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霄 谢长坤 李健宏 刘世清
[摘要]本文根据西部教育现状,结合两次抽样调查的数据结果,研究了西部免费师范生和高三学生的就业倾向、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宣传力度和对“2+8”条款的认同程度等问题,并从西部地区教学条件、教师待遇和教育政策宣传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原因,从改善西部教学资源、完善政策和加强免费师范生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希望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关键词]西部农村教育免费师范生免费师范生政策
[中图分类号]G659.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6—0001—03
[作者简介]刘霄,谢长坤,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06级本科生;李健宏,华东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06级本科生;刘世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讲师(上海200241)
一、背景
2007年5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财政部、中央编办、人事部联合制定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决定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在北京师范大学等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施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一政策的出台随即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其中包括对国家重视教育事业的认同,对政府关注西部贫困学子的赞许,当然也不乏对该政策具体实施的忧虑以及它所产生的效果的质疑。为此,我们本着发现问题、并为解决问题献策的初衷,于2007年暑假深入西部农村,对当地的农民家长、高三应届毕业生和教育工作者开展走访、调查和访谈,了解目前西部教育现状和对免费师范生政策的想法、建议;又于2008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对第一批免费师范生展开抽样调查,从中发现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进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及根源进行了深入剖析,以期能找到真正解决西部教育问题的有效办法。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小组主要应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来完成项目的研究。问卷调查主要分三部分。一是对西部地区农民的调查,该调查在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贵州、重庆、四川、湖南、云南等西部九个省(市、区)展开,分别抽取九省中的一个县进行调查;问卷调查中共发放问卷900份,收到有效问卷881份,有效率97.8%。二是对西部地区高三学生的调查,本部分调查在上述九个省(市、区)的13所学校展开,共发放900份问卷,有效问卷888份,有效率98.6%。三是对第一批“免费师范生”的调查,该调查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招收的797名免费师范生中,针对250名学生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9份,有效回收率为83.6%。这些免费师范生大部分来自安徽、四川、江西、河南、贵州、重庆等中西部地区,其中福建、甘肃、黑龙江各5人,新疆、上海各4人,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宁夏、青海各1人,吉林、陕西各7人,安徽、四川各23人,江西22人,河南15人,重庆17人,内蒙古3人,湖南2人。统计工作用SPSS13,0、Excel等进行数据分析,并对相关信息进行了整理分析。
访谈工作主要侧重于对在西部九省市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交谈和采访,共完成了对84名教育工作者的采访。另外我们还选择了6名华东师范大学07级“免费师范生”进行了访谈。
三、存在的问题
(一)免费师范生对教育事业的认同度较低
在对免费师范生“愿意成为教师”的原因分析中,只有21.6%的免费师范生因“教师是一个光荣的职业,受人尊敬”而选择师范专业,19.1%愿意“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而选择师范专业,认为从事教师行业“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人排在第三位,另有11.7%的同学认为教师的“工资待遇好”,因为“教师地位较高”而选择师范专业的人占7.4%。在免费师范生不愿意做教师的原因分析中,“一直不愿意做教师”的比例占到了28.78%,这部分学生虽然已经被录取到了师范专业,但他们本身是不愿意从事教师事业的。多数人表示如果将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将支付违约金而从事其他职业。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免费师范生对教育事业的认同不是很高。如此看来,有28.78%的学生愿意冒违约风险而改换行业,这是免费师范生政策制定者难以预料的。
(二)就业意向不利于免费师范生政策的施行
1高三学生的就业意向
对高三应届毕业生,我们提出假设:如果有机会成为免费师范生的话,他们今后的职业意向是什么?对其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如表1所示。
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如果高三学子有机会成为免费师范生的话,他们将更愿意去条件好的学校实习或者工作,而这些学校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这就跟国家制定该政策以扶持西部基础教育的目的相悖。
2免费师范生对去农村或返回生源地中小学任教的态度
据调查,只有27.54%的免费师范生愿意去农村任教。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累计比率为50.24%的学生倾向于“不愿意去”,还有22.22%的表示无所谓,估计不愿意去农村任教的比例将超过60%。同样,表示愿意返回生源地任教的学生有39.9%,估计不愿意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的将超过50%。
(三)农民家长、高三学生和免费师范生对政策的了解情况
1农民家长和高三学生对该政策了解甚少
通过调查发现,在西部地区人们对教育政策的了解不多,特别是对国家刚出台的新政策更是所知寥寥。在被调查的农民家长中,只有32.5%的人知道免费师范生政策,而在高三学生中这个比例也不到一半,只有49.3%。免费师范生政策主要的对象在于西部,人们对该政策的认识不足必将影响政策的实施。
2免费师范生对政策的了解程度并不高
2007级免费师范生是政策的第一批实施对象,应该是在对政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报考师范专业的。然而只有28.5%的同学对政策非常了解,不了解的比例高达33.33%。甚至有一部分同学是在录取以后才得知该政策的,即使知道的人也所知不多,提及免费师范生具体应当承担的责任、义务,他们的回答也不够全面。
(四)对“2+8”政策条款的认同度
“2+8”模式是针对免费师范生所应承担的义务而制定的一项政策规定。国家要求,免费师范生人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2年。国家鼓励免费师范毕业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对这项政策的认同情况,我们在农民家长、高三学生及免费师范生中进行了调查。
1农民家长和高三学生对该条款的认同度最低
在被调查者中,58.2%的家长、58.8%的高三学生认同该条款。与其他几项条款相比较,“在校期间免除学费、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和“确保每个师范生毕业后在中
小学任教有编有岗”这两条是认同度最低的。
2免费师范生对履行该条款的态度不明确
当被问及“政策要求免费师范生必须在毕业之后回原籍所在地从教10年,对此您的心态如何”时,35.75%的同学表示“既然如此规定,那么毕业之后就必须先履行,然后再作打算”;28.02%的学生回答是“走一步算一步,等到毕业之后再决定是否从教”。而对于“十年期限”,有83.57%的免费师范生认为,10年的期限太长,只有16.43%的同学认为这一规定比较合适。
四、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工资福利、社会地位较低
学生们不希望回去做教师,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西部地区的教师待遇不高。调查结果显示:西部地区大部分教师对目前的工资待遇、福利水平感到不满意。初中教师的月收入集中在1 000—1 400元,高中教师的月收入集中在1 400—2 000元,代课教师的收入更低。不同地区经济状况不同,教师的工资水平也不同。即使同一地区,城乡之间的差异也较大。随着物价的上涨,广大教师迫切要求提高工资和福利保障,有的教师还提出改善教学设施和教师住宿条件等要求。二是西部地区尊师重教氛围不浓。在问到对教师职业的看法时,有一半的老师认为目前教师的社会地位没有得到重视,他们承受着教学质量和学生安全的双重压力,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他们最初选择教师这个行业,有的是为了脱离农村户口,有的看重工作的稳定和固定的休假,很少有当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感。
(二)教学条件薄弱,教学环境较差
西部地区教学环境差也是导致学生产生抵制回西部的重要原因。据调查统计,有44.9%的学校没有电脑机房,这直接导致48.5%的学校没有开设电脑课程,从而无法实施电脑教学。农村的孩子对电脑知识不熟悉,接触网络的机会少,大量的信息不能通过网络得到传播。有52.2%的学校没有实验室,减少了学生动手的机会。有51.8%的学校没有图书馆,这将影响学生对各类知识的萃取以及个人兴趣的培养。教学硬件环境的恶劣不仅影响学生的发展,还影响了老师的施教以及自身在教学领域的发展,一些有能力的教师往往会被好的学校挖走。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越来越差,教育边缘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在对高三学生和免费师范生的调查中发现,他们都表现出对西部农村地区的严重心理拒斥,这跟目前西部的教育现状是分不开的。
(三)对国家教育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
据调查,免费师范生大多来自农村(占64.4%),但是农民家长知道免费师范生政策的人很少(39.6%)。另据调查,只有12.1%的学校经常宣传教育动态与政策,67.5%的学校偶尔宣传,有20.2%的学校几乎没有做过宣传。就免费师范生政策而言,不同试点学校宣传力度不一样,比如知道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是免费师范生政策试点的学生较多,知道其他几所试点学校的学生较少。另外,不同地区对免费师范生政策了解不一样。据调查,重庆长寿市几乎所有居民都知道该政策,而其他几个被调查地区知道该政策的人比例很小。由于对政策的不了解,使一部分人错过了报考免费师范生的机会,也使得部分并不是很喜欢从事教育工作的学生盲报、误报了师范院校。
(四)政策的相关条款尚不完善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免费师范生毕业前及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可录取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职学习专业课程,任教考核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的,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对此,受访的免费师范生普遍认为,应当允许他们考研或提前考研,不一定非要在职读研;考研期间,国家应给予帮助;学校要给免费师范生和非免费师范生一样的考研机会,允许他们跨专业考研,重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另外,“2+8”制度对免费师范生的人生选择有较大的限制,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发展空间和家庭生活,对此不少学生和家长都表示出担忧。
五、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对西部教育的经费投入
要改善西部地区教学条件薄弱,教学环境较差的局面,加大西部教育经费投入乃是解决问题之根本。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总体上远远落后于东部省区,地方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极其有限。故此,国家在教育的支出方面对西部省区应该加大倾斜,统筹安排。此外,在东西部省区间推行“一对一”帮扶政策也是一个较好的解决之道。只有改善西部的教学条件、提高教师的收入,增加福利待遇,才能实现免费师范生政策的“硬着陆”,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奉献西部教育。
(二)加大“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宣传力度
一方面,当地教育部门有义务通过各种手段造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帮助农民家长了解免费师范生政策;另一方面,学校(包括当地中学及6所部属师范大学)也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宣传不仅要注重面广,更要注重客观。
(三)完善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
1“师范教育免费”的政策目的及相关条款应更明确
国家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旨在培养造就优秀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家,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可以看出,该政策目的虽没有明确指向于西部教育,但是从政策实施情况来看却又较多地倾向于西部。如果国家把目标更明确地定在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这样将更有利于资源的分配及后续政策的实施。另外,政策实施框架下的各方责任和义务也应该更加明细化,这样才具有一定的执行力和推行效率。
2考生报考的门槛应该放宽
由于免费师范生政策主要针对西部地区,而且主要针对教育事业相对落后的地区,而这样的地区只有极少数学生能达到免费师范生分数线,更多的热爱师范专业的学生失去了这样的机会。因此,应当在这些地区适当降低分数线,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报考免费师范生。
3应给予考生“二次理性选择”的机会
从调查中发现,免费师范生选报的动机非常复杂。他们中有家庭经济因素的影响,有对政策认识不够深刻的关系,也不乏一些误报的情况。这说明,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理性的认识和思考。故此,我们应该给予他们二次选择的机会,可在其入学后一年内通过各方考核,在兼顾自愿的前提下考虑他们的去留,同时也可吸收一些热爱教育事业的非免费师范生来充实这支队伍。另外,在考虑他们的继续深造问题上也应该适度放松。
(四)拓展生源地、校、生间的沟通与合作
作为贯彻落实政策的三方,生源地、学校、学生,他们各自有不同的期望。学生希望更好地实现其人生价值,学校希望培养出优秀的教师,生源地则希望带动地方教育的发展。这种多维度的目标如何整合、实现兼顾,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因此,拓展三者问的沟通渠道也就显得极其重要。生源地能为教师提供怎样的教学环境,学校针对这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应该给予怎样的教学理论支持,如何实现教师回生源地的价值最大化,这些问题都需要各方不断地加强沟通与交流。
(五)高度重视免费师范生教育
六所部属师范院校对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策略,是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影响深远。因此,各高校应以现行政策为指导,强化免费师范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意识与能力。要引导免费师范生初步形成稳定的职业信念与职业期望,培养免费师范生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促进免费师范生感受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价值,形成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丰富内涵的初步认识。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科研条件保障等方面,要向教师教育倾斜,优化资源配置。要建立师范生培养导师制度,尽量安排“名师”给免费师范生授课,选派高水平教师担任教师教育课程教学。要按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要求,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师范生在校期间到中小学实习半年的制度。通过培养教育,使学生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逐步树立起热爱教育事业、长期从教的职业理想,为将来成为优秀教师和教育专家打下牢固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