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2009-01-14 04:28
教育教学论坛 2009年12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优化

窦 建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是一部与时俱进的语文教育纲领性文件,它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我们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必须遵循新课标的要求,要有明确的依据,要以学生为主体,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体现创新的特点,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优化;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着眼于21世纪社会发展的特点和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无疑对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对培养创新素质的人才有着指导和促进作用。贯彻、宣传、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就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怎样才能做到课堂教学目标的优化呢?我以为,新课程标准起码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明确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堂目标是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进行表述的,与此相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表述方面发生了变化,它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同时,在“课程目标”部分提出,“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这里所说的五方面是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遵循这些基本理念。课堂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遵循现代教育的发展教育观,即对学生进行教养、教育,促其发展。课堂教学目标可以这样展示:培养——知识目标(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培育——情感目标(情操、道德观、审美观、爱国主义精神等);发展——技能目标(听、说、读、写的技能、智力技能、学习方式方法等)。

二、考虑结果

教学目标是预期教学结束时应达到的效果。因此,备课中制定目标时应全面考虑教学结果。如,这堂课上完之后,学生要掌握哪些知识,提高哪些能力,具备哪些技能技巧,情感上态度上会发生哪些变化等。这样,可以对照检查目标完成得如何。所以,在目标的制定上,不能用比较含糊或宽泛的词语,用语必须准确而有分寸。一般来说,知识目标常用“认识”、“理解”、“掌握”、“积累”等词语来表达;情感目标常用“感受”、“感悟”、“体会”、“领悟”等词语来表达;技能目标常用“概括”、“整合”、“运用”、“评价”、“鉴赏”等词语来表达。这样,就拉开了目标达成的档次、区分实现了目标的层次。这不仅能够直接指导课堂教学,而且效果明显。

三、确定主体

在优化的教学目标内容里,应该有这样几点:1.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对自己的学习有着清醒明确的认识,从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到学习策略以及学习情感的投入都非常主动。2.让学生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多种模式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认知、情感的发展。3.让学生探究学习。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鼓励学生在探索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应于自己的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这三点尽管并不全面,却为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突出重难点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从实际出发,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力争收到实效。现以今年新修订的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为例作一说明。按照课本规定的前5首是讲读篇目,后面6首是自读篇目,单元后附录的其他读背篇目5首作课外自读。于是,我确定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通过诵读前5首诗,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节奏、韵律,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理解诗中生动、鲜明的形象(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后6首诗是让学生欣赏不同特点和风格的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进一步增强对新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单元后5首诗的安排是延伸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更多的中外诗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纯正的文学趣味。总之,后面的这11首诗是对教学重点的反复强化。从诗歌本身来看,诗贵含蓄,每首诗都有独特的个性,讲课时不必面面俱到,而要把意象和象征作为难点加以突破。因为作者的出发点不同,选择的意象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语言风格也不一样,所以每首诗的教学不可千篇一律,而要因诗制宜。这个单元诗歌教学定准了意象和象征这个难点目标,就等于交给了学生一把鉴赏诗歌的金钥匙。

要实施新课程标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目标是不可缺少的,但还要注意教学中其它环节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将它们统一于科学教学之中。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培养学生的生活素养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改变课堂从目标制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