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德越轨为契机,促进学生道德生长

2009-01-29 07:53郭红心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9年12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道德生长

郭红心

中学生的道德越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违纪行为,由学校判定为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二是悖德行为,由教师判断为违反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的行为。这两个方面的道德越轨行为能直接或间接体现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问题,对它们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搭建以越轨为契机促进学生道德生长的有效策略的平台。当前我国学生道德越轨的主要表现为纪律性越轨和伦理性越轨两种情况,前者包括学习中的违纪行为和生活中的违纪行为,后者则是指学生违反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的越轨行为。其中,伦理性越轨对学生道德发展影响极大,是越轨行为中的核心问题。

造成当前我国学生道德越轨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是重要的影响源。当然学生心理特征和自身道德素质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例如,社会转型的文化嬗变动摇了我国学生的价值观念;全球化时代外来文化的冲击加剧了我国学生的精神困惑;网络的作用直接构成了学生道德越轨的催化剂;学校因素是学生道德越轨的重要影响源;我国学校学生管理方面的诸多不足,尤其是对待越轨学生有欠科学和人文关怀的简单化措施,对学生的道德生长极为不利;家庭教育方式失当,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发展;以及越轨学生对自身角色的错误定位也会影响着道德越轨的走势。造成学生道德越轨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关键是我们怎样认识学生的道德越轨行为,然后以此为教育契机,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

端正学生德育观,奠定学生

道德越轨转化工作的基础

观念是人的行为的制约性因素,有什么样的观念,相应地也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教师的思想观念是支配其教育行为的因素。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思想观念至关重要。要改变当前我国学校不尽如人意的道德教育状况,首先就要从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而要正确处理学生的道德越轨问题,那就要培养教师的辩证发展观。

受传统僵化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越轨行为,往往只看负面不看正面,只看破坏性因素不看建设性因素。这种形而上学的作风很不利于越轨学生的道德生长,甚至不利于整个社会的道德发展。其实,行为的道德越轨并不必然得出其道德上“恶”的结论,无论主体行为所超出的道德常轨,是当下社会中为绝大多数人所认可的道德规范和信条,还是不合理合义的规范和信条,只要我们辩证地看问题,就不难发现越轨行为背后所蕴含着的道德生长的有利因子。所以,培养教师的辩证发展观对于学生道德生长的促动必不可少。

教育的任务之一就在于引导学生特别是有越轨行为的学生,积极领会道德对社会与自身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道德追求建立在道德目的明确的基础上,从而增强道德教育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实效性。

引导学生澄清道德价值,让越轨学生

在价值澄清中实现道德生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小孩子犯了错误或有过失之后,独自感到自己有过错,深受良心责备,这一点会给教育者带来更大的快乐。我把这种情况看作是自我意识的胜利,是人的精神骄傲的飞跃,勇敢面对真理的表现。我作为一个教育者认为,孩子每一次这种精神上的飞跃,都是他们道德上的财富,因为在道德上使学生们充满了一种思维——这是我们孩子们最宝贵东西。”当学生的行为与既有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信条发生偏离时,这意味着其价值与大众认可的道德常轨处于矛盾和冲突中。两种价值或多种价值的冲突状态直接导致了其冲突行为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越轨行为为切入点,帮助学生认识行为的冲突性,分析其中互相冲撞的多种价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对话、讨论、自我剖析等多种手段,充分敞开,使学生最后达到道德观念的澄明之境,实现道德的飞跃。而为了使价值澄清活动收到预期效果,教师一要注意凸显学生道德教育的主体性人格,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使多种价值充分暴露,使越轨行为中的积极因素得到升华;二要因势利导,以正确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选择合理合义之行为,提升道德自我教育能力,不断促进道德生长。

关心学生,让越轨学生在体谅

关心的情怀里促生道德

学生越轨的情形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常规下的道德越轨,即学生由于道德素质的缺陷而冲撞依然具有长远生命力的道德规范和信条;另一种是由于社会进步所带来的越轨行为,即学生行为所冲撞的道德规范在社会发展面前已丧失存在的必然性。对待越轨学生,教师要多关心体谅他们。面对越轨学生,教师要有一颗慈善之心,如同对待亲朋好友一样,多为他们干点实事,生活上关心照顾他们,思想上多跟他们沟通,学习上尽力帮助他们,放开手脚,鼓励他们投身实践,为他人、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有益之事。通过关心体谅,给越轨学生增添信心和勇气,促进其道德生长。后一种情形是学生越轨中的新情况新事物。在短期内,它会暂时导致社会的“无序”与“紊乱”,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它能直接促进道德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以,对这种情形的越轨学生,教师更应该以宽容大度之心精心呵护。

首先,教师要关心体谅学生,鼓励学生的行为,积极扶植新生事物。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学生的道德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在社会道德的陈规陋习面前,他们有时有自己的判断和独特主张,他们敢于以自己的冒险行为去挑战社会,去冲撞“传统”,而正是这种越轨行为,暴露了某些社会道德的不合理性,启发人们的道德思维,促进道德生长。对于有这种大胆行为的学生,教师应该关心体谅他们,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并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去鼓励他们,去倡导有益于社会道德发展的尝试性行为。

其次,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认识越轨行为蕴涵着的积极有利因子,因势利导促进其道德精神的提升。尽管学生在作出大胆的冒险行为决定时,他们心中已有自己的合理主张,但是,这毕竟是冲撞既有道德规范和信条的尝试性行为,是越轨行为。如果教师对这种蕴涵着道德生长的有利因子的行为予以打击或不理不睬,消极待之,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受到重挫,一次道德精神得以超越的良好机会就会因此而错过,学生的创造性也会因此而遭受扼杀。为了充分利用越轨行为中的积极有利因素,教师要关心体谅学生,引导他们分析行为冲突的原因,认识自身行为的合理性或发展潜质,及时地促进其道德精神的飞跃。

利用道德越轨的真实情境,让学生

反思与体验越轨情境

在真实的越轨情境中,培养学生反思道德的发展性道德思维能力。我国道德学家主张通过“慎独”的方式来修炼道德修养。所谓“慎独”经验,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也离不开实践。完整的德育过程,应该是体验者的认知活动、体验活动与践行活动相结合的过程。道德越轨能为学生的道德生长提供各种有利可能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在尝试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反复体验,不断总结,不断提高道德认识,促进道德生长。例如,对学生违反网络道德规范的行为,教师不能限制学生上网,相反,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网上冲浪,在上网中发现问题,引导他们澄清问题,形成网络正确道德观念,养成上网的良好道德修养。总之,实践既是德育的出发点,也是德育的落脚点。道德越轨能为道德教育提供真实的教育情境,教师应引导学生投身实践,大胆尝试,践行道德,在实践中反思越轨行为,充分利用其积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生长。

总之,学生道德越轨问题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永恒课题,也是学校德育永远不可回避的现象。学生的道德越轨行为既暴露了自身道德修养方面的种种问题,说明了学校德育的紧迫性,同时也敞开了行为冲突背后道德生长的有利契机。越轨现象是必然的、绝对的,有时难免令学校尴尬和无奈,但也给学校德育带来发展的良好机遇。

(作者单位:江苏沛县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道德生长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美是不断生长的
快速生长剂
跟踪导练(五)(2)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生长在春天》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