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娟 白正艳 林健兴 徐婉毅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将126例施行了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与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术前心理护理,系统康复训练,术后低血压、感染、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方面做好预防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低血压、感染、脱位、下肢静脉血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护理,有利于全髋关节早日康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训练;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2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b)-103-0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人体矫形外科中较大的重建手术。它主要适用于股骨颈骨拆及股骨坏死等患者。术后容易发生多种局部和全身并发症,主要并发症为低血压、感染、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1]。全髋置换术是骨科较大的手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臼骨折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疗程短、疗效显著的特点,手术能否成功与护理质量有密切关系,因此对护理质量要求较高。我院自2006年8月对12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早期进行了全面的康复指导,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搜集2006年8月~2008年8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26例患者施行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原因:股骨无菌性坏死40例,股骨颈骨折5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4例。其中单侧髋关节置换116例,双侧髋关节置换10例。男性68例,女性58例。年龄56~81岁,平均(63.8±3.5)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住院时间、营养状况、体质、治疗方法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2],并观察有无脱位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用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检查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波检查是否有髋股静脉血栓。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3、6个月全髋关节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护理
心理护理方面,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置换人工关节患者顾虑多,心里多不踏实。笔者认为应把心理康复作为功
能康复枢纽,以心理康复来促进和推动功能康复,使其主观能动地参与功能康复的训练。本组患者手术前后较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急于求成,锻炼进度盲目超前并随意活动;二是过于谨慎,担心活动后致手术失败。护士要针对患者的复杂心理,及时做好解释、安慰工作,解除患者思想负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及锻炼。在进行早期康复锻炼的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用鼓励性语言对患者的每一个动作都给予耐心的指导和肯定,使患者树立自信心,自觉地进行锻炼。及时了解患者的康复锻炼情况,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使家属能够主动协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以利于其出院后康复锻炼的继续。
4 康复训练
4.1 早期功能锻炼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主要是保持关节的稳定性和肌肉的张力,防止出现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术后4~6 h即可开始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锻炼,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机会。具体方法:患者仰卧,收缩股四头肌和臀肌,缓慢将患肢足跟向臀部滑动,使髋部屈曲,足尖向前,先做健肢练习,再移向患肢,屈曲角度不宜过大,以免引起髋部疼痛,一般髋关节屈曲就应小于45°,活动以患者疼痛能耐受为原则。术后第1天,鼓励其深呼吸,有效咳嗽,同时上肢外展、扩胸,增进体力,维持上肢关节的活动范围,从疼痛感觉最小的股四头肌开始,膝下垫一小软枕,下肢伸展,收缩股四头肌的肌肉,先健侧再移向患侧,股四头肌的肌肉收缩是为了预防站立时,膝关节屈曲畸形。
4.2 髋关节活动度的练习
患者必须保持关节适当的活动范围,才能完成功能性的活动。髋关节伸展和旋转训练,以训练髋关节的活动度,屈曲练习应逐渐由被动向主动过度。方法,①卧位练习:锻炼屈髋肌力量的最好办法是作髋关节半屈位的主动或被动抗阻力屈髋练习。术后24~48 h,如无特殊情况可允许患者翻身,患者伸直患侧髋关节,保持旋转中立位,伸直同侧上肢,手掌垫在粗隆后面,屈曲健侧下肢,由医护人员协助向健侧翻身,两腿间置一软枕,髋、膝关节内收、外展运动(抗阻或不抗阻)。如术后有髋关节伸直外旋位不稳定,则避免外旋髋关节练习。②坐位练习:术后6 d,可协助和指导患者行坐位训练。首先,协助患者将患侧下肢移近床旁,靠近床沿放下后,坐于床旁,进行伸髋练习时,双手后撑,主动伸直髋、膝关节,髋关节屈曲不超过80°,屈髋练习时,髋关节适当处展,并置于旋转中立位,再进行屈髋位旋转练习。
4.3 出院指导
继续指导患者进行锻炼,按出院前训练方法在床上或站立时进行,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及强度。床上休息时,使髋关节屈曲20°,膝关节屈曲30°,下肢仍需垫高,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做到三不,即不盘腿,不侧卧,不负重。3个月后患肢可逐渐负重,注意安全,防止跌倒。定期随访,在术后1、3、6个月来院复查。
4.4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4.4.1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继发的肺栓塞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致死原因。每班严格检查患者是否保持正确体位,扪诊左腓肠肌,尤其是术后48 h内,应严密观察下肢有无循环障碍现象。术后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也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康复训练必须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保证患者的安全,注意如已发生深静脉血栓,应避免患肢的活动,忌做按摩、理疗等,防止发生肺栓塞[3]。
4.4.2 脱位 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注意观察双下肢是否等长、是否疼痛,触摸手术部位有无异物突出感,向患者详细说明正确体位的重要性,加强防范意识,不宜过早进行直腿抬高活动,屈髋不大于90°,搬动患者时需将整个髋关节托起,不能单纯牵拉抬动患肢,并做到双下肢不交叉,侧卧时卧向健侧,两腿间放置软忱;病情许可可下床,不坐低椅,坐凳时,让患肢自然下垂,不屈身向前及向前弯曲拾起物件。
5 讨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严重的关节损害、重建关节功能的重要治疗方法。精湛的手术技术结合科学有效的术后康复护理指导,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关键[4]。髋关节位于全身的中部,其主要功能为负重,但又有相当的灵活性,但负重与运动相比前者更为重要,髋关节周围的许多肌肉对维持髋关节的稳定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制定了以肌肉训练、关节活动为重点,以增强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为目标的康复方案。护士指导康复计划,按不同的手术方法采用不同的康复进程[5]。
成功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取得疗效的基础,积极有效的系统康复训练是能否恢复髋关节功能的关键,只有进行积极、合理的护理和康复训练,才能改善人工髋关节的活动范围,保证重建关节的良好功能。做好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前适应性训练[6-7],术后生命体征观察,患肢护理及预防并发症及功能训练,对手术的成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恢复了关节功能,解除了疼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飞燕,彭文丽,陈静金,等.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6):813-814.
[2]方汉萍,杜杏利,常增林,等.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早期康复训练[J].中国康复,2005,20(3):169.
[3]杨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8,1:14-15.
[4]宇文慧,周冬梅,欧杰,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护理[J].河北医药,2007,29(11):1269-1270.
[5]王冬莲.人工髋换术后早期程序化的康复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0):1598-1599.
[6]丁慧丽,余艳丽,张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3):123-124.
[7]张亚丽,谢秀霞,闫淑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9):61-62.
(收稿日期:2009-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