的擅长记忆,有的擅长创造,有的擅长组织和管理,有的擅长动手操作……现实中,那些曾经在学校甚至无可救药的所谓的“问题生”,成年后却成就了一番事业的案例,也许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什么样的马我们都要养,并且要根据不同的马的需要,用不同的饲料和方法喂养,让所有的马都能在各自的领域里腾飞。

这就是说,我们要针对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出真正的人才,才能不浪费学子青春,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减少校园内不安定因素。而因材施教的重要举措在于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学生的心里话,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特长,自己的真实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对学习的信心,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为实现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便让他们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未来。

三、拓宽知识层面,兼顾学识广度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各学科教学不能仅限于学校、教室、课堂、大纲和课本的严格范围之中,教师也不能仅限于三尺讲台内的滔滔不绝,而是需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除努力学习课本知识外,还应有机会接触课外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兼顾学识的深度和广度。拿语文来说,它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教师欲让语文课更上一层楼,就应在空间上有所拓展,如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打通课内外通道,建立起课堂——校园——家庭——社会的主体网络,让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告等各种信息走近学生,让他们从中获取知识;在选择课外读物时,除课标推荐的篇目和书外,还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优秀的报刊、杂志,如《读者》《阅读与欣赏》等。为了更好地搭建语文学习的平台,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大语文天地中翱翔。如通过教师网上阅读指导,定期向学生推荐最优秀的阅读“站点”,教师还可以通过“专题阅读”的形式,给学生设定一个话题及范围,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览,使他们有限的知识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拓展。还可以通过网上文学论坛、习作展示、邮件传递、个人网页制作等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另外,还可以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施展才华和自我表现的空间。如搞对对子、猜谜语,搞书法比赛、朗诵比赛,搞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点评推荐佳作、改编课本剧、模拟表演等。

总之,遵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创造和谐生动的教育氛围,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全新任务,在实践和谐教育过程中,只要我们以真诚的情感、高尚的师德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因材施教,从空间上拓宽其知识层面,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就能有效地体现和谐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活力。

(张元多 甘肃省秦安县魏店中学741612)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师生关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