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斌
摘要中华文明历来讲究与自然的有机融合,对自然的深刻领悟使得中华文明中充斥着各种自然的痕迹。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到深入生活的文化寓意,处处都展现着自然的魅力,每一个自然界中实物演化出的符号,都体现在中华文明各个时期的文化特征。飞禽是与人类息息相关,和谐共生在这片土壤上的,各个历史时期飞禽纹饰的特征及演变,都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文明不同阶段的独特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古典设计 飞禽纹样 造物艺术 文化变迁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中华文明历来讲究与自然的有机融合,对自然的深刻领悟使得中华文明中充斥着各种自然的痕迹。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到深入生活的文化寓意,处处都展现着自然的魅力,每一个自然界中实物演化出的符号,都体现在中华文明各个时期的文化特征。飞禽是与人类息息相关,和谐共生在这片土壤上的,各个历史时期飞禽纹饰的特征及演变,都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文明不同阶段的独特的文化内涵。
1 拙朴的上古文化
从人猿相依别,中华文明的生命之火开始熊熊燃烧,人类的创物运动也就开始了,最原始的生产方式采集和狩猎发掘出了古人改造身边事物的源头。当物质逐渐丰富,创物不仅仅需要满足物质需求的时候,精神需求的内涵就加入到创物中来了。随着逐渐的开化,古人拥有了物质和文化的双重需求,纹饰也就随之出现,物质的丰富和精神的需求也导致许多非生产性物品的出现。
这些非生产性创物主要体现在对神灵的自然崇拜中,各种对自然界事物的崇拜使得大量自然物形态在创物中得到体现,玉鸮就是这个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创物。鸮在上古时期被认为是通神的动物,仰韶文化有陶鸮尊,商代有铜鸮尊,把祭器做成鸮的形状,就是期望借助鸮来通达神灵。玉鸮在制作工艺上可以感觉出双耳和勾喙,五官虽不显露却可以真切表达出来。制作工艺虽受到工具和技术的限制,但是它拙朴的艺术美感却是独领风骚的。
2 瑰丽的商周文化
中国青铜器的历史源远流长,绚丽璀璨。青铜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载体,司马迁《史记》记载的夏铸九鼎,到夏商周一脉相承,青铜和玉的礼器与饰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意味着镇国之宝与地位的象征物。商周时期,中国已经是一个尚礼的国家,而青铜器就是礼器中的代表,象征着森严的社会制度。纹饰在这一时期突现为庄重宁谧的装饰手法,所装饰的青铜器浓重典雅,开创了中国的青铜时代。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最有名的青铜器要数“子乍弄鸟”尊。全器铸成凶猛的鸮鸟,尖喙,鸟首与身分体,用榫卯结合,可开合。鸟首饰羽纹、回纹和点纹,颈部饰变形夔纹,内填回纹,肩部饰夔龙纹,背部饰高浮雕羽纹,腹部饰鳞纹和夔纹,足部饰云纹。此器据传山西太原出土。根据后来太原金胜村251号墓的出土文物提供的信息,“子乍弄鸟”尊很可能是晋卿赵简子或赵襄子自用的酒器。
3 超逸的春秋战国文化
经历了漫长的夏、商和西周的奴隶社会,中国进入了“革新时代”。随着政治上的分化和“和而不同”等理念盛行,中国进入了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各样的思想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从哲学、政治、文化到军事,无所不包,社会审美也从奴隶制社会的庄重肃穆中摆脱了出来,逐渐形成了灵动超逸的清新风格。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大变革,社会动乱,但是手工艺制作却因此摆脱了森严的国家等级制度束缚,设计风格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发展,形式活泼轻盈。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共出土了三枚玉飞凤,玉飞凤两面用微雕工艺阴刻细密的鳞形纹和羽线纹,体态优雅饱满,厚重而又不失轻盈,造型既平衡又有不对称的张力,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国内发现最早的微雕玉器。
4 醇厚的秦汉文化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大发展的时期。这一发展是对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承接着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不仅以丝绸驰名于世,而且在文化上也有许许多多为人称道的成就,秦汉文化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为此后二千多年的封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过了战乱纷飞的春秋战国时代和严酷的秦代,人民生活困苦,迫切需要修养生息,统治者迎合当时民众需求,在前期提倡节俭,与民休息,这就逐渐形成了集约极简的艺术风格。汉代的艺术品力图强调物体本源特征,强调神似而非形似,善于把握设计物体的大势,不拘泥于小节,大巧若拙的独特风格,开创中国设计简约主义的先河。
提到秦汉时期的造物艺术,最为大家熟知的当属秦砖汉瓦,秦代的万里长城为世界所瞩目,汉瓦当作为一个独特的设计形式,在秦汉时期盛行。三鹤纹瓦当就是当时瓦当的经典纹样之一,简约而不简单,用极富感染力的线条粗粗勾勒仙鹤的形态,灵动的形象跃然而起。
5 纷繁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时代,也是精神上最自由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这一时期也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重新陷入分裂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大反思时期,在哲学和审美等诸多领域都进行了重大变革。在造物艺术和装饰艺术上也一改前代的风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造物技术的革新,在思想和社会制度相对松散的社会环境当中,诸多的技术革新得以充分发挥,深远地影响到了中国以后的造物艺术,这其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当属原始瓷器的出现。瓷器作为以后中国在世界的代名词,其在中国文化和中国造物的传承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其中东晋时期的越窑青瓷龙柄鸡首壶非常具有代表性,器型通常是盘口,束颈,球腹,平底内凹,肩部饰弦纹三周,对称二系。鸡首引颈张口,后饰龙柄衔口沿,釉不及底釉青色。盘口,长颈,丰肩,深腹。腹上部外鼓。平底。一侧饰鸡首作壶流,另一侧饰一个圆柱形执柄。另两侧各饰一桥形系。整器深厚古朴,富有神韵。
6 张扬的唐代文化
唐代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时代文化。它博大精深,绚丽多彩,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和世界文化的瑰宝。唐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具有深远影响,对世界,尤其是日本、新罗等亚洲诸国也有较大影响。
唐朝初期是一个开放的世界经济和文化中心,在艺术和造物的方面都兼容并包,不拘泥于单纯的中国汉文化,体现了作为世界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胸襟。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如唐三彩等独特的造物形式。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三彩刻鸟莲纹三足碟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深刻体现了唐朝张扬的社会文化。
7 收敛的宋代文化
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座高耸的峰峦。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国力强盛、文化发达的重要时期,宋继唐后,承传开拓,形成了璀璨恢宏、独具风神的宋代文化。宋代文化空前进步,理学、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二程、朱熹、欧阳修、苏轼、司马光及沈括等优秀人物,享誉千古;而活字印刷、指南针及火药的发明和应用,更对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中国文化的进程由鼎盛时期的唐代过渡到转型期的宋代,由开放的唐代文化过渡到封闭的宋文化,由古典文化的巅峰过渡到近代文化的滥觞,唐人恢宏阔大、博约高涨、豪放外向、爽朗自信的气魄从此失去,代之而起的是宋人克制自持、含而不露、温文儒雅、谨小慎微的心理品行。人们所追求的人生理想不再是唐代的出将入相、金戈铁马、高歌凯旋、轰轰烈烈的外部功业,转而为一种琴棋书画、诗礼弦歌、调息养气、宁静自适的内在充实。人们的审美情趣不再关注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变为对于幽径深庭、飞花落红的挂牵留恋。人们的心理性格不再是对于陌生事物产生好奇与兴奋,而停驻于感受日常熟悉事物的亲切与温馨。外部世界仿佛与己无关,人们躲在封闭的内心天地里,用天理调整自己的思维、行为,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这种封闭的心理特征,虽然不利于国力的强盛,却有利于精神的深邃发展,有利于艺术的创造,因而后者的成就也就体现为宋代的突出特色。
在宋代造物艺术中,不仅仅是汝、官、哥、均、定五大官窑充斥着内敛的文人气质,整个宋代社会都体现着这种内敛。宋代民窑之一的吉州窑独创黑釉剪纸贴花瓷,为宋代各窑一绝。在全国其他窑址中都没有发现这种产品。剪纸历来为农村妇女的闺中之作,用以增加节日、婚嫁等喜庆气氛和绣花打制底样。吉州窑医师们把传统的、民间喜闻乐见的剪纸,成功移植到黑釉瓷器上,从而赋予沉闷单调的黑瓷以民间艺术之美,这是一大创造。常见的剪纸纹饰有双龙、双凤、朵花、花卉飞凤、梅花鹿、梅花竹枝和长命富贵、福寿康宁、福山寿海、金玉满堂等吉语。
8 粗犷的元代文化
元代的疆域是中国历代面积最广袤的,是一个空前广大的帝国。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整个社会就不可避免的充斥着草原文化的粗犷和豪放。蒙古族的草原风格随着政权的确立,在中原大地上四散开来。在文化上,蒙古族执政者即大力宣扬中原文化,也在自己族群中保留本民族特色,这直接影响到手工业生产中。游牧民族惯用的金属制品的型制在瓷器中大量仿造,大量的游牧场景也大量的出现在手工业的制品上,这其中最著名的制品首推“春水秋山玉”。
金元时期出现了一种特殊的雕刻禽鸟类的装饰玉,表现的题材大多为一只“小而健”的鹰在奋力追捕一只仓皇逃窜的天鹅。这种鹰的学名叫做“鹘”,俗称“海东青”。因此有些学者将此类玉器定名为“鹘攫天鹅”佩。它的出现和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内容密切相关,公元9世纪至10世纪辽朝建立后,“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且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春捺钵就是契丹族在漫长的冬天过后,开展狩猎活动的地方,而以饲养的海东青捕捉天鹅,则是狩猎的主要内容。但真正把“鹘攫天鹅”的题材表现在玉器图案上的,则是取代契丹族建立国号为金的女真族。金朝皇帝沿袭了这一习俗,只是把“春捺钵”改称为“春水”。因此,这种举世闻名的“鹘攫天鹅”佩,又被许多学者称之为“春水玉”。
“春水玉”玉质温润,设计巧妙,主体突出,线条流畅,雕工精细,层次亦非常丰富,富有立体感。其雕刻对象的瞬间情态惟妙惟肖,可谓形神兼备。
9 热烈的明代文化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由汉族统治的最后一个朝代,也是中国在思想上除春秋战国时期外,最为开放的时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艺术追求上,也体现出了很强的文人气质,在造物设计中追求简、厚、精、雅,最具代表特征的当属明代的家具,一改前朝风气,一直为中国文化界所推崇。在瓷器制造方面,也尝试进行突破,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瓷器品种——斗彩。这其中成化斗彩鸡缸杯就是当中的代表。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为酒杯,形似缸形,以子母鸡群为题材。间饰洞石花卉。在淡雅的青花轮廓线的衬托下,釉上彩中的红、黄、绿、紫釉更显得浓烈鲜艳。鸡缸杯以新颖的造型、清新可人的装饰、精致的工艺而历受赞赏,堪称明成化斗彩器之典型。其胎质洁白细腻,薄轻透体,白釉柔和莹润,表里如一。杯壁饰图与型体相配,疏朗而浑然有致。画面设色有釉下青花及釉上鲜红、叶绿、水绿、鹅黄、姜黄、黑等彩,运用了填彩、覆彩、染彩、点彩等技法,以青花勾线并平染湖石,以鲜红覆花朵,水绿覆叶片,鹅黄、姜黄填涂小鸡,又以红彩点鸡冠和羽翅,绿彩染坡地。施彩于浓淡之间,素雅、鲜丽兼而有之,收五代画师黄荃花鸟画的敷色之妙。整个画面神采奕奕,尽写生之趣。
10 华丽的清代文化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也是由少数民族大一统统治的第二个王朝。在中国文化史上,清代文化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系统总结和整理,也是古老的中国文化走向近代的重要一步。有清一代的两个多世纪间,数千年古老文明的深厚积累,一代经济、政治的盛衰起伏,中外交往由隔绝而趋于频繁,为此一时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舞台上,满汉文化从冲突走向交融,中西文化急剧碰撞而趋于会通,演为古国文明的再度辉煌并迈入近代文化的门槛。
这个时期,随着国力的强盛,造物艺术的革新蓬勃发展,由于统治阶级的热爱,中国各个时期的瓷器品种纷纷复烧,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粉彩这一创新品种。粉彩的出现第一次对青花在中国瓷器界的地位产生了影响,粉彩以其颜色渐变的特有魅力,一举征服中国瓷器市场。
粉彩初创于康熙晚期,盛烧于雍正、乾隆,成为清代瓷业生产的一个主要品种。“长治九安”天球瓶为清雍正时期粉彩典型作品,由于清朝统治者少数民族的地位,他们对社会稳定的诉求比以往各个朝代都要强烈。此件瓷器用弥漫全器的枝干谐音“长枝”来寓意“长治”,画九只鹌鹑谐音“九鹌”来寓意“久安”,充分表明了当时统治者的心理诉求。
清代的造物艺术紧紧跟随其文化特征,改变了明代的简洁而不失热烈的风格,转而呈现出热烈的文化特征。
11 综述
中华文明传承上下五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发展。中国文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重视人与人的和谐。中国很早就有许多举世文明的文化,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很大影响。
中国文化的各个时期,都突显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既各领风骚又和谐统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都很好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参考文献
[1] 田自秉.中国纹样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国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 张羿正南,潘明歌,陈宁.中国历代传统纹样.河南美术出版社,2007.
[4] 张晶.中国古代多元一体的设计文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5] 朱淳.造物设计史略.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