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玲
生命关怀是新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以“立人”为中心,除了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同时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健全的人格,对培养其健康心理大有裨益。下面谈谈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尝试。
一、 凸现重点,优化心理教育的目标体系
为了有效地实施心理教育,必须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接壤,让语文教材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这就需要教师整体把握教材体系,充分挖掘篇目中蕴含的心理教育因素,并结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教学计划,制定心理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和方法,逐步贯穿和落实于日常的语文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材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它所积淀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可以是长远的,甚至是终生的。如《海伦.凯勒》《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等课文,可让学生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并且持有坚定的信念才有希望创造出精彩的人生;《给予是快乐的》《爱之链》等教育学生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当别人有困难时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生命的壮歌》《青海高原一株柳》等课文借助动植物告诉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要心中充满希望,凭借自己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就会创造奇迹;《第一次抱母亲》《爱如茉莉》等课文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二、凸现特色,优化听说读写的渗透方式
语文训练形式极为丰富,将心理教育巧妙地寓于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更有利于拨动学生心弦,调动学生心理体验,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1.创设情境,陶冶性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语文教学过程更是师生心灵接触、情感交流、智慧碰撞、人格感染的过程。因而,语文教师应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创设美、趣、智的教学情境,缩短教学中师与生、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接受教育,从而受到情感的陶冶和人格的熏陶。例如在讲授《黄果树瀑布》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再现黄果树瀑布那雄伟壮美的奇景,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章语句,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奇光异彩和无穷魅力,体会自然景观对游人心情的影响,认识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能陶冶人的性情,使人心胸开阔,充满活力。同时我还让学生明白,作者能写出如此饱含深情的文章正是因为他具有丰富细腻的感情,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挚爱。当学生具备了对生活的感悟力后,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2.形象品读,树立榜样
小学语文教材中塑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如积极乐观、面对不幸用微笑承受一切的桑兰;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叶欣;历经失败毫不气馁,以百折不挠的意志进行创造的诺贝尔;身患艾滋病仍坦然面对生活,顽强与病魔作斗争的“艾滋病小斗士”恩科西……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受到震撼、感染、感召,进而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例如针对学生意志薄弱,耐挫能力差,一次批评、一场考试失利都会让他们垂头丧气,失去学习热情和动力的现象,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文本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进行心理渗透。在教学《第八次》时,我先引导学生想象布鲁斯王子在七战七败而且负伤的情况下,心里会想些什么?让学生走进王子的内心,然后着重引导学生品读布鲁斯王子在磨坊中看到蜘蛛结网的经过,抓住 “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从头干起”、“终于”等重点词句体会蜘蛛结网的艰辛与执着,再让学生联系学过、读过的名言,进一步领悟“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体会布鲁斯王子屡败屡战、不言放弃、不懈斗争的精神。最后让学生把自己平时遇到困难的做法与布鲁斯作一比较,在对比中谈谈自己的感受。在人物形象的感染下,不少学生意识到应该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应勇敢面对,不灰心丧气,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寻找克服困难的办法,这才是“了不起”的行为。相信在这个榜样作用的影响下,学生耐受挫折的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3.角色表演,真切感染
现在,绝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由于社会、家庭的影响,不少学生有着自私任性,心胸狭小,计较个人得失,不顾大局等不良心理品质。在教学《负荆请罪》一课时,我针对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对文中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品读,即抓住人物语言、行动、神态、心理活动进行仔细分析讨论,反复朗读,充分感受蔺相如顾全大局,不居功自傲,宽容大度,以及廉颇知错就改,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优秀品质,使蔺相如和廉颇所具有的良好心理品质铭刻在学生心灵深处。然后再组织学生编写课本剧在班内表演,表演后请“演员”谈感受,并鼓励台下的“观众”对剧中人物自由评价、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说:“通过比较我才认识到,自己以前的心胸是多么的狭隘,经常为一点小事和同学斤斤计较,以后我要改正,努力做一个宽容大度的人!”学生在角色表演中走进教材,走进人物的心理世界,自觉地与自身对照,受到具体而深刻的感染和教育,促使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逐步完善自我。
4.写中疏导,净化心灵
作文教学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言为心声”,作文应该是学生心理的“反光镜”。教师应鼓励学生“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抒真情”。写作训练时,教师可以把立足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情感上,有意识地创造一定的写作情景,选择一些容易激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命题,如《消除嫉妒》《我怕……》等感悟独白式的作文训练,以帮助学生提炼对生活的认识,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调节和释放消极情绪。这些作文题目范围大,易发挥,学生往往选择家庭和友谊的题材,在这类题材的作文中,常常会表现出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倾向。如家庭关系的冷漠使学生产生自卑、怀疑的性格特征;处理同伴关系时,较易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以合理的心态去欣赏他人;面对情绪问题时,容易冲动,有时甚至会出现“不想学习,想要逃避出走”、“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对他们作文的立意和语言做出评价,还应就其所宣泄出的问题加以疏导,引导他们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引导他们在遇到生活中的问题时,由抱怨环境或他人转向改善、提高和发展自身,并最终规范自我,避免自我中心倾向,以达到自身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个人情绪上,应引导他们认识并表达自己的感受,有效地控制和平衡情绪,帮助他们在面临情绪问题时,学会以有效、积极、健康的方式予以矫正。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写心理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和干扰时,及时地在日记中宣泄出来。我也借此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使其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心境平和、充满朝气。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产生兴趣,发现自我、展示自我、实现自我,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啟迪智慧,健全人格,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
责任编辑王红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