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文评语,提升学生作文兴趣

2009-01-18 06:01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通顺错别字评语

杨 梅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观念认为学生将作文交给教师即算完成任务,而教师则花大量的时间批改作文后,再还给学生,学生只是看一看分数与评语。这样,评价变成了作文教学的终结,而不是一个环节,同时由于教师只看到评价的评判功能,而忽略了心理调节功能,那些经常得低分的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因此受到了挫伤,从而就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因此,为了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能力,笔者认为,必须优化作文评语。好的作文评语能成为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一股强有力的动力,像春雨能萌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似甘霖能催开鲜艳的习作之花;如战鼓能激起学生前进的动力。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不认真看评语的呢?原因有两大类,一类是作文教学过程的问题,即评讲后缺乏再作文的环节。第二类是评语本身的问题。“中心明确、结尾不好”、“语句通顺、条理清楚、说法欠妥、详略不当”、“细致描写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这类评语往往可以放在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篇作文中,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出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或问题所在,但严重忽视了培养人、发展人的要求,僵化教条的语言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发扬优点和修正错误的积极性,而且更谈不上对学生健康写作心态的引导和高尚人格的培养。

古今中外不少著名的教育家早就发现并非常重视兴趣的认知价值,他们都十分强调利用兴趣去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充分地肯定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孔子就总结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这样的名言。

就作文而言,如果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损害时,会产生逆反心理,对作文不感兴趣,一听到作文会紧张、焦虑、害怕;会认为自己不是写作文的料,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敷衍了事。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解决好教师的认识问题,要对评语本身进行优化。

学生作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教师此时若能进行巧妙批评,化否定为建议,化要求为商量,化指责为引导,则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当我们的学生满怀着一颗对生活的热爱之心,写下一篇篇不太完美的作文,在交给教师判阅后,他们在期待着,教师用同样一颗爱心去赏识他们的作文,真诚地指出作文存在的不足,以待有所提高。然而我们有的教师却如同法官一样,冷冰冰地给学生的作文做出了如下的“判决”:好的作文标准是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中等的作文统一是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具体、条理较清楚、语句较通顺;差的作文统一是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条理不清楚、语句不通顺。老师冷冰冰的态度和这标签一样的评语,慢慢地使学生那一颗火热的心冷却下来,他们不再爱看教师的评语,久而久之他们写作文的热情也渐渐地冷却下来。一篇篇作文出自学生的心、学生的手,由于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能力不是太好,并且他们生活经历不是太丰富,在作文中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在评语中有针对性地指导。

评语其实是对学生的一种人格上的平等和尊重;是一种思想的理解;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心灵的沟通。因此,我们在批改时要多点肯定,即使习作并不见佳,但某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也应予以赞美,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我们应捧着一颗爱心写评语,使学生变得自尊、自信、自强,从而激发他们巨大的写作兴趣。我班一位学生在一篇作文中写了不少错别字,我在其错别字下面一一画上符号,写了这样的评语:“请把画上符号的字改过来。只要认真,大部分字你是会写的;个别字查查字典,你也能改正的;如果实在不会,我很愿意帮助你!我期待着你的错别字一天比一天少。要努力啊!”结果这学生积极地改正好了那些错别字,并在以后的作文中,通过查字典、问老师,使自己的错别字逐渐减少。可见换一个角度、换一种说法、换一种方式,学生的感受、反应大不一样,作文教学效果也大相径庭。

作文是学生辛勤劳动的成果,因而他们强烈地期待得到教师及时、客观的评价。因此,作文评语写得质量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作文的态度,也会影响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该特别重视作文评语在指导学生作文中的作用,使作文评语真正成为提高学生作文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通顺错别字评语
诗嘲错别字
错别字的自述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读写大闯关
我与错别字
作文评语探讨
如何写好作文评语
句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