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萍
信息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具有获取、分析、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这将与“读、写、算”一同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能力因素。
在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认识到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并不依赖教师的传授,而是儿童在一定的情况下自己获取的过程。因为学生获得知识是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在网络环境中,通过独立探索或同伴协作交流进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中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所创设的智能化学习环境,是儿童智力、能力、心理发展的一种理想环境。面对计算机丰富的界面、逼真的情境再现和有趣的游戏探索,使学生对这样的学习过程充满吸引力。同时,网络状信息结构类似儿童的认知结构,是更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信息组织形式。因此,无论在客观还是主观上,网络环境进入课堂,成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必然趋势。当然,进入低年级语文课堂也是必然的。
然而,我们必须正视低年级教学实际所面临的问题:
⑴低年级儿童信息技能较弱,他们很难完成Windows的基本操作,对电脑键盘的不熟悉以及认知水平的局限,令打字也变得很困难。
⑵低年级儿童的学习方式与学习心理存在随意性、不稳定性、无固定目标性及无规律性并存的特征,缺乏学习的自主自觉性。
⑶由于年龄的局限,一年级儿童无法顺利完成对信息需求的了解确认,对信息的评估、组织、处理和决策。
该如何立足实际,善用网络环境,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堂学习呢?
1.充分利用网络特性,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的天性是活的、富于创造的,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以学习者的兴趣与需要等内部动机为基础,培养、发掘儿童的学习潜力,使他们把学习作为一种快乐的行为,并时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将大大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兴趣是学生积极地认识教学内容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很活跃地推动他们进行学习的内驱力,而网络环境中媒体计算机把电视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2.借助网络,提供学习个性化的广阔空间
人性化自主学习,是人们一直追求而又无法实现的理想化模式,而网络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学习个别化。它给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可以充分借助网络的这一优势,脱离集体教学中所存在的必然框架,水平高的学生无须等待,水平偏低的学生不必追赶,那极可能赶不上的教学进度,认真学习,各取所需,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步骤。
例如在教《荷叶圆圆》一课时,学生在初读全文的基础上进入网络,吸收快的学生立刻理解了课文,在第一个拖动练习中顺利过关(把停机坪拖到小蜻蜓旁边,把摇篮拖到小水珠旁边,把雨伞拖到小鱼旁边,把歌台拖到小青蛙旁边);接下来便可进入课文动画,尝试着朗读或背诵课文;最后,这些学生还可以进入拓展部分,模仿课文尝试说出“蜘蛛说荷叶是它的操场;小蚂蚁说荷时是它的阳台……”反应慢的孩子则尝试读课文把图片拖至正确的位置,老师还可借机指导他说出为什么,使学生的个体差异被兼顾。
3.在网络环境中注意培养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小组完成的,它是以小组讨论、协商、竞赛等形式开展的,是通过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主题的意义建构的。“协作”与“会话”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两大要素。学习是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多媒体教学网络构成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协商的学习能力。基本网络环境的协作学习模式为儿童提供了对同一问题的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综合分析的机会,在竞争、协商、伙伴和角色扮演等多种不同形式的交流中,促进了低年级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这也是利用网络提高课堂实效的好办法。
例如在《村居》教学中,最后安排了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四人小组合作,拼出心目中完善村居图的环节。在现场,我们可以看到四人小组激烈的争论,互相意见的沟通,合作拖动图片的情景,翻书求证的思考过程,学生动脑、动手、又动口,在实践活动中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口语交际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一举多得。
4.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善用网络
尽管网络有着显而易见的种种好处,但真正要实现课堂的实效,还是离不开对教材的钻研与对教学的精心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譬如,虽然网络环境提供给孩子足够大的自主学习空间,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然不容忽视,学生的自觉自控能力仍须教师的培养、调动和引导。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判断力的水平,决定了如果单纯依靠他自己,他的发展难免会脱离我们预期的轨道。如《古诗村居》只在最后六分钟让学生进入网络拼图,点晴之笔仍然能体现网络的优势,若是网络进入教学全程,反而显得累赘无味了。
总之,网络辅助教学,不仅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还可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和平等协作的学习能力。只要我们潜心钻研,根据学情及教材特点,善用网络,必可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课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