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建 王宝东
多年来,我校以“人文治校、科研立校、名师兴校、求实办校”为治校方略,坚持“校以师为本,师以生为本,生以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现代化教育发展之路。我校是天津市重点高中、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学校、天津市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先后承担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法实验研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等国家和市级科研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我校教师设计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先后有17人次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25人次获市级一、二、三等奖;在电教论文评比活动中,有35人次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64人次获市级一、二、三等奖;有百余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网络课获得国家级、市级、区级奖励。2006年我校电教组录制的电教视频教材获天津市中小学视频教材评比二等奖;2009年我校高质量完成了“天津市普通高中选修课程空中课堂”的录制任务。
●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为实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物质保障
第一,硬件设施先进、完备。
我校以信息技术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更新观念,汲取全国先进学校的先进经验,加快信息技术教育进程,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学校先后投入近800余万元,构建学校教育和信息技术软硬件环境,并不断更新,形成了武清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1998年,投资100余万元建成学校闭路电视系统、电化教学评估系统、多功能教室兼演播室;2002年,投资100余万元建成千兆校园网,教师办公室均配备了计算机;2003年,投资近300万元将全校所有教室都装备为多媒体电教室,为所有任课教师配备了P42.0/17村CRT显示器计算机,并与校园网、互联网相连,实现了教师电子备课、网上办公、网上交流和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2006年,又将教师用电脑全部更新为双核液晶显示器;2009年再次更新升级,建成了配备150台计算机的电子阅览室,并与校园网、互联网相连,成为了校园网吧。图书借阅,实行了信息化管理。
第二,软件资源丰富、实用。
1为了满足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需求,学校先后购置了清华同方多媒体素材库、中央电教馆教学资源库、宽腾电子图书馆、博远数字图书馆等,在校园网服务器上实现资源共享,直接下载应用于教育教学。
2利用校园电视台、校园视频点播系统开办专家讲座。我们一方面购置了大量的教育教学专家讲座,通过加工放到校园视频点播系统上,方便师生观摩学习;另一方面我们把名师请到学校利用学校有线电视系统对全校师生进行面对面辅导,并录制加工成流媒体格式,上传到学校教学资源库,供师生参考、交流、研究。
3建立了校园博客和网络智能办公系统,极大地方便师生网上信息交流、信息共享。从2003年起,学校各部门都在校园网站上设有网页,便于学校的所有教职工了解这些部门的工作动态和信息。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留言簿和电子邮件对学校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4搭建平台,实现对学生、教师、新课改实行数字信息化管理。学校教师人事管理系统使学校的人事管理数字化,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校信通系统在年级、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家长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高中新课改管理平台使新课改常规化,使学校领导、年级领导、科任教师有章可循。
●加强管理,使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发挥最大作用
只有良好的物质条件是不够的,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管理,是使其发挥最大作用的必要条件。我校在1997年前就正式成立了负责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的电教组,2003年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统管学校的电教、信息技术教科研、网管中心、现代教育技术教科研等工作。工作重点是整合全校信息技术的力量,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并负责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每个班设有电教委员1人,负责管理各班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设备。网管中心为全校教职工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技术培训,积极参与现代教育媒体没备购置的决策。做好对计算机网络教室、语言室、多媒体电教室等各功能室的管理。正是因为管理到位,学校现有现代教育资源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充分挖掘信息技术资源全面为学校服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鼓励教师们参加课件制作培训,全体任课教师都能在课堂上使用自己开发的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讲课,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行动、新的课堂授课方式比传统单一的文本课堂教学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得到增强。信息技术为学校全面工作服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信息技术课,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校设备设施使用的指导思想是:宁可用烂,不能放烂。我校信息技术课不仅重视课堂效益,而且在课外活动中,也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市、区信息技术的各类竞赛,已有多人次获奖。2009年,设立了两个网络实验班,学生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采取网络化教学,探索、实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巨大优势,逐步推广到全校各班。
2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实践和应用,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为了丰富我校的资源库,我校发动全校教师搜寻网上有价值资源,只要是其它网站上有的并且确实对教学有用的,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可以下载并卜传至资源库为本校教师教学服务,规定了每一学期每一位教师必须下载和卜传与所教课程相关的5个优秀课件,自己制作出二三个优秀课件,以充实资源库;虽然教师开发课件的数量很少,但实用性和针对性还是很强。利用这三种渠道建设起来的资源库的质和量得到了保证,并在不断修改、更新、交流、共享,使师生使用起来感到方便、实用、快捷,从而使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热情、兴趣、积极性都得到提升,使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有着大幅度的提高;学生也从课堂之中和课堂之外汲取了更多的营养,各方面的素质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3坚持把传统的集体备课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
针对传统集体备课形式多、实效少的弊端,学校一直在做改进探索,希望能实实在在地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们集中精力抓好教学质量。2004年9月,教科室在语文组进行教案改革试点,提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准备电子教案,教师可从网络或学校购买的中央电教馆资源
库中下载,或自行录入教案等。语文组教师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分单元落实备课任务,准备相关资料(包括教案、上课资料、图片、课件、训练资料等)。在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讨论教学重难点、教学的优化处理,统一制定一份年级备课资料(电子文档)。教师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班情实际进行班本化处理和修订。通过试点改革,教师们确实感受到集体备课的好处,集中精力精心准备一个单元的教学资料,得到了集体智慧,克服了片面性,加强了备课组的团结和协调。同时,教师从应付备查的抄写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学生,研究教与学的实效。同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教师们可以将教案发布到网站上,大家利用自己的时间自由地交流和探讨,达到了“共享和合作”。集体备课这种“低负担、高效益”的合作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4加强信息技术与德育活动的整合,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
我校广播站成立于2000年,电视台成立于2002年。我们始终明确校园广播电视系统要为学校德育整体效应服务的思路。实践证明,校园电视系统是学校教育信息传播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1:具。
我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设备,组建了“影视制作小组”、“网页制作小组”等多个课外活动小组,德育处、团委主办的主题班会、团队会通过电视网转播到各班教室。学校针对网络的负面影响,开展了网络道德教育,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优质校园文化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5以科学研究的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对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学校充分利用备课组的力量在每个办公室的计算机上建立教师个人专业文件夹,教师间能在不同时间和地点,找到自己所需的课件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给教师们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学生思维方式的创新带来启发。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根据发展现状提出以“科研为龙头,走科研之路”,树立科研兴校的意识,立足信息技术和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制度的研究,规范了教师的电子备课教案,开发了学校校本教研的专题网站。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能充分体现教师学习主体性,构建学习型学校和教师。在搞好常规教学和管理的同时,学校教师还积极探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手段来提高学科教学水平的方式方法,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和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部分教师积极开展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验,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在国家、省、市、区论文评比中获奖。
目前,我校信息技术的运用已渗透到各个领域,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生的和谐发展,实现了“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为打造学校品牌、凸现学校特色作出了贡献。我们将紧跟时代步伐,继续打造一支拥有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教师队伍,不断地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培养具有现代化意识的新世纪学生,成为一所具有现代化水准的品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