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华
“教学开放”由来已久,她像一台播种机,使我们的学校教育充满了现代气息;她像一个宣传队,使我们的教育改革蕴含着无限魅力。但通过调研笔者发现,月前很多学校的教学开放活动普遍存在着形式单调、内容单薄和效果单一等问题,如何让教学开放更出彩,笔者以为须实现以下二三方面的有效转变,方能提高教学开放的亮度、广度和深度,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教学开放的形式应从单兵独战走向区域联动
1开课对象由按需排座转向注重甄选
多年来,不少学校的教学开放形成了一种不成规矩的规矩,即教学开放时开课教师往往实行排排座——“今年你开明年我上”;还有的学校“谁评职称谁开课”成为了惯例。过多的利益平衡使公开课的“含金量”大打折扣,从而失去了教学开放应有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
笔者以为,教学开放是特色和亮点的展示,因此,必须重视对开课教师的甄选。具体做法是,在教学开放之前,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长成会园教务处主任和各科的教研组长认真商讨,精心安排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灵动的教学机智、高趟的驾驭能力的教师作为开课人选(此外,学校也应鼓励每个教研组内有专长的教师毛遂自荐,对外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定好人选后,各科还要组建开课指导小组,负责对开课教师进行备课说课卜课等方面的业务指导。
2开放范围由区域内部走向区域外围
举办教学开放活动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从前些年的教学开放活动来看,教学开放的范围仅仅局限于区域内(即市内),部分学校甚至只在区域内的一个片区进行开放,开放度不够是目前很多学校教学开放活动普遍存在的问题。常此以往,会直接影响到先进教改经验的传播和吸纳,不利于扩大对外交流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学校办学品位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学开放的范围已突破了小区域限制,由区域内走向了区域外。以2009年为例,我市很多学校的开放活动邀请了省内外对口联系学校,如赵市中学在开放活动中增加了泗洪朱湖中学和赵中教师同题开课环节,浙江梨洲中学与我市实验中学就教学开放活动中发展性课堂评价进行了专题研讨。活动增进了我市和外地学校在教改实践方面的砌磋与交流,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为打造新形势下的“优质教学”开辟了新的通道。
3开放活动由各行其事走向多校互动
如果没有一个统筹安排,各校自行其事,随性挑选一个开放日期(由于上半年度各种考试较多,所以各校开放活动一般都安排在下半年),难免会造成撞车碰瓷,弄得相关人员有如赶场赴宴。顾此失彼。久而久之,会使主办方因参加者的减少而逐渐失去继续开放的热情,另外,许多老师也会因频频受邀而对此类活动不爱搭理,这会在无形中抹杀教学开放的生命力。于是,一种让各校的教学开放活动朝有序化、规范化管理的运作模式诞生了——区域联动。
目前,我市的主要做法是以四个片区(我市共分为四个教学合作片区:市一中片区、实验中学片区、孝友中学片区和外国语学校片区,一般一个片区下辖近十所学校)为单位,每年集巾在片区内的一两所学校组织区域联动教学展示活动,活动前先由教育局和基教科、教研室领导会同片长召集片区内校长举行筹备会,具体计划活动内容,落实开课人选。一般开课教师须是片区内市级教学能手以上的教师,而且开课教师成分布在片区内各所学校,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另外,没有参加区域联动的学校实行先申报后展示,即开放前须向教研室申报,由教研室统一协调,并向全市公布各校开放日程,这些环节都实行网络管理(网上申报、网上公布和资源共享),作为区域联动的一个必要补充,大大捉高了教学开放的亮度。
●教学开放的内容应由单一死板走向多维立体
1开放课程多样化
通常情况下,各校对外主要开放“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这些中高考学科,而像艺体、信息、劳技和综合实践等课程则常常不被重视。一方面,使这些学科的教师失去了难得展示自身实力的机会,使各校丧失了一个特色展示的平台;另一方面,漠视了这些学科在塑造学生完整人格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长远看,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手头上有一张2009年5月28日市一中片区教学开放活动上的课表,总共28节次,分常规课程和校本研修两个部分。吸引眼球的不仅仅是所有的学科都对外开放,更主要的是颇具特色的校本研修课程也被纳入开放之列,“追寻历史名人的足迹”、“生活中的物理”、“郊游和摄影”、“走进文学的殿堂”和“心理拓展训练”,充分让听课者领略了校本课程的魅力,也为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2开放结构层次化
“我市要打造的和谐课堂,我的理解是:和谐的课堂是趣味的课堂,通过激发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来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谐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通过增强课堂教学的自主性,来营造学生平等的交流氛围;和谐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在于注重课堂教学的启发性,来创造学生情智共生的学习新境界;和谐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在于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协同性,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收益。”这是我市2009年教育发展校长论坛上市一中魏校长的精辟见解。
结构的变化是我市近年来教学开放的一大特色,从教师的公开课到校长的大讲坛,由骨干教师的学术报告到科研专家的研究沙龙,多管齐下,渐次推进,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各取所需,真正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学术氛围。常熟市昆承中学向我们展示了其敢为人先的一面,为了同学生共成长、与家长常交流,学校积极邀请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推门听课并征求意见;为了与名师交流、向专家学习,学校特举办了请名师授课、评青年教师随堂课等活动,他们以“教学开放无定式,不拘一格选人才。资源共享求进步,互促提高大舞台。”为口号,以开放为纽带,无形之中加强了对教师的过程管理,推进了学校的学科建设。
3开放领域扩大化
当前,拓宽教学开放的领域,实现从开放课堂到多角度开放学校的重大转变,不仅有助于优质课堂的展示,而且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抓住时机,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每逢开放日,主办学校就会利用专栏全面报道学校近年来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果。
如在2009年常熟市区域联动开放活动中张桥中学就以春(多样化与实效性并重,生活化与活动化并举,传统活动与创新活动同行,德育如春天般芬芳满园)、夏(“乡土特色”、“工艺美术”亮点突出,编织画、彩泥浮雕画、剪纸画、泥雕画等学生作品层出不穷,成为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秋(教育科研在实践—研究—总结—升华—再实践的
良性循环中,放眼金秋,硕果累累)、冬(“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的实施,使教师如经冬日蛰伏,在日积月累中,掩盖不住春的亮彩)为主题,对外展示了一幅灿烂而辉煌的教改画卷,是一本厚实而丰富的学校方志,是一曲跌宕激越的教育乐章,总共二十八个展版,充分展示了该校良好的办学设施、科学的教学管理、优秀的教师队伍、优质的服务理念、优化的课程设置以及精致的活动安排等。让参与活动的教师流连忘返,无形中优化了教学展示,提升了学校的人文素养,增加了教学开放的广度。
●教学开放的目的应由任务落实转向研讨发展
1先备课,再听课
教学开放不能开了就放,不管不问,开放前无准备,听完课无痕迹。所以作为被邀请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一定要把“放”出去听课的老师管理好,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听课,带着反思回来交差。和别人比一比“人家在重难点的处理上有何新意、开课教师的哪些教学机智值得你借鉴、别人的教学手段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是否功夫独到、此处的教学衔接他(她)是如何巧妙过渡的……”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听课的效果,而且对听课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一个极好的契机。
为此。我市实行“开放活动事先告知制”,即开放学校或开放区域提前一星期将活动课表发到被邀请学校,被邀请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则要立即作出反应,安排好听课教师并告知他所听课(或报告)的内容,要求听课教师依据相关内容提前备好课(存档),听课后找出自己教学设计之不足并作修改(存档),学人之长,最终为我所用。
2重评课,催生成
教学开放活动的开展应是对教师课改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客观评价,是教师获取课改工作中得与失多渠道的信息反思源。因此,教学开放如果脱离了评课反馈这个环节,无论是对听课者还是执教者而言,都背离了教学开放求互促的初衷。而有些评课,大行“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走过场”形式,完成任务,好坏不管。必然会对年轻教师、中青年教师的成长产生诸多消极的影响。
近年来,我市加强了对各类开放活动的常规管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开课后的评课环节作了明确规定,要求主办学校做好各位教师的评课记录,经整理后将此记录返回给各所学校,从而确保了教学开放活动的完整性。给教师以真正交流的空间,让更多的教师获得成长,区域校本教研水平因此跃上了新台阶。
3拓目的,促发展
“想不到《走进皇家陵墓》竟然蕴含如此丰富的知识,全程全员参与的方式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想不到我家的孩子在活动中竟会有如此精彩的表现,使我对孩子更添自信,拉近了我与孩子的距离;想不到富有特色的校本研修课程,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我与老师、学校的距离。”这是孝友中学的一位家长在参与开放活动后的由衷感叹。
当前,教学开放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推动学校、家长及社会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以便使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能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适时掌握学校在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教学工作、师德师风等方面的变化,第一时间洞悉学生的在校表现,达到巩固学校教育、促进家庭教育和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学开放活动的方式转变及深入开展,可以大大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学生综合素质、社会关注程度、区域教改水平和学科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