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堂引导语文实践

2009-01-20 02:30李会芳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实践语文课堂

李会芳

【摘要】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有很多形式,而课堂教学活动是语文实践的主渠道,作为语文教师应创造一切课堂机会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机会。

【关键词】语文;课堂;实践

一谈到“语文实践”,很多老师就认为是要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到社会、自然、生活中,去让学生直接体验,直接参加社会活动,亲历过程,而没有考虑如何使所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语文实践。事实上,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实践的主渠道仍在课堂上——在课堂上让学生朗朗地读书,默默地静思,无拘无束地对话,认认真真地作文。要落实语文实践,首先必须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语文实践。因此,语文教师还是应该凭借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文实践机会。

一、创设课堂情境,开展语文实践

叶圣陶先生曾描述过课堂教学的一种境界:“一个教室,四五十个学生,心好像融化在一起,忘记了旁的东西,大家来读、来讲,老师和学生一起来研究。”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境界的有效方法。

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由于学生对周总理伟大的一生缺乏感性认识,在感情上,与作者之间很可能有一条“代沟”,不能相通相融。因此,教师一方面需要搜集资料,讲述周总理生前事迹,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则要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出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触景生情。比如,教学中先挂出周总理画像,播放悲怆的哀乐,然后深情地导入,学生视听结合,在哀伤的氛围中进入课文情境,很真切地体会到首都人民的悲痛之情。

在精妙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有一种自由解放感和广阔无垠感,学生能更好地得到语言形象、语言意义、语言情感的感悟。为此,在阅读教学中,可挖掘语言因素,创设交际情境,促进语言感悟。如《新型玻璃》一课的教学,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创设情境——新型玻璃公司要举行新型玻璃展销会,一时找不到推销员,公司经理得知我们班同学个个都是好样的,决定到我们班招聘几名优秀的推销员。在学生充分准备后,举行别开生面的招聘会。在这里,教师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现场交际”的生活情境,从而有效地把课文语言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语言,让学生在生活情境的创设中体验了生活情趣,在生活情趣的体验中训练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交际能力。

二、利用文中插图,引导语文实践

“图画不但是文字说明,而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小学语文教材大多图文并茂,插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逼真。而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发展、认知水平较低,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形成,学生信息的获取,很大部分是通过观察插图获得的。因而,我们就可利用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想象事件的全过程或某一事物的特征,再练习说话,使学生的言语思维凭借想象的翅膀,超越教材的文本意义,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智能。

如二年级上册《识字2》中的12个词语就描绘出了一幅幅多彩的课外活动画面,我们可以借助文中的六幅插图,帮助学生识记词语,让学生将词语贴在相应的插图上,使词语的认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插图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说一说图上的人在干什么,这样不仅巩固了识字效果,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根据图意说话的能力。

三、通过角色转换,练习语文实践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都把自己置身于文外,语言内容及情感难以引起他们的体验与共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随即进入课文,促进他们对人物情感的体验,变阅读课文为经历生活,变旁观者为当事人,以促进学生真心阅读,真切体会,真情感悟,真实感受。

1、在教学一些介绍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的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以争当“小导游”的方式来读懂课文。如学习《北京》一课时,在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学当导游,全体师生当游客,让小导游自己组织语言,指着电脑课件中出现的景点,向老师和同学介绍北京。这样的角色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在一些人物性格鲜明、有较大的想象空间的课文中,我们可以应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促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与课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悲喜,获得真切体验。如《登山》一文,课文重点是列宁两次走危险的小路,第一次走险路写得比较详细。于是,可以通过“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感受列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这一活动形式既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又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强化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

四、通过课文续编,练习语文实践

有些课文的结尾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延伸情节,补充结局,对深化理解原文,培养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颇有益处。如学完《凡卡》,让学生想想凡卡的信寄出去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凡卡今后的生活会怎样,要求学生以《凡卡的信寄出去以后》为题写一篇习作。

某些课文是知识性文章,读后让人觉得意犹未尽,想知道的更多,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续编文字。如《大自然的语言》这首科学诗列举了大自然的种种现象,告诉我们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自然现象是列举不完的,“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观察到许多自然现象,可以让他们试写一节诗,说说这种自然现象告诉我们什么。如有的学生写道:“晚霞在天空中浮动,/就像小姑娘的笑脸。/大自然在蓝天写着:/明天准是晴天。”另一个学生写道:“雪花纷纷扬扬,/就像鹅毛片片/大自然在天空写着:/严冬已在人间。”这种续编练习,创造的空间大,学生很感兴趣。这类练习难度也比较大,不一定作为普遍要求,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去做。

当然,语文实践也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语文课程应是开放、创新、有活力的。语文教学不只是教教材,教材只是语文教学的材料之一。实际上,学生的全部世界都是学生语文实践的素材。因此,课堂中的语文实践也要充分利用来自社会及学生生活实践中的语文资源。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是最基本的语文实践,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通过感知、理解、感悟、积累、表达、体验等一系列语文操练,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一句话,学生自主的听说读写活动是更重要、更经常、更核心的语文实践活动。

猜你喜欢
实践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