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初中生体育态度的因素及转变策略与措施

2009-01-18 06:01刘玉峰
科教导刊 2009年20期
关键词:因素

刘玉峰

摘要体育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因此,对学生体育态度的研究,是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中不可 忽略的内容。本文试对体育态度的涵义,影响学生体育态度的因素,从思想、策略、措施三方面来转变体育态度作些浅略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体育态度 因素 策略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体育态度是指人们对体育活动的客观要求在心理上的反映。学生的体育态度,具体又可包括对待课程学习的态度、对待学习材料的态度以及对待教师、学校的态度等。学习态度由认识、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认识成分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或所学课程的一种带有评价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它反映着学生对学习的价值的认识,它是学习态度的基础。情感成分是指学生伴随认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如对学习的喜欢或厌恶等。由于情感本身就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行为意向成分是指学生对学习的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准备对学习作出某种反应。一般说来,学习态度的上述三种成分是 相互协调一致的。它影响着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选择和准备其学习行为,是决定学生学还是不学的动力调节系统。

学校体育工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通过对初中学生在体育态度方面的探究,能了解他们在不同年级、性别的状况并探索其原因,探索转化学生消极体育态度的教育方法,着眼于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以达到完善和提高新一代公民素质的目的。

从当前初中学生体育现状来看,存在以下影响学生的体育态度因素:

(1)自身因素。当前、独生子女的学生多,在家庭中以自我为中心,怕苦怕累,娇生惯养,意志力不够坚强,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很少考虑到帮助别人。

(2)家长因素。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父母 对体育的重要性缺乏了解,忽视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只关心子女的文化课学习。

(3)教师因素。教师对所教体育的态度,在传授体育知识时所表现出的热情等,必然影响学生对该学科 的态度。

(4)教学过程因素。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学科内容、组织形式以及课堂情境等,都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学 习体育的态度。

(5)社会环境因素。社会上人们普遍错误地认为体育学习不重要,从而使学生的惰性进一步增强;人们还缺乏健康预防保健意识,导致当前初中学生体能和身体素质不容客观,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导致学生害怕体育;面对升学压力,家庭、学校、教师都不太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使学生缺少体育锻炼。

正因以上诸多因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体育不感兴趣,体育态度消极,必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危及国民素质的提高。针对这一现实,促使学生体育态度的转变尤其必要,现就如何转变学生体育态度提出肤浅的建议和操作措施。

1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

(1)转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对学习体育的种种错误认识。

目前,目前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忽视体育锻炼重要性现象,以致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体育成绩及格就行了,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体育学习不仅积极性不高,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思想。要转变 这些学生的消极学习态度,教师就要通过说服的方法,改变他们对体育无用的错误认识。

(2)其次,通过问卷调查与常规统计分析比较,来了解学生体育态度的现状,运用一定的方法转变学生消极的体育态度,如制定一些体育常规,体育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定期与家长沟通,促使家长和学生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通过社会环境来营造体育氛围,像进行奥运知识介绍,体育明星成长及影响,体育的功能和目的宣传,以及体育在人才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方法、手段,从而使体育教学规范化、科学化。使学生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总之,体育教学中应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促使学生转变消极的体育态度,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他们沟通周围人群,团结协作的社会活动能力,良好的集体观念等。

2转变学生体育态度的策略

体育态度的转变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方向的改变,由错误转向正确、消极转向积极;二是强度的改变,由较积极转为更积极,这两者关系是密切的,相辅相成的。在转变学生体育态度的过程中可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

(1)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分阶段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这样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活动中有效渗透(下转第44页)(上接第39页)体育理论,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水平。

(2)技能训练的自信心培养。要转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教师必须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通过分组、分层次教学,对差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进行个别辅导。在体育项目专项训练中,要设法改变学生畏惧怕苦的不良心理,增强成就感,自信心。

(3)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项目的要求,制定一些规章制度,保证人人达标,这些规章制度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可行性和科学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4)师生情感的沟通。师生关系恶劣,教师去改变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在对学生宣传体育的意义,转变他们态度时,态度要诚恳友好、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因为学生消极的体育态度有多方面的因素。教师对学生动之以情,使学生的情感发生改变,以真诚的态度和学生的合作,从而促其态度的转变,由对教师产生好感变成对体育学习的重视。

(5)创设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体育文化环境包括运动场地的建设,体育墙报和黑板报宣传栏,近期国内外体坛动态等,收集一些融知识性、趣味性的体育素材,利用课余时间经常举行一些体育知识竞赛、讲座。通过这些知识宣传,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对体育的了解,从而促进学生由消极到积极的转变。转变学生消极的体育态度,还必须争取家长的配合,通过与家长定期交流,开展有家长参加的体育活动等,使家庭和学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3转变学生体育态度的措施

转变学生体育态度的措施应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和环节上。

(1)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钻研教材,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

(2)通过课堂教学的观察与学生的交流,掌握体育差生的思想动态。首先,纠正他们对体育不正确的想法,提高他们对体育的认知感。在教学中对他们以鼓励、表扬为主,降低难度和要求,采取分层次教学,挖掘他们的体育潜能,使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要发挥班集体的作用,体育成绩好的帮助较差的,使差的增强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还要强调的是严格执行体育教学与考核的常规,关键是落实好必要的规章制度。

(3)利用理论课、实践课、板报等宣传手段,向学生讲解体育竞赛的新闻、养生保健、竞赛规则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每一学年举行形式多样的全校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不仅可提高班级学生的凝聚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还可使学生通过参加和观摩,逐步从认可,感兴趣,到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总之,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认识水平,社会因素和心理发展水平的不同,使学生对学习体育态度有消极因素,体育教学中必须探索和总结学生各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并根据心理特点,合理选择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其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为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服务。

参考文献

[1] 颜军.体育心理学.神州出版社,1993.

[2]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浙江出版社,2003.

[3] 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 徐伟.多种渠道培养体育兴趣.中国学校体育,1997(5).

[5] 吴洁.体育教师应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中国学校体育,1997(3).

猜你喜欢
因素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巨大儿发生因素的研究进展
关于高压电缆附件的界面压力相关因素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中队灭火救援战斗力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