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课程标准下的探究式学习

2009-01-20 09:24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09年6期
关键词:木块卵石斜面

懂 娟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即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新的课改理念下的科学课教学必须打破旧框架,倡导新的教学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

1情境创设设置问题激发求知需要

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探究得以进行的基础,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只有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才更有兴趣去进行研究。例如在教学第十二册《彩虹的秘密》一课时,老师可朗诵毛主席的词“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引出“彩虹”,接着出示一组彩虹图片,然后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想研究的问题。学生就会思如泉涌,提出如“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彩虹为什么有七种颜色?”、“彩虹为什么是拱形的?”、“为什么雨后才有彩虹?”“彩虹只有一条吗?”、“是谁给彩虹取的名字?”等等许多有趣的问题,然后和学生共同确定感兴趣的、有条件可研究的、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就为后面的探究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组织好学生的猜想和假设

要使学生作出比较合理的猜想和假设,教师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有结构的研究材料。或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如《卵石的形成》一课,可先出示卵石实物,教师带领学生通过一段录像对河道的上、中、下游及上游两岸的环境进行模拟考察了解:上游的石头块儿大,棱角分明;中游的石头块儿小,比较光滑;下游都是细沙。上游两岸是高山耸立,危石突兀,还有石头从山上滚落到河道中的情景。在模拟考察结束后再让学生来猜想一下卵石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就会将各种信息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合理的解释:高山上的岩石可能由于风吹日晒及地震、暴雨等原因,从山上滚落到河道里,经过河水的冲刷,最后变成了卵石。由此看来,学生提出的猜想和假设同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观察结果是分不开的。

3鼓励自主设计实验来探究和验证

实验是学生在对问题或现象作出假设的基础上制订研究计划,收集证据来检验假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助手作用,既要指导学生设计好观察、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又要给学生足够的有结构的材料、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设计、操作、观察、研讨、验证。同时也要为学生的探究出谋划策,提供给学生一些可行的建议、方法及注意的事项,等等。如《斜面》一课,根据提供的材料,让学生围绕斜面是否省力这一问题去思考。设计出探究的方案并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再给予充分时间自行展示小组实验。同学们只用一块木块通过改变木块倾斜的角度分别用测力计测出拉力并记录,比较数据发现了斜面倾斜角度越大越不省力:当斜面坡度为90度时,不省力也不费力;还有学生通过摆木块发现坡度越大,小木块下滑的速度就越快。无疑这些探索给学生带来深刻的体会,得到的结论是多样的,但都是真实的。学生在进行观察、实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准备材料,通过提问、交流、辩论、合作、评价等互动形式。实现师生、生生的互动的课堂,从而促进探究。

4扶放结合指导学生研讨交流

研讨与交流是课堂教学中生与生、师与生之间一种重要的语言交流形式。是教师了解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一环。在进行课堂研讨时,教师要扶放结合。“扶”时大胆放手,“放”时选准机会,恰当有效的给学生以指导。对能提出问题的学生可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同时注重把他们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空间。交流时。教育学生不光要关注对探究活动结果的汇报,而且要侧重对科学探究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的反思,所见所做的描述;既要清楚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也要注意倾听别人对你的研究证据和解释的意见。如在教学《彩虹的秘密》一课时,学生在探究彩虹的形成时收集到了足够的信息,得出了彩虹的形成需要阳光和水的结论后,组织学生交流。这时教师不可急于告诉学生“答案”,那样只会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错失慎密推理训练的机会。学生也就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猜你喜欢
木块卵石斜面
巧用“相对”求解光滑斜面体问题
巧用“相对”求解光滑斜面体问题
深厚卵石层基坑支护案例分析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小鸭数正方体木块
钻石和卵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