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伟
摘要:开展课外读书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学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的现状不容乐观,突出问题主要有:学校图书配置数量、品种不到位;读法指导不重视;学生学习负担重、时间不够等等,致使学生整体语文素养偏底、阅读能力下降、精神颓废。中学生正处在人一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处在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多读书读好书对他们的意义非比寻常。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读好书、多读书、有选择地读书、用正确的方法和视角去读书。
关键词:初中生;读好书;方法
一、指导学生阅读《读本》
语文教师在教学上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内获得读书的要领,课外获得长足的发展。现阶段的中学语文教材都随课文配套了《读本》,编写者充分考虑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单元教学的需求,在《读本》里面主要收集和编纂了与语文单元教学相适应的课文,数量有多有少,但主要与单元教学的内容相类似、或教与学的方法相关联,而且每篇都加上阅读提示和练习。本单元学习的阅读方法,学生可以现学现用,只要在课内通过或基本通过“举一”,打好基础,学得规矩,经过学习之后的操练,大量阅读、反复印证,阅读方法就可以在学生身上得到巩固而熟练,同时还可以见识同类文章、甚至是这类文章的变例,加深对该类文章的感受,知识也就容易转化为能力,使阅读向写作迁移。
二、指导学生阅读名著
必读书是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和新课程标准指定的图书,事实证明,这些必读书因为种种原因,不仅广受读者欢迎,而且有很多都是教育和影响了一大批甚至是多少代人。必读书中的不少文学作品还格外从语言文字方面润泽与滋养了后之学者,以丰富的营养哺育了一个又一个文学英才,文学史上一桩又一桩与读书相关传为佳话的事更是屡见不鲜。
语文教师应该站在传承文化传统与遗产的高度,来介绍必读书,引领学生走进必读书这座文化殿堂,然后让学生得到感染与洗礼,得到熏陶与体验,得到震撼与感悟。
三、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
中学教材中有许多关于科普知识宣传的作品,内容涉及了多彩多姿的科学世界,介绍了丰富的科普知识,孩子们读了都爱不释手。科普读物无疑是能够帮助学生增长科学知识的,科普读物当然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勇气,甚至能直接影响学生去参加科学实验和实践,著名科学家青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多数能够找到这种轨迹,普通科学爱好者当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好的科普作品还有益于培养和训练读者的语言与思维,因为科学是建立在严格的逻辑思维基础之上的,而科学上的公式定理都无不用最经济简明的语言来表述,所以任何一件成功的科普作品的语言所蕴涵的逻辑与严密当然是无可挑剔的。同时,优秀的科普作品还往往具有语言丰富生动等特点,所以这些作品有许多是科学与文化的珠联璧合。
四、指导学生阅读人物传记
见贤思齐是教育学生的话,也是我们自我教育的一个至理。古今中外,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大凡都有他们不一般的奋斗乃至成名的经历,尤其是他们当中有一些为世所公认、乃至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名人;他们或是自己,或是别人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和深刻的思索写出的传记,往往都是历史与文学的双璧,是寓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于一体的佳品。我们一般人,从懂事起就往往特别崇拜心里默认的英雄;有一些人终生不变一直崇拜自己心中的偶像,有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英雄的看法逐渐全面和客观,甚至心里默认的英雄换了几茬;然而心里向这个人物看齐、一招一式都学着他(她)的人比比皆是。中学生是一个应该有自己崇拜的英雄的群体,帮助他们寻找心中的英雄然后一遍又一遍去读他们的故事,无疑是等于给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找到不竭的精神源泉。
五、指导学生阅读报刊杂志
报刊杂志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就我校图书馆而言应该而且能够征订的180种报刊杂志的信息量来计算,学生能够获取的知识与信息数量还是十分可观的并且十分及时的;而且报刊杂志上往往发表一些适合时代特点的作品,他们形式多样手法各异,可以说他们展现的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我们语文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报刊杂志,然后培养学生天天读报,经常翻翻杂志的习惯;另一方面,也可建议学生自己订阅一两份报刊杂志,同班级或同宿舍学生交叉订阅,“订一份、看多份”,这样虽然有些吃本,但收获却是明显的;甚至可以让学生开展在班级读报的活动,便于学生涉猎更广的知识面。
多读书、读好书,从阅读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引导学生读好书,就好比在学生面前展开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妙世界,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观察社会、思考人生;陶冶情操、提高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