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悦
成功的教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数学教学则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特殊审美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探索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在美的情境中引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创设的情境不仅应是生动有趣的,而且也同样应该是体现着数学的美。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我首先放映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并伴有录音:“秋天来了,秋高气爽,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白云下面有一条清清的小溪,旁边有一座漂亮的小房子,那就是兔子温暖的家。你瞧,兔妈妈带着6只兔宝宝正在草地上做游戏呢。”“通过6只活泼可爱的小兔的出现,把学生带进一个美的意境,同时,以恰当的问题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你能帮兔妈妈把六只小兔分成2组,并且每组分的同样多吗”?一个“帮”字,给了学生助人为乐的成就感,给了他们一个展示自主能力的平台,他们一个个踊跃参与。根据学生的回答,再运用多媒体形象的演示,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是如何平均分的,帮助学生学学习平均分,在此基础上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在这样的导入中向学生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教育目的,这也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
枯燥的数学练习不仅无法持续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感受数学的美。因此,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采用多种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的练习形式,有助于学生保持兴趣。
二、在美的情境中引导探究
教学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共同体的交往,要求在交往中富有人文气息,每个参加教学活动的人应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特别是精神的满足。这对我们每个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言谈举止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给学生以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品行。新的数学课程倡导人文,新的数学教材张扬个性,教师要让学生时刻在美的语言激励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并引导在生活中学以致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当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联系生活、显露生机、洋溢情趣、充满智慧,数学学习必将成为每一个孩子乐在其中的美差。”是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言行中出发,激发探究的动机,学数学、用数学、体会数学独特的现实美。
数学课堂教学的呈现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将实物照片、素描、文字、表格、图形、字母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加深对所学内容数学意义的理解。如小学数学第十册“美丽的校园”这部分教学内容,其中有一项活动是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测量、平面图形、比例尺等知识,绘制校园的平面图。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经历动手测量、收集数据、确定位置和比例尺,绘制校园平面图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结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为将来进行简单的课题研究和数学建模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在美的情境中体验成功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孩子们都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最根深蒂固的需要还是莫过于让自己是个成功者,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是特别强烈的。学会了新知识,学生的内心是愉悦的,特别是学困生,成功的意义更是无法言喻的。让学生在这种美滋滋的感受中说说收获或质疑问难,既保持对课题相关内容的兴趣,又可产生继续探索的欲望,感受深层次的成功。教师应根据数学教材的特点,运用数学材料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捕捉时机,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七巧板的有关资料,特别是古人给出的七巧板构图,让学生感受几何构图的优美。教师也可以通过美术造型表现出的美因势利导。如设计图案,可以直接从学生学过的各种图形入手,讨论用这些图形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平移、对称、旋转)可以设计出美观的图案,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这样即使是应用题也可以设计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来展开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美,数学就在身边的美的生活中。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积极有效地进行美育渗透,在课堂上能把学生的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快乐民主的氛围下,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在不断成功的体验中,觉得数学课有趣极了,数学知识非常有用,从而让数学课插上快乐的翅膀,让学生在美的陶冶中积极主动地学好数学,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数学世界千变万化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