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敏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讨论是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要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互相激励,以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理解也最深,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饲养场买来黑兔9只,白兔36只, ?”并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思考之后,学生提出:“黑兔是白兔的几分之几?白兔是黑兔的几倍?黑兔比白兔少几分之几?白兔比黑兔多几分之几?白兔占买来兔子总数的几分之几?黑兔占买来兔子总数的几分之几?”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老师任何提示,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得出了6个问题。这样,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二、 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
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积极有效地思考依赖于合适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依据知识自身的重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改呈现知识为呈现问题,能吸引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教学过程,自觉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智技能,从而促使数学学习活动有效地展开并不断深入。要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
1. 放开两手,鼓励质疑,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新的问题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所隐含的“问题”,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贴近他们的思维实际,更能引起他们的探究。
2. 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乐趣。在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做到三个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相结合,独立操作与小组合作操作、小组讨论与互相启发相结合,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既获取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还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如,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分苹果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并让他们在操作的过程中说一说,看谁说得最准确,哪组说得最完整。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
三、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 首先出示若干个物体的包装盒,让学生先对他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2. 我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触摸长方体有什么特征。3. 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总结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4. 让学生用橡皮泥做顶点,长短不同的细木棒做棱,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还启迪了思维发展,最后通过交流、反思等活动逐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仅拓宽了思路,获取了新知识,而且沟通了知识的内涵,领悟了学习方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四、 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
感悟就是自我体验,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进而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生自我感悟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让学生主动参与操作、讨论、交流、汇报、提问、质疑、争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悟知识形成和发展,提高其分析问题、辨别问题、创新发展的能力。如,在教学《数的认识》时,我通过让学生数具体实物的个数建立数的概念;教学《分数》时,让学生亲手分一分,体验“平均分”的含义;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时,通过作图、测量使学生形成表象,让学生感知图形的结构,进而分析内部特点和规律;教学应用题时,让学生参与到题意的理解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画图分析、模拟测量,广泛收集整理数据,构建解决问题的框架结构,认真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明确解题思路。
(责编林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