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活动与小学温馨教室创建的价值特征与策略

2009-01-26 06:59顾伟伟
中小学德育 2009年23期
关键词:温馨教室德育

顾伟伟

“温馨教室”是一种行动主张,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其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健康、愉快成长。在上海,“温馨教室”的创建工作已经成为基层学校德育工作的载体。创建“温馨教室”,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健康的心理环境、舒心宜人的教室物质环境,从而落实教育以生为本的理念,增进学生的幸福体验。探究活动提倡把学生置于活动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积极地探索与发现,亲身的实践与体验,获得多方面的提升和进步。这种理念与“温馨教室”的创建显然可以相互促进。

一、探究活动促进小学“温馨教室”创建的德育价值

以探究活动促进小学“温馨教室”的创建,是指班级在“温馨教室”建设过程中,以人为本,强调小学生是创建的主体,让他们自己发现创建过程中的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能够自主解决问题。

1.体现学生道德主体地位

探究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积极探究者,强调学生的实践和体验。从德育的角度看,通过自主探究、实践、体验、感悟,学生主体的认知能力、情感水平不断提升,能增强学生的自治能力、自我教育能力以及自我效能感。因此,在“温馨教室”的创建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2. 转变教师德育观念

传统德育强调教师的控制和训导,学生只能在被动中接受教师的道德灌输,服从教师的权威。从笔者前期的实践活动来看,以探究的方式开展“温馨教室”创建,能够促使教师逐步转变德育观,明确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而可持续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事实上,正是探究活动,营造出平等、公正、真诚、互助的班级人际氛围。

二、以探究活动促进小学“温馨教室”创建的主要特征

“温馨教室”的建设作为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教师既要重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更要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

1.全员性

探究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尊重每一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和开放性。探究活动强调每一位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是活动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人翁意识。

2.过程性

“温馨教室”建设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位学生作为班级小主人积极参与建设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或者是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在实践中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获得真正的教育,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或增长了知识,或陶冶了情操,或培养了良好的品行。探究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也是学生将“温馨教室”中的德育内容自我内化的过程,是提高“温馨教室”建设实效性的过程。换句话说,探究活动是学生真正经历了“感触——感动——感悟”的道德内化和品德形成的心路历程。

3.自主性

“温馨教室”建设的内容没有固定的教材,活动内容是在建设过程中生成的,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假设、收集资料,做多方探究才有可能解决问题,找到答案,明白道理。根据生成的问题,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取探究内容,自己设计探究方案,通过对情感、行为和实物的内省体察,自觉和不自觉的内省积累,形成情感、态度和观念。通过自主探究,他们能够体验到探究过程的艰辛或成功的快乐,体验到“温馨”的真正含义。

三、以探究活动促进小学“温馨教室”创建的基本策略

1.情境探究策略

(1)体谅情境

设置体谅情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敏感性,以及对人的需要、利益及情感的言语信号和非言语信号的观察和理解能力,使学生善解人意,对人际问题做出成熟而敏感的反应,学会体谅人。比如:班里有位学生家境不好。“六一”到了,同学们纷纷要献爱心送礼物,给他带来了好零食和学习用品,但他一点也不开心,还婉拒了所有的礼物。请问,你们怎么办?通过让学生探究这一情境,让学生理解和体谅他人的思想和情感,懂得关心人。

(2)两难情境

道德两难问题是开放性问题,每个难题都没有标准答案,而且存在多种可能的选择。教师通过设置道德兩难情境,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促进学生道德判断力的发展。这种形式的探究活动是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或一种现象,按照自己的认知进行思考、讨论,做出艰难的抉择。例如:小明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小军是班里学习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为了提高小军的成绩,班主任请小明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小军作业。小明不忘老师的嘱托,认真辅导小军的作业。但辅导了小军作业后,常常来不及做自己的作业,有时由于没及时交作业还被同学嘲讽。小明感到很委屈,他究竟要不要帮小军?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中,各抒己见,这又激发大家的探究欲望,更深入思考别人理由的合理性,检查自己理由的充分性,从而提高道德判断力。

2.实践体验策略

体验主要指个体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体验型探究活动,主要指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创设以情感体验为中心的活动情景,学生通过在探索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获取“缄默知识”,陶冶情操。从德育角度说,让学生体验生活的真谛,感悟做事、做人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向上的品德,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的习惯。

(1)主题活动

在“温馨教室”的建设初期,为了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班级凝聚力,可以开展系列主题探究活动。比如:“七嘴八舌话温馨”,请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讨论如何创建“温馨教室”,作为班级的小主人你觉得怎样的教室才是温馨的,你心目中的温馨教室是怎样的等等。学生经过思考、讨论,认识到:温馨教室,它不只是温馨、舒适的硬环境(把教室打扮得漂亮一些)建设,更主要的是温馨、和谐的软环境(人际关系、班级文化等)建设。又如:“心灵手巧扮教室”探究,学生作为班级的一员能为班集体出谋划策心里感到非常愉悦,集思广益,积极发表自己的好建议、设计教室环境布置方案及动手布置教室。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通过思考——讨论——行动,群策群力建设温馨的班级。

(2)游戏活动

游戏体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获得深刻体验,扩大和充实情感世界,从而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改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增强班级凝聚力,加深对“温馨”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游戏探究活动,游戏前应引导学生探究游戏的内容、游戏规则、游戏的方法,游戏中要探究如何合作才能取得胜利,游戏后要进行活动总结。通过游戏,学生娱乐了精神,释放了情感,游戏使学生体验到了身心快乐,从而建立了温馨教室需要的和谐的生生关系。当然,如果教师也一起参与游戏活动,还会促进师生关系更和谐。

3.同伴互助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关系在个体发展中具有成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它能满足学生的多种心理需求,能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在班集体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非正式群体,他们情感融洽、关系密切、有共同的语言,经常聚在一起活动。在“温馨教室”的创建中,积极的非正式群体是促进班级建设的力量。教师要利用这些非正式群体的力量,因势利导地让他们互相帮助。比如:在“温馨教室”建设中期,开展“让温馨教室更亮丽”的探究活动,我们让学生成立合作型探究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大家各尽所能、发挥优势,成绩优异的帮助成绩后进的,能力强的带动能力弱的,行为习惯好的示范行为习惯差的,碰到困难互相鼓励,使每个小组成员共进步。

(作者单位:上海松江区中山永丰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李贤

猜你喜欢
温馨教室德育
不要在教室打闹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温馨家园
温馨小语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冬天别忘萌一萌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