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曲《夕阳箫鼓》的钢琴演奏赏析

2009-01-15 09:03
文学与艺术 2009年12期
关键词:八度踏板小节

徐 宁

【摘要】从介绍《夕阳箫鼓》名字的变化和影响着手,且从民族音乐特点和作品的艺术特征入手,阐述了怎样运用钢琴演奏技术来展现此作品的内涵、丰富它的艺术表现力,其意义是不断地探寻中国民族音乐的无限深邃的神韵和意境。

【关键词】《夕阳箫鼓》;钢琴演奏

《夕阳箫鼓》原是琵琶文曲的代表作品。黎英海改编的钢琴曲《夕阳箫鼓》保留了原有的风格,以五声商调为 基础,在变奏中运用了各种宫音系统的调性对比,参照了琵琶、古筝、箫等乐器的演奏手法。改编后全曲共分十一段,用诗一样的意境展示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江楼钟鼓、临水斜阳、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濑、矣欠乃归舟、尾声。

此曲在演奏之前,钢琴演奏者应进入一种深深沉思的意境之中。第一乐句是模拟由远而近,由疏而密的鼓声。此处的速度要由慢而快,力度加强后又渐渐弱去,在幽静的夜晚,这鼓声远远从江边传来。此段旋律采用了散板形式,节奏自由,是乐曲的引子,即“江楼钟鼓”。第一小串音符右手可用4、3、2指的同音轮指,2指较易在最后音上站稳,左右手都要把力沉下去,用一个长跳板完成。之后乐曲奏出了箫的旋律,这句也用一次踏板完成,右手的5个倚音与左手的和弦要连接自然。第三行一连串的双手反向琶音即是全曲的主导音型。它贯穿全曲,是使全曲各段得以统一的最重要因素。这串琶音描绘了夕阳时江面恬静的景色,要弹得流畅富有整体感。之后的两个小节要用踏板把装饰音踩到乐句中,第四行一长串音流要弹成渐强的效果,手指要主动积极,连而有颗粒性,表现出一派夕阳西下,箫鼓齐鸣的动人景象。

此时,全曲的主题音乐出现,婉转流畅,具有江南音调特点,是完整的主题呈示段。弹奏时,旋律线要鲜明,句法清晰,用指头上的“肉垫”贴键,使旋律更加连贯,它宛如波浪般进行,显得格外柔美和谐,此为第二段“临水斜阳”。弹第一个音符时,手臂整个重量都要落下去,进入音乐中,要有气韵和内涵,模仿古筝的弹拨手法,不可与后面的连奏相混,如第1、3、9小节的第一个音。右手琶音要变换音色,与旋律音稍做对比,更为轻逸。左手的分解八度下行要轻而连,像湖水般轻轻荡漾在夕阳下,这段音乐采用了中国民间传统音乐的“连环扣”,即前句的尾音和后句的头音是同音,这种接递手法使得音调平衡、轻盈、意境深远,令人浮想联翩。

接着主题进入了第一次变奏,前半段是主题上句的四度移位的自由模进,后半部为后尾,整段速度比第二段稍快,情绪上也较活泼,此段侧重抒情,用较为活泼的情绪进入第三段“月上东山”。需要用积极的手指动作来强化旋律线条使句子连贯,每个音都具有颗粒性。描绘出水波涟漪,明月升空的景色,在最后两小节的两次由强渐弱的颤音演奏中,渐弱要充分表现出来。这是向“风回曲水”乐段的过渡。乐曲进入主题的第二次变奏时,左手的一连串下行音模拟古筝流动的琶音,显得气氛活泼,此为“风回曲水”。弹奏时多注意每个音的清晰度,手指不能粘,不能漏音,每小节的第四、五音,由1、5指换指完成,此处要单独做左手的手掌伸缩练习,每个音之间节奏要均匀,刚开始练习时要合着拍练。在第八至第十一小节之间,左手有两个声部且低声部是保持音,需表现出来。右手从单音主题到四度音程模拟笙的音响。单音主题时,旋律比第三段更为流畅,运用手腕使句与句之间更具联系,前7小节可做逐渐加快的处理,然后速度敲定,在14小节处,再渐慢。四度音程处,右手高声部要走出来,且速度统一,直到段尾。第五段乐曲又进入散板节奏,可稍自由处理,但不能完全脱离原谱,此段是描绘风吹花影,纷乱层叠的景象,即“花影层叠”。此段第一个音是承接上段的降a,须作渐弱再渐强的效果,左手有四处连续两个八度的琶音,要通过手掌的伸缩来达到连贯的效果,此段与前段的恬静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整段有许多气口都要通过抬腕来表现。

第六段“水深云际”。此段由主旋律变化而成,富于流动性。右手旋律要清晰,分句明显,PP处要用左踏板。从12小节起右手有一连串的带双倚音的旋律,富于生气,当低八度重复时,力度加大,把朦胧色彩变化到明亮,速度稍转快把活跃情绪推出来,随后,速度渐缓,力度渐弱,动与静的对比,衬出了游人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时的激荡之情。12—16小节中每小节用一个长踏板。此时,音乐进入了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段落,右手旋律在每一行的第三小节都休止半拍,显得生动有趣,左手的下行音要快而清晰,高八度的音要弹得可爱俏皮,每行第四小节的第一、二音为同音,要连接紧凑。整小节一大串填充式的快速音流应清晰流畅,整段情绪要显得活跃、欢快。第33小节延长音要等泛音停止后,再起句,最后两小节同下段要连接紧凑。这段以景寄情的演奏活生生地勾画出一幅“渔歌唱晚”的美好画景。音乐在第八段转入“回澜拍岸”的壮阔画面。此段在速度上应逐渐加快,弹奏时要有韧性,做由弱而强的力度处理,声音是紧凑而不是松垮的效果。保持音与小连线要通过贴键、快速、离键和落滚等动作表示出来,速度从第3小节开始加快,到marcato处速度敲定,至段尾处情绪才渐渐趋于舒缓。

“桡鸣远濑”乐段是描绘在江面上摇船的声音及水在沙石上流淌的声音,速度从第三小节开始加快到十一小节敲定,第三四行旋律在左手,要清晰地奏出来。乐曲进入 “矣欠乃归舟”即全曲的高潮段落。此时,手指要准确有力地弹奏,每小节用一个大臂的力量,让声音集中,旋律由慢到快,由弱而强,开始可一小节用二次踏板,随着速度加快一小节用一个长踏板。左手五个八度要弹成一个长乐句的效果。右手的快速音流要清晰流畅,在53—55小节中左手的八度旋律要有起伏,当旋律在左手结束时,踏板要放干净,随后音乐在右手旋律中逐渐趋于宁静,使之又回复到亲柔的意境之中。这样由远而近,由近而远的表达就更准确了,最后一小节踩左踏板弹奏,导入“尾声”。

此刻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祥,令人心醉如痴,轻舟在远处渐渐消失。演奏者的情绪、气息都应是一致的,在良好的心灵状态中,使全曲结束在舒缓中,给人以慢慢远去,但又有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感受。前4小节旋律在左手,右手要突出每一串音的头音,第五、六小节,右手做渐强再逐个渐弱的演奏,第十一小节右手在最后一句旋律要清晰明亮。最后两小节使用左踏板,当最后两声轻轻的琶音把人们从沉醉中唤醒,方感音乐的终止。《夕阳萧鼓》是由一个主题旋律及其变化发展以及若干对比材料穿插而成的乐曲,它的整体结构是散———慢———快———散的形式,注意散板要准,慢板要紧,快板要稳的节奏演奏要求。以景抒情,寄情于景。在演奏中,要做到心、声合一,充分体现中国古老文化中深、微、静、远的境界。调动钢琴各种表现音色来渲染中国民乐的神韵和意境是钢琴艺术家永恒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李京红.《夕阳箫鼓》的演奏心得[J].钢琴艺术,1997,(5):28-30.

[2]桂春明.浅谈《春江花月夜》的演奏艺术[J].音乐探索,1996,(2):60-62.

猜你喜欢
八度踏板小节
快把我哥带走
八度法在钢琴演奏中的难度与训练措施分析
某轻客车型离合踏板回位不良研究
钢琴踏板的基本用法
论钢琴踏板的正确使用
科技改变生活
刍议音乐表演与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试论音乐表演中如何进行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节节草的秘密
演奏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作品47号》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