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阶腾
摘要教学评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本文在分析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特点的基础上,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评估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展望了教学评估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教学评诂 意义 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高等教育大众化为高校发展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历史机遇,一大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诞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与办学历史悠久的高校相比,在办学硬件、师资力量、管理经验、学科建设、文化积淀等方面都存在先天的不足。那么,要加快地方本科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在日益激烈的高校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探索特色化发展战略,努力形成地方院校办学特色。正如2006年4月18日教育部周济部长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经验交流暨评估专家组组长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评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
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及困境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它们大多是经几个专科学校合并后升格为本科,而且升级时间都还很短,还缺乏象传统本科院校一样的文化与经验沉积,还没有形成自己所特有的、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优势,但在传统本科院校向研究生教育转移的大趋势下,它们却在承担高校本科扩招后巨大的、繁重的本科教学任务。除少量师范院校外、大多数为综合性院校,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培养合格的应用性人才为当地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目前,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特点及困境主要是:办学历史较短,一般在三十年左右,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实力逐渐增强,发展态势良好;大多由省市共管,与当地经济密切相关,经费紧张,甚至负债运行;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格上,以应用型为主,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学精神被过度世俗化、功利化、市场化了。招生人数与生源质量的不成正比,一味扩大招生规模,追求招生收费,而降低生源质量。师资队伍高低不平,为达标,只好急功近利速成一些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师资水平难以满足本科教学科研的需要。新学校与旧管理相冲撞,新思想与旧观念相抵触。
教学工作是大学其它工作存在的前提和逻辑依据,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拥有并保持较高的教学质量,是任何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在完成了自己从专科走向本科的历程后都无法回避且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周济部长指出,教学评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教学评估对于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对教学工作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学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而这些往往是其他手段无法实现的。因此,教育部高度重视评估工作,于2003 年确立了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并成立了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使评估工作开始走上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道路。加强新建地方院校教学工作的评价,不但有利于政府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的宏观管理,而且有利于促进教学过程优化和促进教学管理的改善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2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评估的意义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学风、教学效果等7 个一级指标、19 个二级指标、44 个观测点和特色项目。开展教学评估工作以来,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依据教育部制定的评估方案标准和指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调动了学校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增加了投入,较大的改善了办学条件,对提升教学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1增强了质量意识
认识的高度,决定行动的力度。新建本科院校逐渐树立了牢固的质量意识,把教学质量提高到法制的高度来认识。199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教学质量作出了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21世纪的教育要更注重质量的提高,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新建本科院校的院、系领导到每位教师,从教授到教辅人员都把教学质量当作重要工作来抓,且不断建立和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价标准。国家将逐步制定教学质量的最低标准,建立高教质量认证制度,来确保高校的教育质量;各地区将逐步实施高教质量工程,制定高教质量标准细则,构筑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教质量保证体系;新建本科院校更要重视教育质量评价,既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监控,又对毕业生质量进行监控,不断完善学校内部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2.2促使地方院校准确定位
任何高校在一定历史阶段都处于不同的能量级别中。教学评估中,使新建本科院校明确自己的能级定位就是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以本科教学为主的教学型高校。在办学特色定位上,既考虑自身的传统,又综合考虑区域发展对人才需求以及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培养目标定位上,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主干的学科专业领域办出特色;在服务方向定位上,考虑有效地服务社会的职能,实现与地方的互动发展;在发展目标定位上,既解放思想,又实事求是,把跨越发展与循序渐进统一起来,实现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各新建本科院校还在寻求比较优势、分析客观条件和征求专家意见后,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这种特色最主要是专业特色、格局特色和校风特色。新建本科院校都有自身的办学传统和校风传统,这是学校新的发展和建设的宝贵财富,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充实新的内容,注入新的因素,经过持之以恒的建设,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优良校风。
2.3强化了高校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开展评建工作以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对教学评估工作高度重视。在一段时期内,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集全校之力做好迎评创优工作,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进一步突出并得到较好的落实,普遍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政策倾斜教学、经费优先教学、科研促进教学、后勤服务教学、舆论支持教学”的良好局面,基本上扭转了长期以来学校领导、教师过度偏重学科、科研、论文而对本科教学投入不足,以及教学经费投入不足的现象。
2.4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投入,显著改善了高校的办学条件
开展教学评估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以评建工作为契机,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教学投入力度,建设新校区,高校教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学评估对促进教学条件的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基本满足了1999 年扩招后对办学基本条件的需求,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条件保障。
2.5凸显了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是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在价值取向、管理机制、教育风格、校园文化等各方面表现出的一系列相对持久、稳定的特性。办学特色是高校生命力所在,是核心竞争力。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办学特色更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它们办学历史不长,社会影响不大,知名度不高,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都与老牌大学有较大差距,存在先天缺失,必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挤压。唯一的出路就是要重视特色、设计特色、创建特色、强化特色,以特色为突破口,打造自己的品牌,通过局部的突破,带动整体的提升,形成竞争优势,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教育部在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时,有意识地将其作为一项关键指标,用以评价高校的办学水平,只有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才具备评估结论达到优秀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学评估是促进地方本科院校凸显办学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的助推器。
2.6扩大了教育开放和全国高校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教学评估,五年来全国各高校有数以千计的专家教授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了评估。专家组进校通常以专家、同行、朋友三重身份参与评估,在完成教学评估的任务的同时,也对学校的发展和教学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同行也学到了被评院校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更是从中获益匪浅。这是评估方案之外所取得的收获。
总之,教学评估使新建地方院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对促建、促改、促管和促进质量提高的作用非常大。通过评建工作,学校办学思路更加清晰,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更加突出,教学投入得到增加,办学条件得到改善,管理得到规范和加强,学校各部门、各项工作都能够为教学服务,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然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评估并非完美无缺,它也有不足之处。
3 本科教学评估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发展趋势
3.1本科教学评估存在的不足
在充分肯定教学评估取得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在我国进行这样大规模的高校教学评估还是新生事物,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或不足。主要表现在:
(1)评估方案的针对性有待完善,分类指导不够,有的指标设计不尽合理。
(2)评估方法和技术需要改进。
(3)评估中存在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的问题。
(4)评估结论存在优秀率过高的问题,造成了被评院校的盲目攀比。
(5)专家组水平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估结论的权威性和评估声誉。
3.2教学评价发展趋势
现阶段的教学评估作为新生事物,有不足之处是难免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中前进的。随着对教学评估理论深入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检验,教学评估将逐步完善,呈现良性发展趋势。
(1)评价主体和客体的多元化。随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日趋科学、全面、公平、合理,构建立体多维的多样主体、多层客体的评价体系已成为各国高校的客观选择(见图1—3所示)。
(2)评价主体从行政化转向专业化。各国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活动的开展一般不采取强硬的行政命令,而是有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和完善的评估机构及严密的工作规程。国内现在也已注意到单靠行政化的评价无法真正唤起办学者或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热情。目前在外部评价中,已从政府一元制逐渐转向由社会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共同参与的多元制,由评估的行政化逐步转为专业化;内部评价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有的学校已将内部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机构从教务处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直属机构,将行政管理职能转化为专业的评估职能,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3)发展性评价趋势。目前国内比较注重评价结果,评价形式多为鉴定式的总结性评价,但大多数评价由于定性程度大、针对性不强、分门别类太粗或基本不区分而不公开,也没有形成严格的奖惩制度,使学校内部员工感受压力不大,没有主动性,评价的意义、作用、效益没有充分显示。不过,随着评价体系日趋完善,将总结性评价调整为发展性评价,则会大大调动学校全体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评价内容多样性趋势。由于评价主客体的多元化,随之需要增加对不同课程、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评价内容。因此,必须考虑评价背景来构建多样性的评价项目与评价内容。评价项目的多类型与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已成为今后开展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周济.教学评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经验交流暨评估专家组组长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教学,2006(5):4~8.
[2] 陈咏梅,尹念东.新升本科院校如何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J].湖北: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2):102~105.
[3] 史朝,袁军堂.中国高校首轮教学评估的意义与评价[J].教育与职业,2008(36):31~34.
[4] 许四海.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强化六种意识[J].湖南社会科学,2007(1):151~153.
[5] 葛玻,孙孟乐.国内外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之比较及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8(12):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