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洪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冲击,高校会计教育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本文结合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本次金融危机对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影响及挑战,提出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高校会计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金融危机高校会计教育会计准则
[中图分类号]G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6—0118一02
[作者简介]于洪,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蔓延全球,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此次经济震荡的“震源”在金融领域,但很快影响到实体经济。教育如何应对危机,值得人们深思,与金融有着密切关系的高校会计教育改革已在所难免。
一、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校会计教育事业发展很快,由过去的只有财经类院校设置会计学专业发展到今天的近千所高等院校同时开设会计学专业,其中还包括许多农业、师范、煤炭类的专业学校。它们所培养的会计人才是我国会计事业的重要储备力量,关系着我国未来会计事业的发展。我国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此次金融危机面前,更是暴露出很多。
1高校会计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不能适应经济形势变化
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有关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提出: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这一业务培养目标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社会发展需要。
2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尽管多数高校已经用多媒体教学替代了原有的黑板式教学,但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并不能代表现代教育理念的全部。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方法应该是为学生建立起高度仿真的财务案例情景教学,为学生创造出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学习条件。
3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指会计人员面对不确定情况,依据一定的职业规则和自身工作经验,对某一事项作出分析、判断和抉择的能力。从目前我国高校会计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上不难看出,教师还是在给学生不断地灌输那些已成定论的条文、固定模式的会计知识及制度讲解等,这样仅仅教会了学生知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这些知识。
4缺乏会计法规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目前许多高校为了适应CPA考试,用大量学时开设了“经济法”和“税法”等课程,却很少有学校开设“会计法”和“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即使是开设了也是作为课时很少的选修课,这就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法律和公德意识淡薄。
5实践教学环节落后,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
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目前高校招聘会计专业教师片面追求高学历,导致从学校到学校的高学历会计专业教师只注重理论研究而对实务问题关注不够,加上多数企业以保护商业秘密为理由拒绝接收在校学生实习,导致学生的实践环节仅仅停留在校内简单模拟记账水平。
二、金融危机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影响
1促进会计人才转型
2009年4月1日,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前程无忧和全球性的专业会计师组织ACCA联合发布了《经济危机下中国财会人才就业状况调查》。该报告称,绝大多数企业认为金融危机下财务部门必须有所调整,成本和预算管理成为其首要职责。在未来的12个月里,约有1/3的企业将调整其财会管理队伍。企业现金吃紧,促使雇主要求财会人员必须加快从擅长数字运算的管家角色向企业经营管理的专家角色转变。参加调查的财会人员们普遍感受到了控制成本和紧缩预算带来的职业压力。与此同时,65%的雇主认为财会人员应该对企业目前的经营局面负有责任,至少他们应该能从现金流量的变化洞察到市场的变化,给管理者以提醒。会计人才的业务转型必将促使高校会计教育机构迅速调整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教育模式。
2提高了财会人才的就业门槛
金融危机中不少企业暴露出了业务日趋复杂、供应链越来越长、经营风险越来越大的问题,要求企业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就业门槛。财会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财会专业技能,还要有“软性技能”,即专业嗅觉和沟通技能,才能确保企业在战略上取得成功。这样的财会专才,不仅发达国家非常渴求,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十分缺乏,招聘和留存这类人才很困难。金融危机后,企业在招聘各级财会人员时会越来越看重软性方面的素质。
3为高级会计人员发展提供了新机遏
这场金融危机提起了政府和监管机构、社会、企业家对风险管理、金融分析的重视,这将促使企业对于财会人才的素质和知识的要求更高,重视信用管理、风险管理等金融范畴的问题。对于懂得信用管理、风险管理的财会人员的需求将来会更大,即“金融危机后的五六年里,又将会是会计人员的就业高峰”。这就要求高等会计教育机构顺应发展需要,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4引发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高潮
提高会计信息的标准化和透明度,是应对金融危机的良策。财务软件的广泛应用,对会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亟待解决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极度缺乏的问题。这就需要高校会计教育突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5引起高校会计专业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反思
在金融危机下,人们需要深入思考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以及它与人自身素质的关系。高校则要检讨所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在素质教育方面的缺失,加强人文素质、职业道德教育。
三、高校会计教育改革的措施和建议
1调整高校会计教育培养目标
笔者建议将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沟通技能、智力技能和人际攻关技能,掌握对会计职业有影响的经济、政治、历史和社会知识,组织的运作和结构以及管理学的知识,对会计准则的分析与抽象思维所形成的知识,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正直、诚实、客观、具有风险意识、关心公共利益”的价值判断标准并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终身学习的通用型人才。
2改进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采用以下措施:用互动式教学和情景案例教学法替代原有的“填鸭式”教学;建立学生科研团队,定期为学生布置专业前沿课题,让学生自己参与完成课题;加强专业英语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使用财务软件。
3加强实践环节,实行高校会计教育“双导师”制
高校应该从内外两个方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对内应按照企业实际建造仿真模拟实验室,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掌握企业会计实践的基本流程;对外建立稳定的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实践创造更多机会。必要时可以“走出去,请进来”,实行会计教育“双导师制”:在大二时为学生配备校内导师,实施导师制。在大三时配备校外导师,实施“双导师制”。校内导师的主要职责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其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发展空间。校外导师侧重于指导学生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指导学生体验并形成初步的职业判断能力与经济管理能力,介绍会计制度与法规的最新变化,解决学生理论学习的不足,增加实践认知能力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
4提高学生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主要是其金融市场体制、管理架构存在缺陷所致,说到底都还是“人”的因素。因此,在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中,不仅要培养创新型财会人才,更要让他们懂得承担社会责任和具备风险意识,可以考虑增设类似“会计人才的社会责任”、“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防范”等课程来增强学生的风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