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感教学

2009-01-22 07:27李喜碧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领悟语感文章

李喜碧

何为“语感”?语感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有人认为语感就是对文字灵敏的感觉。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则认为语感包括语义感、语法感、语音感等。叶圣陶先生曾强调:“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语感专家王尚文同样指出:“培养高品位的语感是语文课的最根本之处。”“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语感如此重要,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去训练呢?

一般来说,语感的获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然状态下的语言实践,一种是自觉状态下的语言实践。传统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属于第一种方式,现今的课堂教学则应属第二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有赖于大量语言的作用,直至语言规则在学生身上积淀到一定程度,并形成相应的语言结构。第二种方式有赖于对语言作品的自觉感受以及相关语文知识的指导,直至形成相应的语言习惯及心理反应机制。在培养和发展语感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感受语言,触发语感

1.优美的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基础。教师自身优美的语言,能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情景;能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中去,对课文充分感受、领悟;能在学生心灵深处引起共鸣,给他们一种“润物细无声”之感;能为学生提供培养语感的氛围。

2.加强诵读,感受语感。诵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方式,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诵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作者蕴涵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趣等,使课文内容立体化、形象化,从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语言的感受能力,使语感得以培养。中国古代文人非常重视吟诵之功,道理就在于此。宋代朱熹说:“大抵观书,必须熟读,使其言背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的尔。”清代作家姚鼐说:“大抵文字熟练乃妙,熟则利病自明。”由此可见,诵读不仅能规范学生的口语,更有利于学生增强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即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二、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1.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还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中去。“单靠翻查字典,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真切。”可见,敏锐的语感是与对生活的敏锐感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应要求学生平时经常留心自己的语言,经常揣摩人家口头说的、笔下写的语言,哪是好的、对的,哪是不好的、不对的,都要仔细辨别,这样才可以提高对语言的敏感。

2.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背诵被誉为语文学习的“千古真经”。将名诗警句、精彩章节、妙文华章等语言材料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无疑是培养语感的捷径。初中时期的学生,年龄一般在十三岁到十六岁,这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也是积淀语感的最佳时期。语文课本上选自古今中外的名篇很多,教师要指导学生朗读成诵,让他们真切地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揣摩文章语气、情感的变化,体味文脉的起伏、文气的贯通,进而充分吸收文章精华。若没有背诵之功,就无法实现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积淀。

三、品味语言,领悟语感

指导学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扣住某些语感因素很强的地方,借助语言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深入品味语言,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语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揣摩、比较文章的重点词语。如读到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中“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一句时,就要想想作者为什么用“浸”而不用“沉浸”或“浸染”等双音词。揣摩比较之后,就会发现其细微差别:用“沉浸”,似乎意念味道重了一些;用“浸染”,似乎形体痕迹浓了一点;唯用一“浸”字,才能将这身心兼容的意境准确地表现出来。

2.细细品味文章的关键语句。如叶圣陶读鲁讯的《秋夜》的开头“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时指出:“‘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是并不寻常的说法,拗强而特异,足以引起人家的注意,而以下文章的情调差不多都和这一句一致。”

3.深刻领悟文章的点睛之笔。如鲁迅的《故乡》一文结尾句——“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表现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积极探索,充满了哲学的辩证观点。它告诉人们:只有希望而不去努力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而有了希望并能始终坚定不移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作者坚信,希望是一定会实现的,因为“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可见,领悟了文章的点睛之笔,也就能准确把握全文中心。

四、实践语言,习得语感

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运用。教师不仅要重视常规的“写”,还要重视抄写,仿写和改写,它们都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写的重要中介环节。抄写是让学生把精彩的段落、优秀篇章照抄下来,目的是积累知识和写作素材,培养语感,增强鉴别力;仿写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它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对那些毫无写作兴趣的学生,仿写就是他们写作的引路人;改写则是让学生把一个好的段落或一篇优秀的作品,在反复阅读、欣赏、领会的前提下,将局部或整体按另外的立意、别样的结构或体裁改写。通过“三写”,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会促进客观语言向主观语言的转化。

猜你喜欢
领悟语感文章
多么痛的领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领悟数学思想 做好期中复习
“浮”字等
语言与言语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领悟真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