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秀山
一天下午,办公室里突然传出一声怒吼:“老师,你就是瞧不起我们农村人!”办公室里的空气立刻凝固了起来,所有人都被这个男生的音量和这个极为敏感而意外的话题所震惊。齐刷刷地向他们投去了目光,原来是十班的班主任刘老师和他的学生杨树正在顶着,杨树的头歪向一边昂得高高的,嘴角还带着愤怒与委屈。大家都带着复杂的眼光望着刘老师如何收拾这一场面,只见刘老师气得把桌子一拍,厉声训斥:“我就是农村人!农村人又怎么了?我看你真给我们农村人丢脸!”杨树立刻低下了头,大家有的释然地笑笑,有的无奈地摇摇头。又干起了自己手头的工作。
作为杨树的语文老师,我对这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感受最深的就是他成天萎靡不振的样子,不是趴在桌上就是两眼无神地看着黑板,偶尔还拿个小镜子拨弄着前面那点剪得很时髦的直往上翘的头发,或是对着小镜子挤一挤脸上额上的小痘痘。其实,他的语文功底还是不错的,成绩也还好,能从农村中学考到这所国家重点高中来本身就证明了他的实力。但他身上小毛小病太多,作业不交,成绩越来越差,还爱和别人攀比,从他的头和鞋就可以看出。因为正常在校期间学生都穿校服,也只能从他们的发型和鞋子上玩出花样,而他的鞋总是很显亮,比一般的学生都要好。
其实,在我们学校,农村来的同学特别受老师欢迎,说哪个班级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农村来的学生的人数,尽管农村的学生上课时会因为浓重的乡音而搞得大家哄堂大笑,但这很正常。他们淳朴,勤奋,积极向上,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木讷,自卑,自闭,因为他们成绩大多很优秀,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又是他们取得自信的重要途径。反之,杨树在自己人生这一关键的时期却弄颠倒了主次,不是和别人比成绩而是比吃穿的派头,还把班主任的不断教诲当成是跟他找麻烦,甚至认为老师戴着有色眼镜瞧不起农村人,其实他没有好好想想,老师即使有所谓的有色眼镜那又是谁给戴上的呢?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客观上是城市和农村差异造成的环境适应不良症,主观上是过于敏感造成的自卑的心态,其实瞧不起他的所谓农村人正是他自己。多少从农村走出的学生靠自己的打拼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对于杨树来说,不要把问题归咎于恨铁不成钢的老师,不要归咎于自己是从农村来的学生,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拼搏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到时,谁会瞧不起你!
我曾在一篇小说中看到作者不无悲酸地写着,农民工的第二代已经在为城里人打工了!而在我们学校附近,租住着很多送子女来城里上学的父母,他们为改变子女的未来付出了很多的代价,每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极大的希望,他们是真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做让城里人瞧不起的农村人。所以农民的孩子更要长志气,认真地对待自己,用实力去证明自己,而不仅仅是敏感自己的身份,自己贬低自己。当然,这类事件也在提醒我们每一个老师,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更要从内心去关注学生,尤其是农村来的孩子,必须善于保护他们原本脆弱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请你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如果认为我们的儿童都是能够顽强克服困难的英雄,那就未免想得太天真而且错误了。遗憾的是。还有许多教师是这么想的,这个教育思想上的错误往往带来许多损失。儿童是脆弱而无助的。”
如果老师仅仅是以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个学生,并且在处理方式上过于简单和粗暴,那么,无形之中就会伤害到一部分学生,说白了就是好心办坏事,这和教育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有了真诚的信任与尊重,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就会感到一种人格的尊严。要求进步就会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那就让我们多给孩子们一些理解、一些等待、一些赏识,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