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跃 张新红
顶岗实习是实现“工学结合”的关键环节,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保证。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微生物技术专业自1998年建立以来,一直是学院的特色专业,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探索出了有特色的“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顶岗实习办学模式。
“工学结合”模式下顶岗实习的组织形式
区域经济和学院财力等因素,限制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规模。而阜阳市具有大型酿酒、食品企业几十家,同时储备了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学院便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入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阜阳金种子酿酒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阜阳)有限公司、雨润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和阜阳市质监所四大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实施了三阶段“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顶岗实习教学。
第一阶段暑期认知顶岗实习酿酒和食品企业有“淡季”和“旺季”之分,如啤酒企业,7~8月份为生产和消费高峰期,此时需要大量的人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会很高。从2004级微生物技术专业开始,学院将第四学期之后的暑假定为认知顶岗实习期,先后与华润雪花啤酒(阜阳)有限公司、阜阳福润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此时,学生仅仅完成了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只能从事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工作。学生暑期顶岗实习获得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提供了铺垫。此外,利用为期较长的暑假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熟悉企业运作,感受企业管理,体会企业文化,对高职学生树立班组管理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阶段单项技能顶岗实习传统的实践性环节和有限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很难保证学生有效地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学院结合微生物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将该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核心技能整合成酒精与酒类生产技术、食品检测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生化制药技术等单项技能模块,模块实施突出岗位化。例如,酒精与酒类生产技能模块,由“双师型”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在阜阳金种子酿酒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进行集中顶岗实习式教学。教学内容围绕酒精、白酒、啤酒生产流程和真实岗位技能需求展开,并把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融入教学中,实现学习环境与真实生产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学生在实际生产岗位上以“准员工”的身份进行生产实践。这种工学结合的单项技能顶岗实习,不仅可让学生提前熟悉岗位工作过程,获得相应职业岗位技能,而且可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等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三阶段“就岗就业”顶岗实习经过前两个阶段的顶岗实习,学生熟悉了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管理方式,有的学生甚至成为熟练的技术管理人才。每年11月份,雨润食品集团、阜阳金种子酿酒有限公司、古井集团酒精分公司等企业会到学校联系“就岗就业”顶岗实习事宜。实习前,学院选派指导教师赴企业精心挑选实习岗位,保障“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培养目标一致。经过3~6个月实习,实习单位已经离不开这些学生,于是便与他们签订就业协议书或劳动合同。这种“就岗就业”顶岗实习模式实现了“零距离”就业,可帮助学生抢占就业先机。
“工学结合”模式下顶岗实习的质量保证
危险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预防性管理系统,其有效性已为世界所公认。针对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校企沟通协调不够、管理不到位、效果难以考核等问题,学院借鉴HACCP原理,构建保证顶岗实习质量的预防性管理系统。首要任务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是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特别是校外实践基地。
(一)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建设紧密型顶岗实习基地
顶岗实习需要企业的积极配合,需要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目前,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应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将学校的人才优势与企业的资源优势有效结合,探索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如定期邀请企业的生产经理到校座谈或开办讲座;在企业生产旺季需要大量人力时,学校为企业提供学生,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环境;学校与企业一起进行产品研发、宣传及科技攻关等。高职院校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为企业培养高质量的技能人才,是校企合作最根本的保证。
(二)构建“能力模块化、技能岗位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微生物技术专业涉及行业较为广泛,不仅包括一般发酵工业,还涉及食品、医药、能源、农业、化工和环境保护等行业。学院尝试构建“能力模块化、技能岗位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食品检测是食品生产的“眼睛”,是微生物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核心技能。学院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按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企业生产岗位规范制定教学大纲,将《食品质量控制》、《仪器分析》、《微生物检测》等课程整合成食品检验技能模块。该模块涵盖发酵产品分析、生物制品分析、农产品质量检测等12个岗位。学院与阜阳市质监所等企事业合作开展“车间+检验室”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学习本模块后,学生达到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经过考试与鉴定,获得食品检验工(高级)资格证,有效实现了专业核心技能与职业岗位技能相吻合。
(三)强化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顶岗实习一般包括计划、实施、中期检查、总结四个环节。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真正身份是企业的“准员工”。校企双方共同对顶岗实习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对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监控,可确保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行契约化管理通过协议明确学校、学生、企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企业不仅与学校签订实习协议,确保实习岗位对口,而且与学生签订“临时用工合同”,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劳动报酬等合法权益。学生也要与学校签订顶岗实习任务书,并认真完成实习任务,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不得随意离岗,避免给企业造成损失。学生履约的过程,既是接受诚信教育的过程,也是学习维权的过程。
实行双导师制针对顶岗实习企业的生产情况,实施班组化管理。每个实习班组由6~10名实习生组成,实施校内、校外指导教师双重管理。企业兼职指导教师以实习教学大纲为依据,灵活运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集中讲授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中干、干中学,实现工学一体。学校实习指导教师通过定期巡查以及网络、电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并进行专业指导,检查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同时搞好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
严格顶岗实习的效果考核顶岗实习的效果考核不同于校内课程的考核。学校与企业要共同参与评价考核。经过不断实践和改革,将顶岗实习的效果考核分成实习报告、巡查、实习答辩等三个过程。在顶岗生产实习期间,要引导并督促每位学生认真填写《顶岗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对生产工艺、设备、岗位技术的掌握情况,对企业管理的体会和想法等。顶岗实习考核小组对学生定期巡查,对表现出色的学生加以表扬,对不合格的学生给予通报批评。顶岗实习结束后,所有参加实习的学生都要参加实习答辩。最后,实习考核小组根据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具体表现、指导教师的评价、顶岗实习企业的评定和答辩成绩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合格者,由学院和企业联合签发“工作经历证书”,每次实习签发一份。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顶岗实习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了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三方共赢。近几年“工学结合”模式下顶岗实习的实践,使学院微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提高,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适应期。一大批毕业生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用人单位称赞他们“作风实、上岗快、留得住”。毕业生呈现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严重影响的今天,很多上市企业仍一如既往地批量接受该专业实习生。
参考文献:
[1]沈澄英.化工专业顶岗实习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6).
[2]解相林,张新明,黄海,等.高职水产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8,(10).
[3]李友华,邱运亮.“顶岗实习——就岗就业”办学模式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5,(7).
[4]万平.提高高职顶岗实习质量的策略[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
[5]方崇,黎遗业.高职水利类专业“顶岗实习”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
[6]陈斌.高职院校暑期顶岗实习组织形式探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26).
作者简介:
王明跃(1975—),男,安徽利辛人,硕士,阜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
(本文责任编辑:洪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