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建议

2009-01-22 07:27孙惠颖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要求工具软件

孙惠颖

目前,一些教师在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从实际教学出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注重初中与高中、必修与选修等的衔接,合理确定教学要求

基于信息技术发展不平衡状况的考虑,课标的表述采用了弹性语言,其中很多条目都可以因条件不同而有不同的理解,这既为发达地区预留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又为欠发达地区的部分学校提供了一个比较容易实现的起点。教师在确定教学要求时,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信息技术课程初中与高中阶段以及必修与选修模块之间的衔接。

1.注意初中与高中阶段的衔接。河北省玉田县第一中学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既有非零起点,也有零起点的学生。因此,在确定教学要求时,应首先对学生进行全面调查,深入了解其信息技术的水平。在这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要求,合理把握教学难度。同时应注意对于不同起点的学生,教学要求也应有所区别。例如,对于“零起点”的学生,可以考虑在采用新教材之前,选择某些必要书籍和软件对学生进行统一辅导,其中应包括OFFICE及上网知识的全部内容。老师在帮助学生学习软件使用的同时,应进行总结归纳,以提取信息处理与交流的一般方法;对于“非零起点”的学生,则可以在初中信息技术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引入一些新技术,并注入一定技巧。但技术内容不宜过分提高,应将重点放在适合高中学生认知水平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上,注重对方法的归纳和总结。

2.注意必修与选修的衔接。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一个整体,必修模块中会有许多地方与选修课程相关联,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必修与选修模块的衔接,而不能过分拔高必修模块中的教学要求。

二、研究课堂教学,改善教与学的方式

信息技术课程是由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已从技能训练转变为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改变,这种改变一方面需要广泛借鉴其他学科和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又需要广大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与学的方法。

1.技术与人文相融合,体现课程的三维目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信息搜集、处理、表达和交流等活动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态度和价值观。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并提升信息素养。自始至终教师都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相互孤立的教学活动来进行分别培养。

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知道完成某种任务需要哪几步,各应采用什么方法,等等,而是强调让学生在参与信息处理和交流的具体过程之中,体验该过程与方法,并把对过程的参与和方法的运用内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之外,还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应这样做,使之在技术工具操作与使用的过程中,培养操作与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在应用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全面达成课程目标。

信息技术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选取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又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例子,让他们体验信息技术对日常学习生活、社会发展的影响,激发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从而形成积极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促进学生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建设,逐步形成对信息活动中相关伦理道德的正确认识,保证健康的信息素养的养成。

2.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信息处理和交流的过程。通过问题解决是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一方面,通过问题解决活动学习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和监控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中,甚至可以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到社会生产、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活动中去。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设计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认知冲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倡解决问题的方案;合理安排教学任务,让学生亲身经历处理信息、开展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中的各个环节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提升信息素养。

例如,在学习“表格信息加工”的内容时,教学的重点是借助数据加工工具(如excel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挖掘出数据所蕴含的信息,这与教学excel软件的使用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放在excel软件的操作步骤和使用方法上。在实施教学时,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学会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同时体会利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优越性,引导他们通过尝试、比较、分析数据,发现、提炼出隐含于数据中的信息,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会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

3.恰当选择信息技术工具,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教材中介绍的软件繁多,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工具,主要以两种软件为主,以点带面,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提升出信息处理和交流的一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和方法,使其在有效迁移发生的基础上适应技术的变化。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工具平台的使用方法和特点、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共通之处,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探究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达到有效迁移,引领学生发展。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对具体工具的使用中比较分析各类不同工具的特点,学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理解和掌握技术思想和方法,从而迁移到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4.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关键问题之一。一方面,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如网络机房、教学资源等。另一方面,应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设计与学生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引导他们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讨论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让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创新。

总之,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这些形式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从中体验研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培养其自学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精神。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学习活动,讲究实效,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要避免片面强调课堂上的学生活动,而忽略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技术和能力水平的提高。

猜你喜欢
教学要求工具软件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准备工具:步骤:
有趣的识花软件
“巧用”工具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新高考对“曲线运动”的考查特点及命题趋向研究
丰富多彩的Android软件
如何在智能手机中安装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