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瑞勤 陈 佳
摘要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从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认知因素、教师教学的认知因素和课堂教学秩序三个方面探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策略,以期有助于生物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课堂教学偶发事件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每位教师都希望每节课能顺顺当当地按备课时所设计的教案进行教学。在生物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生物学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人主导的课堂,而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课堂。课堂上往往会遇上一些偶发事件,如:当学生正全神贯注听着教师讲课时,却飞来一只小鸟;当同学正在认真做练习时,却有两个同学突然争吵或斗殴起来;当你正激情讲课时,突然一位学生提出刁难问题。
变化的课堂上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教师能“随机应变”地选择最佳策略,出奇制胜,使偶发事件成为课堂教学中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环节。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能充分体现教师教学的艺术性,这种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的大脑经过瞬间高度运转后的产物,最能表现他们高度的教学机智,同时也是其发挥聪明才智、树立威信、塑造自我形象的良好机会。对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厚沉的文化底蕴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生物教学过程中处理偶发事件常用的几点策略,与同行共享。
1以变应变
当课堂教学超出原来的设想,突然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且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变应变。偶发事件是教学中的意外,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对课堂发生的情况做出正确判断,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如:在调查常见的相对性状时,在班级中,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有的学生提出:“我的眼皮一个双一个单,到底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这时候教师就指出单的眼皮是发育过程中眼睑肌未发育完全,其实属于内双眼皮,学生听了恍然大悟,解开了心中的疙瘩。然后小组长汇报调查结果:双眼皮比单眼皮的人数多,最后得出结论:显性形状比隐性形状出现的概率大。这时,教师可趁热打铁指出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在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中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就表现出显性性状。但也有个别班级出现了单眼皮人数多于双眼皮的现象,针对这种偶发事件,教师解释:我们是以一个班级为单位进行调查,调查范围小,人数有限,但扩大到一定范围内,有了一定的人数,双眼皮人数就比单眼皮人数多了。这样学生对调查结果就能够理解接受,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再如:讲到植物细胞的结构时,有的学生提出,植物细胞结构那么多,太复杂,不好记。教师灵机一动问学生:“文房四宝有哪些?”学生答:“笔墨纸砚。”接着教师就在植物细胞的后面分别添上细胞壁(笔)、细胞膜(墨)、细胞质(纸)、液泡(砚)、细胞核(盒)。有学生马上说:“老师,文房四宝没有盒。”教师继续问学生:“它们放哪里保存?”学生答:“盒子里。”“对了。再加上两个体:线粒体、叶绿体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植物细胞的结构。”学生马上就乐了。
课堂上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越强,学生对这门课就越有兴趣,他们的学习动力就会提高。所以教师平时应多关注日常生活知识、多开动脑筋,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把有关知识点和相关信息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生活,学的快,记得牢。
2实话实说,将错就错
教师上课难免有口误,做演示实验时,有时会有失误。面对自己的失误,教师要实话实说,不文过饰非,同样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有一次在讲植物的传粉、受精和结果时,为了说明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经过传粉、受精后只有雌蕊发育成果实,教师列举了一道例题:把三朵桃花分别处理:A:去除雄蕊;B:去除雌蕊;C:不做任何处理。把三朵花分别用塑料袋套上,问:过了一段时间,哪个塑料袋里的花能结出果实?经过思考,学生回答:C。理由是:A:去除雄蕊,不能传粉;B:去除雌蕊,不能结果;c:不做任何处理,雄蕊可以传粉,雌蕊接受花粉,受精后可结果。这时有一位学生说:“老师说过桃花一般进行异花传粉,就是进行自花传粉坐果率也很低。所以我认为A、B、C三朵花都不能结果。”教师立刻意识到举错例子,应该以豌豆花为例。于是教师就坦然地说:“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我举错例子了,也说明他在积极思考问题。”接着反问:“你们认为应该以什么花为例好?”马上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经过讨论,一致认为以豌豆花为例比较好,因为豌豆花是典型的自花传粉植物。
3借题发挥
把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巧妙地融进自己的教学之中,利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教师抓住机遇,马上给予处理。这种趁热打铁的方法,能使偶发事件及时解决,并给学生以强烈的思想震撼和深刻的影响,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前面所提到的小鸟飞进教室的那种情况,笔者也碰到过。此时教师借“不速之客”即麻雀的出现,给学生讲了一个“麻雀的冤案”的故事:“五、六十年代,我国曾经把麻雀与苍蝇、蚊子一样列入害虫名单,在全国开展消灭麻雀的运动,理由是麻雀偷吃掉大量的粮食。但事后的实践表明,麻雀却是蒙受了冤屈,因为麻雀对人类的益处远远大于危害。然后,教师就以此为题,让学生从生物学知识加以分析。学生对此热烈响应,兴趣十足。有的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分析消灭麻雀会破坏生态平衡;还有从保护动物的角度分析,要爱护鸟类,保护环境。这样,教师就巧妙地借麻雀的出现做出了一篇文章。
4冷处理
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时难以回答。这时候,教师可以说:“这个问题我们课后再讨论好吗?”既避免了教师的尴尬,又不会浪费时间,也可以发动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讲到认识血液化验单时,教师提到白细胞暂时升高,表明体内有急性炎症。这时有学生提出:“白血病也是白细胞过多,如何判断到底是急性炎症还是白血病?”教师回答他:“白血病不是简单就能判断,要做骨髓穿刺。具体要看不同种类的白细胞数量的变化。你们可以回去查阅资料。”
5爱心感化
偶发事件经常发生在一些差生身上,他们自尊心强,同时自卑心理也较重,他们十分渴望得到教师的信任和尊重,即使有了差错,也希望得到原谅。教师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注意把严肃、善意的批评与信任、鼓励结合起来,把“尽量多地要求”与“尽可能多地尊重”结合起来,切不可感情用事,用训斥加批评甚至是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方法简单粗暴地处理,以免激起师生之间的矛盾,造成师生之间对立情绪的扩大。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更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
6停顿休整法
当学生精神疲劳,将要发生分心的情况时,教师可暂时停止上课,或让学生闭目养神休息几分钟,或做做小游戏,唱上一支歌,或讲个幽默风趣的小故事……待学生精力恢复,注意力集中时,再讲课,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几十名学生在一起学习,他们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各异。课堂教学中,情景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随时可能发生各种意料不到的事件。当偶发事件出现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掌舵人,就应因势利导,以变应变,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如果来自教师,则教师本人应备好课、正好冠、多设想,防患于未然。当然,偶发事件更多的是来自学生,在处理这种偶发事件时,教师应做到:
(1)沉着冷静,不急不躁。
(2)要运用巧妙的教学机智,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3)要化阻力为动力,把偶发事件变成磨练学生品质、激发学生兴趣、教育多数学生的一次机会。
(4)要注意态度严肃而温和,切忌遇事怒火中烧,粗暴对待,妥善加以处理。
总之对待课堂教学的偶发事件,教师要本着细心观察、预防为主、满怀爱心、教书育人、沉着冷静、果断谨慎、宽严相宜、掌握分寸的原则。正确面对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恰当处理偶发事件,可以使教师们摆脱尴尬,把学生引向正轨,给生物学教学增添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