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庆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应包括教学前期工程,教学主体工程和教学后期工程。虽说教学前的准备和设计,教学中的技能与艺术十分重要,但教学后的反思和后记,也不可忽视。目前,教学后记已愈来愈为广大教师所关注,有人还明确提出:“教学的工夫在教后。”这是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的认识规律的。
教学后记是教学的“回头望”,一切有关教学活动的内容均可记录。它既可以是学科知识内容的探讨,又可以是教师教学方法的研究;既可以是教师教学情况的记载,又可以是学生学习反应的笔录;既可以是教师外在行为方式的反思,又可以是教师内在心理感受的抒发;既可以是课堂教学的实录,又可以是课外活动的采风。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本文试结合笔者在实践中的经验和认识,就教学后记的写作技巧问题,略陈一孔之见,权作引玉之砖。
一、记成功做法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目的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如贴近生活的演示实验,巧妙的新课引入,留有悬念的结束语以及能引起学生高密度思维的提问等)记录下来。如在《摩擦力》这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拔河比赛”的问题情景:取一根木棒,一端事先涂上无色的油,让班里公认为大力士的男生和一位娇小的女生分别用一只手握紧木棒两端后互相向后拉。并且规定涂油的一端给男生,进行拔河比赛。结果在全班同学都认为男生必胜的情况下,女生赢了,学生大惑不解。于是,他们的兴趣一下子被吸引到“摩擦力”上来。这样的导入,不仅能达到激趣引思的目的,更能让学生终身难忘,如把它记下来,则能为以后教学提供参考,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新的发展。
二、记失败之处
再完美的教学设计也可能有疏漏之处,把这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败笔”(如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甚至由于某种原因对学生积极性有挫伤等)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和探究,使这些教学后记成为以后教学所应吸取的教训,并在以后教学时改正。例如:笔者在新授“功、功率”一课时,总觉这部分内容太浅,加上对学生过分信任,所以我只把概念、公式稍加讲解后,就安排学生自学,之后也没补充强调。课后的巩固练习交上来一批,真是令人瞠目结舌,有一半学生是全错,很显然问题出在“w”这一符号的含义没真正弄明白,尽管课后进行了及时补救,但心里总觉不踏实,总觉愧对学生。我把这失败的安排详细记录下来,以时时督促自己。从此,我对上课的每一个环节都精心设计,每一个知识点都反复强调。
三、记教学机智
再详尽的教案也不可能写出课堂上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动作,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情感交流和思维发展的全部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景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突然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往往“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朱光潜语)。如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稍纵即逝,会再也想不起来,造成很大的遗憾。如在让学生做“用天平测液体质量”的实验时,学生在天平的左边盘中放一杯水,右边盘中放砝码,在已经调节平衡之后,一位同学无意间把手指浸入水中但没接触杯底,意外地发现左盘下沉了,这是我在准备实验时绝没想到的,我不慌不忙,沉思片刻,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拿出一个钩码挂在弹簧称上,然后钩码浸入水中(不碰底面),发现弹簧称的示数减少了,减少部分的力去哪了,为什么会减少?学生带着团团疑问,笔者趁着学生极高的兴致提前进入浮力的教学,学生虽然对液体压强知识的储备不足,但也能理解浮力的概念。教学中,类似这样的灵感较多,如不及时做好记载,岂不遗憾!
四、记学生问题
即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知识难点、知识缺陷、思维障碍、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等)记录下来,便于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补偿措施,同时也为再教时确定学生学习难点和揣测学生的学习心态提供依据。如: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学生凭借生活知识的积累,想当然地以为水沸腾时的温度应该是100摄氏度。但是,水沸腾时学生左测右量,温度一直在96-98摄氏度之间徘徊,学生想不明白了:难道经验欺骗了我们?此时就要引导学生探究,100摄氏度是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而在日常生活中气压往往达不到一个标准大气压,而水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没有达到100度是当时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注“标准大气压”的知识学生还没有接触,故只能提前告之)。因此,若对上述诸类的问题做及时的记载,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