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俊爽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单一,有些教师采用“满堂灌”或“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学生方面形成了死记硬背,为考试服务的现象,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对政治课的学习,只要用少量的时间,读一读,背一背,临时突击一下,考试及格并不难。教师的“满堂灌”或“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听了深感“枯燥无味”,逐渐地失去了信心,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孕育求知的欲望。巧妙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教学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创造力,而学生也会带着兴趣或解疑的需求,探索问题的思考,进入学习状态。笔者结合政治教学中的情景创设浅谈几点拙见:
一、创设乐学情景,培养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学科中的概念、理论、观点一般比较抽象、枯燥,而教材中的漫画,其表现手法诙谐、幽默,令人忍俊不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运用漫画材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疑中学、图中悟,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启迪学生思维,起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作用,能达到“一石多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初二政治下册第12课《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节时,我动手绘制了一幅漫画:一个消费者被热水器炸得毁容躺在医院床上,还拉着其兄的手不让他去找商家赔偿,怕惹是生非。通过这幅画让学生思考,如果碰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又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也由原来教师一人独讲变成了教师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自觉查找课本上的理论依据,形成自我组织答案并踊跃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生动局面,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心情较为舒畅,学习劲头明显提高。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好奇之火。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此时,渴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格外强烈。例如,在讲到高三政治常识中“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时,我及时抓住了当前的时政热点──美俄关系的变化,创设了问题情境。先介绍美俄关系的现状,着重指出俄罗斯和美国关系的变化,如“9·11”事件后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美国打击恐怖活动,关闭了驻古巴的电子临测中心和越南金兰湾海军基地等,然后提问:俄罗斯为什么要这么做?美俄关系得以改善的根本原因何在?课堂上一下子热闹了,我试着叫了几位同学发表看法,其中不乏有肤浅的观点,有的则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时我适时地引入新课,学生们带着悬念学完了“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含义和作用,最终也真正领会了美俄关系变化的实质所在。在讲完这个概念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创设问题情境,学生都踊跃发言。通过恰当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师生双方的交流,学生产生了学习动力,发展了认知能力,特别是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师生关系也进一步融洽了。
三、创设形象教学情境,潜移默化教育学生。
思想政治是一门理论性特别强的学科,这对长于形象思维而不善于抽象思维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既难产生兴趣,又不易理解掌握。因此,创设形象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具体,对吸引学生注意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恰是创设形象教学情境最好的载体。
例如,我在教学“严峻的环境形势”时,先配合一段轻快的乐曲,让学生欣赏一组我国名山大川的照片:让学生体会蔚蓝的天空、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的河流;再配合一段沉缓的音乐:让学生观看一组反映我国目前环境状况的照片,昏暗的天空、成堆的垃圾、吞噬人类共有家园的荒漠、断水的河流等。如此,通过图画再现情境,通过音乐渲染情境,使学生视、听等感官充分调动起来,在可感可觉的情境中学好课文内容。
创设教学情境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这并不是说,创设的教学情境越多越好。教学情境的创设应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而取舍。创设情境对于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要求。用于创设情境的材料要精,而不能滥。首先,要克服那种认为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创设情境的误区,事实上教学情境的创设也要有合适的教学内容。其次,要注意经常变换创设情境的方式,否则,学生会认为这太“滥”了,“没味道”,而情境激趣的功能则荡然无存。再次,运用的情境材料不能是学生已经了解得差不多的热点,而应当是学生不太了解的或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