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霞
多媒体生动的视听功能能为学生构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文字变得“活起来”、“欢蹦乱跳”!但一味追求课堂上的“奢华”,最终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如何巧妙地用多媒体这把“双刃剑”,使它真正成为我们语文课堂的好帮手呢?
●智用多媒体,为学生丰富语感推波助澜
语文教学强调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培养“语感”。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已呈日薄西山之势。
如何利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的语感呢?教学《九寨沟》时,考虑到九寨沟虽是人间天堂,但孩子们对她知之甚少,难以“立体化”吸收。根据学情我让学生边听着优美的音乐,边欣赏五彩池。在惊叹声中学生被带进了九寨沟,如置身其中。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闭眼品味经典片段的朗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对九寨沟进行再次认识。“我要读”的欲望随之而生!火候已到,放手让学生跟随画面、音乐纵情朗读,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再因势利导,以境引情,引导学生带着赞美激情诵读。九寨沟因其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妙用多媒体,为学生思维驰骋插上双翼
精美的课件似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却往往是教师自己导演的一出精彩的教的画面。这省去了学生思维活动的感悟过程,是一种变相的“填鸭式”教育。
孩子们的天空中永远都挂着一幅幅形态各异的画卷。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这奇妙世界,并激起他们渴望的眼神与探索的欲望。《鲜花和星星》琅琅上口,语言简练,既便于学习也利于积累,我将教学重点落到仿写上。满地的牛羊、满山的枫叶……优美的画面,抒情的乐曲为学生的思维驰骋插上了双翼:我最喜欢冬天漫天的雪花,这里一片,那里一片,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我最喜欢夏天满池的荷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火苗还红……这完全超出了文本与画面,学生就是诗人。将课文内容与多媒体课件有机结合,有计划、有预期性地为学生提供想象、展现的机会,学生将文本与自身经验联系起来,把课内外知识活学活用,做到了把语言积累内化为语言能力。多媒体为学生的思维搭建了开放的舞台。
●巧用多媒体,为学生突破难点打开通道
无论教师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难点。多媒体的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则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轻松解决问题。《吃水不忘挖井人》,因缺乏生活体验,学生难以理解沙洲坝人民吃水的艰难境地,所以对感恩之情无法从内心体会。我播放了视频:干枯的土地裂开了一道道大嘴巴,河流枯竭了,人们担着水桶翻过几座山头到小水坑里去舀水……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沉重缓慢的音乐,将沙洲坝缺水的生活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起心灵震撼,真切体会到当地人民期盼的不是衣服、佳肴、住房,而是水。使学生真正走进沙坝老百姓的生活中。多媒体为学生突破生活积累体验,为理解感恩打开了通道。
●活用多媒体,为师生情感的交流搭建桥梁
手不离鼠标,眼不离屏幕的教学方式,既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也隔断了师生交流,缺少了“人气”。只有把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特色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效果。
《吃水不忘挖井人》通过视频,使原本枯燥的文字变成了鲜活的画面,我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迅速做出相应的反映,趁热打铁出示一组战士挖井图,不失时机地与学生互动:“小战士,快歇歇吧!看,你都满头大汗了!”“小战士,你的手都磨出血泡来了,帮你包扎一下吧!”学生从我的面部表情、语言和手势得到鼓励,受到启发:“不,老百姓时刻盼望着喝上水!”“没关系,为老百姓受点伤没关系!”……场景再现,情由境生,根据学生的学思及时导控,不断优化重组,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师生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达到高潮。《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难点不攻自破。多媒体为师生情感交流搭建了桥梁,形成师生共鸣。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也。”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它的实效性,要清楚为什么用,用的目的是什么,要解决教学中的什么问题。只有让多媒体这把“双刃剑”与教学内容有机融为一个整体,使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省力,才能优化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