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新生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2009-01-28 05:41
企业导报 2009年12期
关键词:影响要素产生原因解决方法

陈 莉

【摘要】 近几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我校新生存在着多的心理问题,其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不适应一个人面对困难;二是面对新生活心理障碍多。根据这些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对策通过这些措施,许多新生很快适应了高校生活,走出了自卑与痛苦的阴影,顺利地融入了大学生活。

【关键词】 产生原因;影响要素;解决方法

新来学校的同学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会产生种种对新生活不适应的表现,心理问题也是影响同学们正常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新生对大学的学习不适应,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焦虑”,部分新生缺乏社交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交往沟通困难,陷入孤独、逃避和自我防御的境地。与中学相比,大学的管理主要体现在规章制度方面,习惯于中学具体细致的管理模式的新生,往往在“放松”自己的同时,又不知如何应付,更多的新生则由于离家遥远,生活失去家人照顾,产生生活无规则感。对刚迈进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说,大学生活是一个早已翘首以盼的美丽憧憬,可是,当欣喜兴奋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步人正常的学习生活正轨后,最初的惊喜与激情逐渐散去,大部分新生在新的环境下会感到茫然,心中的感觉往往是非常复杂的、微妙的,与此同时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也随即出现。

一、生活适应不良

刚入学的大学生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环境的改变,由于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等的不同,容易使他们在气候、语言、饮食等方面出现适应不良的反应,居住的宿舍环境也是新生需要适应的方面之一。尽管各高校都在尽力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目前总体上依然难以和学生的家庭居住环境相媲美,居住小环境的落差也常使许多大学新生感到苦恼。另外,习惯于家长和教师“全方位照顾”的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自理能力,也多出现适应问题。

二、学习适应不良

1.学习目的、内容、方法的变化导致适应不良。进入大学后,学生的主要学习指向由高考变成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自我发展与成才,具体目标开始出现多元化、个性化,不同的发展规划产生了不同的学习目标,产生了不同的学习侧重点。如果不能及时明确自我的学习目的,常易导致盲目、从众、碌碌无为,降低自我价值感。大学阶段,课程门数骤增,且围绕专业方向课程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学习内容的增加、时间和精力的有限要求学生们具备更高的自我选择能力。如果不区分主次,极有可能使精力分散,门门课程都难如人意。 大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法为主动、自学式。大学课堂教学容量大,进度快,课后教师的监督作用明显减弱,学生自我管理空间加大。学生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活动,以自学、理解为主。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一段时间后,学习方法的不适应而跟不上教学进度。久而久之,开始产生焦虑情绪,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2.学习压力的变化导致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压力骤减,认为考上大学就可以过上轻松惬意的生活,实际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么轻松,当他们学习落后时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及自我否定情绪。(2)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丧失了中学时的学业优越感,备感压力剧增,上进心越强的学生心理压力越大。

3.对学校和专业不满意。在进入大学之前,每个学生都会对大学生活充满各种各样的美好想象,想象和事实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当这种差距太大,就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挫败感,觉得大学也不过如此,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另外,高考后总会有一些学生因各种原因而进入一所自己不太中意的学校、不太满意的专业,加上对

学校、专业的不了解,这使得他们在入学后存在一种“不得志”的心理,在学习中难以打起精神。

三、人际关系适应不良

首先,是师生交往的明显淡化。高中阶段,教师与学生接触密切,学生习惯于对依赖和顺从教师。在大学里,教师主要扮演督导的角色,学生主要依靠自我管理,这让一些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学生不知所措。还有另一类学生,进入大学后自我管理过于宽松,拒绝教师的建议与指导,学习时间的安排过于随意化,凭兴趣或一时的感觉决定学习与否和学习内容,忽视知识整体性,使得知识结构不合理,基础不牢固,学业发展难以达到既定目标。

其次,是同学关系互动频繁。由于住宿制,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由家庭转移到了集体宿舍,同学之间朝夕相对,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就显得异常重要。有许多大学新生因与其他同学处理不好关系而倍感痛苦。导致同学之间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主要原因有五个:

一是,大学新生来自五湖四海,由于原来各自的生活习惯、性格、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当突然被限定在一个共同的空间内生活时难免发生摩擦冲突。

二是,初到陌生的环境,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使得同学之间的交往更加谨慎。加上远离父母本来就有一种孤独感,一旦出现人际冲突,这种孤独感就会进一步加剧,产生抑郁和焦虑。

三是,一方面学生的价值观存在差异,有的人看重能力,有的人看重品行……另一方面大学生自我意识相对较强,在遇到实际问题时都想证明自己的观点,坚持自己的立场,所以当观点立场出现差异时也容易导致人际关系不良。

四是,能够上大学的都是天之骄子,这样的人聚在一起,谁都不服别人或者害怕落后于别人,过分强烈的竞争意识也难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是,个性问题。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缺乏与人沟通思想感情的基本技巧,他们经常处于一种想与人交往而又害怕与人交往的矛盾之中,产生孤独、抑郁或自卑的情绪体验。还有一部分学生,在与人交往时过分求全,处处忍让,一味迁就别人,内心十分压抑。再有一类学生过分以自我为中心,行为举止不考虑别人的利益,在群体中极易遭到排斥和孤立。

四、我校心理健康机构对新生适应不良的应对策略

1.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专业性强,涉及专门的理论和技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引进专业人才;二是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三是对在一线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甄别问题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作为兼职人员的作用。

2.搭建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1)新生入学以后,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做到对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预防,以及对心理危机的早期觉察和干预。

(2)在新生入学后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如学习辅导、人际关系辅导等,让学生对即将面临的变化做好心理准备,并提供有效的心理适应方法,提高大学新生的自我调适能力。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系统讲解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心理状况,找出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通过积极有效的心理训练,增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4)开设心理工作坊、团体心理辅导,对存在共性问题的学生集中进行心理辅导。

(5)通过广播、报纸、网络以及心理健康社团,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6)强化心理咨询功能,提高心理咨询质量,开通面谈、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心理咨询渠道,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心理问题,有效应对突发的心理危机事件。

(7)通过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在院系、班级中培养心理联络员,组建心理健康社团,多与大一新生沟通、交流,在经验上给予他们帮助和关怀,充分发挥朋辈辅导的力量。

作为辅导员,在新同学入学之际,应该特别关注对新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接下来的三年大学中有比较充实和美好的生活。开学第一堂课就把心理健康辅导作为首要任务,关心到每个学生,对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对其进行单独谈话,解决其心理负担问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只有心理健康了,才能用明亮的眼睛来看待大学中的美好生活,所以,心理的健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学开门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瑾,张剑.大学生入学适应问题及社会工作的介入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13(1)

[2]张爱莲.大学新生的心理困扰及其排解[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

[3]严明.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6(10)

[4]柳萍.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2)

猜你喜欢
影响要素产生原因解决方法
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要素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快递发展研究
浅析企业劳资纠纷产生原因及化解对策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农村移动网络覆盖探讨
针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
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影响要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