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现代教育技术 拓展语文教学空间

2009-01-22 07:27孙建兵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24期
关键词:苏教版美的想象

孙建兵

众所周知,多媒体以其自身多彩的画面、醒目的文字、悦耳的音乐等显明特点,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方式。多媒体提供的实物、模型、图象、声音、色彩,把相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直接转化为形象具体的意境意象,丰富了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更直观和更便捷的工具。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才能乐于接受。在语文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情景,进而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综合分析和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苏教版十一册《安塞腰鼓》一课,作者在课文中对安塞腰鼓的响声以及后生们敲鼓描写得非常细腻且富有感染力。于是,我在教学中借助录音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撼人心的声音,借助投影和录象,让学生感受后生们敲打时的激情澎湃和惊心动魄。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突破重难点,训练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最能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实现媒体与目标的统一性、协调性、突出性,才能达到解决重难点的目的。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达到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苏教版第九册《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课文第4自然段对法布尔的活动描写比较简略,语言比较简单,学生容易理解。但是学生远离农村生活,对奇妙的水底世界缺乏想象,很难体会到那时法布尔内心的快乐,体会不到他对昆虫的迷恋。而借助多媒体可将奇妙的水底世界、美丽的昆虫,尽情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在有效的词句训练中,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多媒体技术的恰当运用,对有效解决课文重点,突破难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感知语言,培养语感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抽象思维而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发展,造成了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但随着教学手段、方法和技术的发展,我深刻体会到: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最要紧的是语感的训练。语感的训练要以形象思维理论为依据,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对语言文学的感悟,其核心就是通过对形象的感知,引发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理解内容的深层意蕴,从而把握字里行间的点点情丝,使读者与作者在思想感情上相互交流、形成共鸣。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画面感染力强。如苏教版十一册《草原》一文,老舍先生描写了初入草原的印象,但学生对“一碧千里,并不茫茫”“ 就像只有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天际”等并没有感性认识,凭一般生活经验很难有广阔辽远之感。此时可用录像,通过镜头的拉近、拉远,画面的更迭、定格,让学生比较、观察、体会,反复吟诵表示画面的句子,在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活动中,使他们感受到草原的辽阔、深远、朦胧的意境美,产生明快、愉悦的情感。

激发美感,渗透美育

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愉悦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感受美是审美过程的起点。学生对于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天然喜爱的倾向。据此,把语文课文中美的形象、事物通过录象、投影、计算机展现出来,创设一定的意境,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陶冶其情操,直至使学生拥有鉴赏美的大脑和创造美的双手。因为通过审美感知,可以引起学生心态的系列变化。或爱、或憎、或欢快、或沉闷,这些情感色彩的印记,在触动学生理智、改善认知行为上具有微妙的功能。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优秀作品,如《九寨沟》《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等展现自然美的课文。这些课文中,诗情画意是一大特色。借助录音、录象、投影等多种教学媒体,把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展现在学生们面前,再加上优美的乐曲,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解,将观察、阅读、思维、审美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受到了美的情感的熏陶。

启发想象,培养创造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碧螺春》是苏教版十二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碧螺春茶的来历、采摘、制作。文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采茶姑娘们清晨采茶的场景,但如何让学生感受这份美呢,上课前,笔者在网上找到《苗岭的早晨》这首曲子。伴随着清脆的鸟鸣,悠扬的笛声,学生眼前仿佛看到了绿茶红裳纤手,仿佛看到了金色的阳光洒满茶园,仿佛听到了采茶姑娘银铃般的欢笑…… 显然,这一段音乐比老师苍白的讲解描绘效果好多了。

笔者认为,想象的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已存在的,但个人尚未感知过的事物的新形象,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尚未有过,还有待创造的事物的新形象,所以想象具有“创新”的特征和内涵。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结合教材内容,凭借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猜你喜欢
苏教版美的想象
苏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快乐的想象
一生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