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石屏
儿童阶段的思维是具体思维,也就是说他们只能借助具体的事物、通过视觉、听觉、身体活动,去感知世界、了解概念。在抽象思维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孩子是无法真正具有“国家”这个概念的,因此要给儿童讲清楚爱国的道理也就不可能,即使儿童能够说上几句,也并不等于真正懂得。所以爱国教育一定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例如,一个小学的孩子在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站不定,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地去说话,妈妈知道了就批评他,说“升旗的时候怎么能说话呢?不站好就是不爱国!”这种说法本身似乎没有什么错误,但是这位妈妈教育孩子爱国的方法不对,因为儿童在这个阶段还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爱国,所以家长们要知道教育儿童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那么家长用什么方法对儿童进行爱国教育呢?我认为有两点很重要,那就是讲故事、带孩子参加民俗礼仪活动,而爱国的大道理要少讲,因为爱国的情感、爱国的行为不是讲道理就可以形成的,尤其是儿童,家长更要注意这一点。
给孩子讲故事
家庭对儿童的教育,讲故事是好方法中的首选,爱国教育也是如此。故事是人类共同的需要,儿童的思维特点尤其适合用故事这种叙事的方式,家长如果留心一下就知道,儿童在听故事的时候特别专注,会完全沉浸在故事情境里面。儿童从故事里学到的不仅是语言、情节,而且也完全接受故事的寓意,所以道德培育、爱国情感、劳动光荣、审美发展都包含在故事之中。
爱国的故事题材很丰富,历史故事、英雄故事、动物故事、神话故事等,都有爱国的主题。
保卫疆土是爱国。例如历史上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抗日战争时保卫疆土的无数英雄与日寇浴血奋战的故事等。
维护国家尊严、民族自尊是爱国。例如苏武牧羊的故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故事,屈原的故事等。
古代的尧舜让贤、大禹治水、神农治百病、炎黄先帝建立华夏,现代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为抗日而死的吉鸿昌等。悠久的时空,辉煌的业绩。是每一个中国人自豪的理由,也是“引无数英雄尽折腰”的缘由。
给孩子讲故事时,可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故事的内容和类型,父母也可以让孩子给家里的其他成员讲故事,在孩子初步具备阅读能力的时候,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读故事,对孩子的语言能力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带孩子参加民俗礼仪活动
乡土民俗礼仪是培育儿童对国家的认同感、民族的归属感、家乡的亲切感最重要的方式,民俗礼仪承载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方水土世世代代对祖先、对土地、对同胞的情感,也是区别国家、民族和乡土的重要手段,是教育后代认同自己、找到归属的家庭教育方法。
一位中科院院士曾留学美国1O年,他的孩子出生在美国,在孩子4岁的时候他举家回国。当记者问到他为什么放弃优厚待遇回来的时候,他说“回家不需要理由”,同时他说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孩子必须在中国长大,要和所有的中国人一起过年,过端午节、中秋节,一起吃饺子、包汤圆、吃粽子、清明祭奠、春节团圆,与同伴们一起怀有金榜题名的梦想,熏染中国文化,熟悉汉语,那才能懂得祖国是什么。在他看来如果孩子没有这一切将是很可怕的事情,因此他毫不犹豫举家回国。现在,他的孩子在北京大学读书,他说即使孩子毕业以后到美国创业、生活,他也不担心孩子成为“香蕉人”(香蕉人,意思指外表是黄色皮肤,内心却认同白种人思想文化的人),因为孩子已经完成了“中国文化心灵”的塑造。回头看自己的选择,这位院士感慨不已,“且不说我回国后事业发展顺利,当选为院士,单单对孩子的意义也是值得的。”这就是真正的有效的爱国教育,质量非常高的家庭爱国教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也是一种爱国教育的好方法,人文地理,经略山川,祖国辽阔的疆土、厚重的历史、丰富的民俗文化,会让孩子产生对祖国由衷的赞叹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