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宋代绘画从“尚形”到“尚意”的变迁

2009-01-18 06:01王梦彤
科教导刊 2009年20期
关键词:宋代绘画

王梦彤

摘要宋代绘画把传承而来的崇尚“形似”的工笔写实画风推向高峰,而在中后期,随着社会政治的变迁,哲学观念、审美意识的更迭,以及“文人画”的兴起,主流画风的潜在变化,具有“尚意”特点的“写意”画风逐渐兴盛,宋代绘画从“尚形”到“尚意”的变迁成为中国画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关键词宋代 绘画 尚形 尚意

中图分类号:J2文献标识码:A

宋代绘画的主流画风经历了从“尚形”到“尚意”的嬗变,北宋时期,宫廷和民间画家多以写真为能事,以写实为时尚,“尚形”的工笔画法为主流画风,而北宋后期至南宋,随着宫廷画的内在变革以及文人画家的崛起,传神表意的写意画法日渐隆起,而这种“尚意”画风的兴起及其大量创作,引领了画风的转变,对我国古代绘画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我国古代绘画史上,“尚形”与“尚意”画风从未决然两分的,北宋时期的画坛依然如此,然而,工笔写真的绘画观念占据了当时的主流地位。宋徽宗等帝王画家及地位显赫的宫廷画家的绘画理念,以及作为国家画院的“翰林图画院”的绘画取向,都是倾向于工笔画,这对宋代时代绘画观念具有决定性作用。

北宋初期,主要画种如花鸟、人物、山水等均尚写实之法。从花鸟画来看,对来自西蜀的黄筌和南唐的徐熙,时人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黄筌擅长花鸟、山水,创作上务求逼真,范镇《东斋纪事》说他:“其家多养鹰鹘,观其神骏,以模写之,故得其妙”,明代钱牧斋《初学集》记载黄筌的榴花百合图:“榴花一百余花,百合一本四花,花色如初开,极有生意,倍采其神妙也”,而徐熙不重彩重墨,不求工而求意,“徐熙以笔墨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奇迥出,别有生动之意”。而重视形似的黄氏父子进入宋朝宫廷,其画法与画风受到极高赏识,“(黄)筌、居寀画法,自祖宗以来,图画院为一时之标准,较艺者视黄氏体制为优劣去取”。黄家画风在宋初占据统治地位达百余年之久,徐熙写意画风遭到排斥。宋徽宗能书擅画,尤其长于花鸟,他重视写生,追求形似,提倡讲究法度,能严格审视事物的每一细节,所绘工整妍丽、精密奇巧。“上若好之,下必甚焉”,加上他创办皇家绘画学院,广纳天下书画家,又倡导黄氏画风,使工笔写实画法蔚然盛行。

宋代还有许多活跃在民间以肖像为职业的画师,他们在街头坊间为往来行人写真,以谋生活,一些画家由于种种变故,有着宫廷与民间的双重经历和身份。这时,出现越来越多的以民间风俗为题材的风俗画,燕文贵《七夕夜市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描写都市生活,场面复杂,描绘具体真实。毛文昌、陈垣等,着重描绘了农村生活习俗,如村医、村学、嫁娶、祀神、丰社等,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当时的农村生活。

即使在北宋,如“徐熙野逸”的写意画风也是同写实之法并存的,只是处于弱势地位,然而随着宋代政治、社会的变迁,绘画理念的发展,“尚意”之风越来越强,逐渐朝着主流之势发展,并引领了后世的写意画风。写意画风在宫廷绘画中就一直作为潜在的一脉存在着,而最具影响力的是文人画的出现并迅速兴盛。北宋一些有身份和官职的文人学士,并非职业画家,然而在绘画创作和理论上,融入了诗和书法等要素,不拘泥于工笔写实,讲究抒发心意,形成“士人画”后来被称“文人画”的体系。

从北宋中后期,苏轼、文同、黄庭坚、李公麟等活跃画坛后,“文人画”声势渐盛,苏轼还明确提出“士人画”概念。他们以王维为创始人,强调绘画要有诗的意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主张逸笔草草,不着力求工,不拘于事物的外在形象,务求“得意忘形”、“象外传神”,与宫廷院体重工整、精丽形成明显反差。

南宋借古喻今的人物画、“残山剩水”的山水画、“折枝碎叶”的花鸟画,在沿袭工笔画法的同时,不仅写意因素逐渐增强,画作更强调了对内在情感情绪意志的表达,文人画得到更多的认同和传承。还有,梁楷是南宋人物画的不可忽视的人物,他的“减笔人物画”和“泼墨人物画”是对写意人物画的创新。梁楷中年变法,变细笔白描为水墨逸笔,创造了别开生面的“减笔描”,将写意画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他的《泼墨仙人图》以泼墨画法,用夸张手法,创作了令人回味无穷的人物画,是人物画手法的一次大胆变革,将以“线”为主的造型转变为以“墨”为主,标志着写意人物画泼墨技巧的新开端。

宋代绘画从“尚形”到“尚意”变化是在多种合力推动之下形成的,它既是绘画创作和理论自身的内在变革,又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变化引发的文化、哲学思想发展的必然。

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来看,北宋一百六十余年,前期富庶殷实,相对稳定,后期遭到北方游牧民族侵犯,尤其是“靖康之耻”引发了社会危机,引发了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在艺术上,无论宫廷画家还是民间画工,或直接、或含蓄地将含冤忍辱的愤懑和凄楚哀婉的遗愤情绪倾诉于画卷之间,作为主流题材的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等均发生着变化。人物画往往“衔冤含恨”,如李唐的《采薇图》是一幅寄托着作者真实感情的佳作,着力刻画了古代伯夷、叔齐这两个宁死不愿意失去气节的人物,以表彰保持气节的人,谴责投降变节的行为,可谓是“借古讽今”,用心良苦。李唐的《晋文公复国图》、刘松年的《中兴四将图》,以及《望贤迎驾图》、《折槛图》、《却坐图》等均为围绕国难创作的表达爱国复国情绪的人物画。南宋山水画的“残山剩水”特点,是绘画艺术从北宋遒劲、博大、雄浑山水画风中走出了新路,但又何尝不与江南山水的自然特征,以及偏安一隅的半壁江山的现实有内在的关联呢?南宋花鸟画虽沿袭了北宋院体花鸟的写实,但风神气韵已经变化,且残景小幅装饰画增多,常取“折枝碎叶”营造气氛,与山水画的“残山剩水”相呼应,时世的变迁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表露于绘画创作。

从艺术内在规律看,“物极必反”,北宋工笔写实的花鸟画、人物画等画家众多,创作丰富,自然产生了大量佳作,几乎发展到极致,是我国写实绘画的高峰,要发展必须另辟蹊径,写意画风的兴起即是一种反拨与创新。黄筌父子的工笔富贵画法在处于统治地位一百多年后,在宫廷画家内部,郭熙、崔白等画家对其画风技巧已有所革新。从山水看,北宋山水画家已用写实的方法将各种雄浑、旷远、幽深之景揽于笔下,南宋山水选择从写意着手,在精巧、意境等角度寻求突破也是一种必然。而“文人画”异军突起,是顺乎潮流的内在变革。从艺术的本质层面看,最终是要以不同的方式表达情感意志的。

从哲学和文化思想看,宋代理学的兴盛对绘画理论和创作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追求“理趣”是宋代美学思想的典型特征,从唐、宋诗的区别就极为明显,缪钺《诗词散论·宋诗》中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 钱钟书也认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宋代绘画尤其是后期绘画与此类似,一个重要的根源就是理学兴盛及其影响。宋代哲学以理学为主,认为天地之间浑然存在着“理”,而作画同诗文都在追求内在之理,近代中国画研究家郑昶说:“送人之画论,以讲理为主,欲从理以追求神趣”。宋代画家在山水、花鸟、道释等绘画中普遍强调“理”,其绘画可谓“思想的绘画”,这也促成了绘画对单纯追求形似阶段的超越,推动了“尚意”画风的发展。

宋代是写实画风的高峰和总结,对后世的影响也及其深远,但“尚意”画风的兴起引来了我国绘画史另一个重新发展途径,写意画不仅创造了写意人物画的新高度,而且成为写意人物画、花鸟画兴盛的开端,使其在元明清大放异彩,后世的八大山人、徐渭、郑板桥等乃至近现的齐白石、张大千等画家,在创新中国画并取得新成就时,仍让人回溯到宋代兴起的“尚意”画风。

参考文献

[1] 朱良志.扁舟一叶——理学与中国画学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2] 敏泽.中国美学思想史.齐鲁书社,1989.

[3]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研究室.中国美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宋代绘画
探究宋代翻异别勘制度的现代司法借鉴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宋代工笔花鸟用线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