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有效的网络德育

2009-01-22 07:27王海龙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24期
关键词:青少年德育学生

王海龙

当前,随着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媒体在教育领域的深入运用,许多学生已基本掌握上网的技能,传统意义上的校园围墙已无法抵挡汹涌而来的信息潮流,封闭的德育环境荡然无存。我们有必要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形成常规德育工作的新思考,凝聚社会、学校、家庭、媒体各方面的力量,探索加强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途径,切实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转变德育观念,营造健康的网络空间

1.更新观念,让网络为我所用

北京师范大学劳凯声教授指出:“今天的学校德育与网络共处一个时空,时刻面临着网络传媒的冲击与挑战,学校围墙再也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也没有必要去阻隔。面对网络给青少年良好道德形成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简单粗暴地切断青少年与互联网的关系,而是要在青少年接受网络科技知识的同时,强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使道德教育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不让他们在网络世界中迷失方向。”的确,网络的信息量极大,图、声、像等内容的结合能给人以多种感官的刺激,再加上它的开放性与互动功能等,对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然而,我们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辨析能力上都还不成熟,面对多元价值观往往难以作出正确的选择,所以若不加以引导则会沉沦其中。

当然,我们也不能就此剥夺了学生选择的权利,一意孤行地将他们封闭在“安全”的现实世界里。我们要充分认识网络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看到网络时代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保守的观念,正视网络道德教育的优势与力量,将其作为新时代德育内容的重要研究课题,提高自身网络素养,用合理有效的方式普及网络道德知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辨析能力和网络道德观,真正发挥网络育人的功效。

2.主动构建,让网络健康运用

据调查报告显示,近80%的青少年用户从1999年开始使用互联网。上网比例最高的是在家里(58%),其次是在网吧(20.45%)和父母或他人的办公室(15%)里。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212分钟。一连串的数据彰显着一个事实,学生有极高的上网热情,节假日到社会网吧泡吧的现象也比较严重。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呢?首先,学校要“变堵为疏”,主动创造学生上网的条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设施,建设校园绿色网吧,在课余时间对全体学生免费开放,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机会和空间。这样,不仅可以将学生隔离于不适宜的网络环境,又能在学校的有效监控下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让学生在相对安全的网络空间里获取知识,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其次,学校有义务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网站,并主动构建和开发优秀的新闻网站和教育网站,占领学生网络教育阵地,形成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需求。第三,在网站上开设他们感兴趣的栏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才能改变他们上网只是聊天和玩游戏的习惯,真正让网络为我所用,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好助手。最后,建立超文本的检索方式,改变德育陈旧古板的模式,使德育信息变得生动活泼,更易于受教育者接受。

创新德育实践,开辟多元的网络天地

1.让网络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海洋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捷发展,网上书店、网上图书馆、网上学校相继出现,网络已悄然成为了学生通向浩如烟海的知识、艺术和文化殿堂的入口,极大地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能让学生时时学、处处学。据统计,目前全国面向中小学的网校有200多所,其中大多数网校的主要功能是补习辅导,设有教师教案、备课笔记、教学重点、难点、例题分析、试题、疑难介绍等内容,其中有一些网校更是在栏目的设置上进行了科学的构想和创新,开设了学习方法指导、难题攻擂、在线答疑、智力开发训练等普遍受欢迎的栏目。闲暇课余,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做题和看题,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与老师、同学等进行多向交流沟通,突破了学习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同时,学校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也为学生的广泛、快捷阅读提供了方便。只要我们能正确利用网络,学生便可提高学习效率,丰富各项知识,在知识海洋的遨游的同时培养自主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2.让网络成为学生倾诉心声的港湾

青少年时期既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期,也是人生最为脆弱和叛逆的危险期。纵观现实,许多青少年学生都有生理成熟较早或是心理成熟滞后的现状。青少年学生难以自主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控能力,于是,常会为寻求压力的解脱而逃进虚拟的网络世界,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且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不容小觑。

为此,我们有必要思考合理的引导与疏导方式,除了面谈教育之外,网络无疑也是较好的渠道。利用网络开设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老师为主导,鼓励学生通过“心理话”的形式,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站专门设置的“心理日记”或“心理话电子信箱”与老师进行对话、交流;利用校信通加强家校的沟通和联系,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使老师和家长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状况,把握问题的关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这种借助网络特设的心理疏导空间给了学生宣泄情绪的机会,并能得到及时合理地引导,避免了不健康发展的可能。同时,网络“心灵港湾”的设置也使学校德育更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最终达到入脑、入心、入情、入理的德育绩效,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行的目的。

3.让网络成为学生创造研究的舞台

有关数据表明,美国中小学利用互联网最主要的目的是做研究和创造性活动。当前,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被广泛推广,成为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和亮点。而网上的学习资源可谓浩如烟海,大量的学习网站、网上图书馆和数据库成为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知识源泉。这些知识库都是按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的超媒体结构组织起来的,特别适合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及探究活动。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可通过网络创设学习情境,产生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提出研究问题,学生互相协作共享网络资源、研究成果。在研究性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工具软件的作用表现为:学生可以用网络搜索工具进行资料、信息、数据等的收集;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资料、信息、数据等的分析、整理、加工;用电子邮件工具进行沟通、交流;用电子简报软件进行研究成果的展示等。孩子们在探索实践中既习得了知识,也学会了研究方法,更拥有了运用网络提供的全新手段去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从而能更好地适应21世纪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此外,在计算机网络领域还可以举办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比如学生电脑网页制作的比赛,LOGO语言创作竞赛,少儿NIT等级考试等,丰富的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既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又能挖掘学生潜能,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在《生活在别处》一书中告诉我们,生活原本的最佳状态不是眼前,也不是当下,而是在另外的某点上,于是我们一直不停地摸索。同样,网络德育的最优化也只是远处的风景,需要我们用心追寻。

猜你喜欢
青少年德育学生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赶不走的学生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学生写话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聪明的学生等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