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十二象太极拳(上)

2009-01-12 05:47李晓东
武当 2009年1期
关键词:左掌右转右掌

李晓东

此拳是笔者随李铸老师所学,其源流已无法考证。据练此拳的杨仲伟老师讲,这套拳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天水国术馆主任王斡丞老师得奇人独自秘授。现本人根据所学及采用杨仲伟老师整理的文学资料,将《内家十二象太极拳》作一介绍,供武术爱好者参考。

一、特点及要领

“十二象”太极拳的每个动作,是以十二生肖命名的,其中包括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并仿照这些动物特有的动作形态,或争斗、猎食惯用的技法编排出相应的拳法动作姿势。其特点有:

(一)轻松柔活,架子舒展圆满,动作不僵不拘。

(二)连贯一气,从“起式”到“收式”,动作衔接紧密,没有明显的停顿。但速度却有快陧节奏,用劲有刚有柔,步法有跳跃、摆旋,类似陈式“老架”。

(三)协调完整,不论整个套路或是单个动作,都要求身躯和四肢的活动要上下相随,协调一致,步法配合和谐、统一,所谓“一动百动”。

总之,练“十二象”太极拳时,必须达到:虚灵顶劲,松肩沉肘,尾间中正,虚实分明,意念集中,呼吸自然,气沉丹田,劲力圆活,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快慢相兼,刚柔相济,绵绵不断,完整一气之要求。

二、动作图解

起式:两脚并步站立,两手五指并拢,直臂贴靠两腿外侧,面向正南。(图1)

左脚向左轻轻分开半步,与肩同宽,脚尖向前。(图2)

第一段

(一)老叟整须

上体微向右转,两手掌上托,举至与肩同高,再翻掌心向下。(图3)

上体微左转向正前方,两腿微屈,两手掌轻轻下按,落至腹前,掌心向下,掌膝相对。(图4)

(二)童子观书

上体微左转,右脚向右后方撤步,左腿屈膝成弓步;两手从右腰际向东南方伸出,左掌心向下,掌沿缘转外,右掌心向下,指尖朝前,置于左手上部,与肩等高。(图5)

上体右转,两手同翻,右掌心向上,左掌心向下,从左向右平云置于右乳方下,右手心朝后,指尖朝下,左手指搭于右手腕,右腿弯曲后坐。(图6)

上体前移,左腿成前弓步,两手拇指并拢,手背向外,指尖朝下,平推至左前方。(图7)

上体微右转,右脚向正前方上步,两手翻转,掌心向面部,成观书状。(图8)

上体不动,两腿缓慢屈膝半蹲;两手自然分开下垂,分别向下、向后、向上划弧,再下按至胸前。(图9)

(三)叶底藏花

上体微左转,右腿向右前方跨出半步,左腿屈膝成左弓步;两手心向上,右手平云至左肋下,左手前伸。(图10)

上体右转,右腿成右弓步;右手从胸前向右下方翻掌从上向下按于右乳方,左手向左下向上抱回至右肋下,成抱球状,眼看右手背。(图11)

(四)野马分鬃

上体转向东北,左腿向东北跨出成左弓步;左手伸向东北与肩同高,手心向上,右掌压至右腰际袋口处。(图12)

(五)白鹤亮翅

上体微右转,面向正东,右脚跟进半步;两手相抱于胸前,掌心向内,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图13)

上体伸直,左脚向前移半步,脚尖点地成虚步;两手撑开,右掌置于右耳际,掌心朝前,左掌按于左肋下袋口处,掌心向下,眼看前方。(图14)

(六)指裆捶

上体左转,面向正北,左脚尖向左摆90度,右腿向左上步成马步;右手握拳向下、向后,再向西前下栽,拳背朝外,拳眼朝左;左手回抱压至右前臂部,眼看前方。(图15)

(七)白蛇口土芯

上体右转,右腿扯回,向北、向东,脚尖向南;右拳翻腕划弧下劈,左手向左、向上、向前按于右小臂处。(图16)

左腿上步独立,右腿背起,上体前倾;右拳变掌从左腕背向上前方穿出,掌心向上,左掌按于胸前。(图17)

(八)肘底捶

右腿下落至左脚跟处左脚向前移半步脚尖翘起,重心后移;右掌变拳扯回置于左肘下内侧,左手从右小臂撑出为竖掌服看左手虎口。(图18)

第二段

(九)犀牛望月

上体左转向北,左脚尖左转90度;左掌向左后方平转伸直上竖,右掌置于胸前,眼看左掌。(图19)

(十)燕子提泥

上体右转180度,面向正南,左、右脚尖向右后转成马步,右拳变钩手从前头顶部向右、向后钩起,左手向右经面前绕至右膝部变为钩手。(图20)

上体下俯,上胸距地面20厘米,从右向左移动,左、右钩手背起。(图21)

上体挺胸面向正东,左腿成前弓步;左、右钩手指尖向后,分别置于左、右胯后部。(图22)

(十一)童子拜佛

右脚上半步,落在左脚后面,左脚前移半步,脚尖翘起;左掌从右前臂内侧穿出,右掌划立圆从前抽回,竖于胸前,重心后移,眼看左掌虎口。(图23)

(十二)羚羊绊蹄

上体右转面向正西,右腿向西北跨出成右弓步;右掌变爪,向右下挖,置于右膝前,左掌变爪,从左上方下挖,置于左胯部。(图24)

上体后坐,左腿成弓步,右手向上前方下挖,停于右膝上部,左手从上前方回压至小腹部,眼看右手背。(图25)

(十三)猿猴摘果

上体右转,左腿上步独立,右腿提膝;右掌向前托起,掌心向上,左掌平托至右腕处,眼看前右掌。(图26)

(十四)白猿坐洞

上体微右转,右脚下落至左脚前半步,脚尖点地,左膝屈蹲成虚步;两掌变拳落至胸前,右拳在前,左拳在后,拳面朝上,眼看前方。(图27)

(十五)山鸡蹬枝

上体左转,右脚回收至左脚内侧成鸡蹲步,左拳变掌向右回抱,右拳变掌向左回抱,至胸前成十字手,左外右里。(图28)

左腿微屈站稳,右膝提起,右脚向右前方慢慢蹬出,脚尖回钩,力在脚跟;两掌分别前后撑开,肘部微屈,手腕与肩平,掌心向外,右臂右腿上下相对,眼看右掌。(图29)

(十六)虎抱头

右小腿收回,右膝平屈,脚尖自然下垂;左前臂外旋,左掌由后向上、向前划弧下落,右掌掌心翻转,向上与左掌同时平行落于右膝上方,两掌心向上,眼看前方。(图30)

右脚向前方落下,脚跟落地,成右弓步;两掌下落,经两膝旁慢慢握拳置于左右腰际。(图31)

上动不停,两拳分别从两侧向下、向后、向前合拢,高与肩平,两拳眼斜向下,相距一头宽,臂成钳形,眼看前方。(图32)

第三段

(十七)野豚撞闸

上体左转,左脚跟为轴,左脚尖向左转90度,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足尖点地;两拳变掌,掌心向上,右掌平云至左肋下变拳,拳背朝上,拳面朝左,左掌从右上臂穿出,平云至左肋部,以左手指抵住右拳,眼看向右将顶出的右肘。(图33)

上体右转,右腿向右上步成前

弓步;右肘以左掌相抵动向右前方顶出,眼看肘尖。(图34)

(十八)老兔蹬鹰

右腿提膝,向左半步震脚落地;右拳翻腕,拳背朝下,向左、向右划弧下劈,左掌向左、向上、向右划弧,手背贴于右肘底。(图35)

上体侧向右倾,左脚向左上方蹬出,脚背朝上,脚尖朝前回钩;右拳向右直伸,成侧平衡状。(图36)

(十九)山獒跳涧

左脚向左半步落地,右腿提起;右拳变掌回抱胸前,左掌回抱叠于右掌,成十字手;上体疾左转,右腿向左前上步,与左腿同时跳起。(图37)

上体随着腾空疾左转360度落地,面向正东;左腿成弓步,左掌变钩手用腕背向左上方撑出,与眉等高,右掌掌心向内,置于左钩手腕处,眼看钩手。(图38)

(二十)雀地龙

左腿屈膝下蹲,右腿向右扑出成右仆步;上体右转,左钩手向右、向下、向后钩起,拇指向上,右掌下落经腹前顺右腿内侧向前穿出,掌心向外,眼看右掌。(图39)

(二十一)猛虎推栅

上体右转,面向正北;左腿向右前方上步,两腿微屈成半马步;两手掌心向上。(图40)

两掌顺两侧向下、向后、向上至肩高时,再向前下方推出,两臂圆撑,两掌塌腕,眼看掌尖。(图41)

(二十二)白虎卧雪

收左脚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右腿屈膝下蹲成鸡蹲步;右手翻掌,掌心向上、向左、再向右置于左胸前,即滚臂上撑,掌心向外,停于额前,高与眉齐,左手翻掌掌心向上、向右贴胸穿出,翻手向左胯变钩手向后钩起,眼看左侧。(图42)

(二十三)黄龙出洞

左腿向左跨步,右腿向左上步;上体转向正西;右掌向上前方穿出,掌心向上,左钩手变掌划平圆,置于右肘下,掌心向下,眼看右掌。(图43)

(二十四)灵猫扑鼠

上体转向正东,左腿成前弓步;右掌从上翻手向东下压至右袋口处,左掌向左前方抓出,眼看左爪。(图44)

(二十五)闭门推月

上体右转,面向西南;两腿成斜马步;两掌从东向西平云,两臂右伸,右手在前,左手在后,两掌心向下与肩同高,眼看右手背。(图45)

上体转向正东,左腿在前成弓步,两掌经腹部向左前方推出,两掌心朝前,两手指尖相对,眼看两掌。(图46)

第四段

(二十六)白虎卧雪

上体右转,右脚尖向右摆90度,左脚收回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右腿屈膝下蹲成歇步;右手翻掌,掌心向上、向左、再向右置于左胸前即滚臂上撑,掌心向外,停于额前,高与眉齐,左手翻掌,掌心向上,向右贴胸穿出,翻手向左胯变钩手向后钩起,眼看左侧。(图47)

(二十七)鼠窜

上体微向东转,左脚前掌落地,向左刹地迅速滑出,成半仆步。(图48)

上动不停,右脚向右脚跟靠击,左脚仍向左刹地迅滑成半仆步;右掌向左下再卷臂架起于前额部,左钩手从后向上从前再向后划立圆钩起,眼看左侧。(图49)

(二十八)蛇耍

左脚向前平移半步,左腿成弓步;右掌下落至左胸前,左钩手变掌,掌心向上,与右掌相对,成抱球状,眼看右手。(图50)

两手从左向右平云至右乳方上体随之右转,面向正西,同时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右掌从上向下划立圆竖掌在面前,与鼻同高,距鼻加厘米处,左掌在右掌划立圆的同时随之亦划立圆,竖掌置于右臂弯处,眼看右掌虎口。(图51)

两手从右向左平云至左乳方上体随之左转,面向正东,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掌从上向下、向上划立圆,竖掌于面前距脸40厘米,与鼻同高,右掌在左掌划立圆的同时,随之亦划立圆,置于左臂内弯处,眼看左掌虎口。(图52)

左掌收至左胸前,掌心向上,右掌向右、向下盖于左掌上部成抱球状。(图53)

两手从左向右平云至右乳方,上体随之右转,面向正西;同时,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右掌从上向下立圆竖掌距脸部40厘米处,与鼻同高,左掌在右掌划立圆的同时,随之亦划立圆,竖掌置于右臂弯处,眼看右掌虎口。(图54)

(待续)

责任编辑若愚

猜你喜欢
左掌右转右掌
日出(外一首)
为“右转必停”叫好
少林黑虎拳(下)
易筋经(七)
少林黑虎拳(上)
我们的“新家”
白猿通背拳前八手
杨氏八卦掌之撩阴掌技击法
大力金刚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