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桂平
刚看到《展示华夏文化魅力》这篇文章,笔者觉得可讲之处实在很少,除了贝聿铭和他的杰出成就,以及保持一颗爱国之心外,没有什么可讲。向前辈们请教,得到的观点也是如此。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语文,不仅仅要教知识,还有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及情感的培养。带着这样的观念,笔者再细读这篇文章,发现可讲之处还有很多。下面是笔者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一加一大于二
在讲到第一个标题“在美国的建筑界初露头角”时,里面提到贝聿铭和柴根道夫的合作,正因为两个人的合作,精诚互助,才会取得如此不凡的成就。其实,像这样相互合作而取得成功的例子很多,我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有人曾说一加一大于二,你们相信吗?”学生都睁大怀疑的眼睛看着我,以为我说错了。看到他们的眼神,我又重复了一遍。这时他们不再怀疑我,而是在想为什么一加一会大于二?老师这样问肯定是有目的的。我会心一笑,说:“不信,你们瞧。书本上的贝聿铭和柴根道夫是一加一两个人吧,但是他们合作出来的成果却大大大于两个人的功劳,不是吗?”学生都满意地点点头。我趁热打铁,继续说:“不但有一加一大于二,也有一加一小于二。”这时一个平时答问最积极的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说:“老师,我知道。如果两个人之间不合作、不团结,而相互捣乱的话,那么一加一就会小于二。那么两个人的力量,还不如一个人的力量呢。”我高兴地让他坐下去,总结道:“所以我们以后在学习、工作上一定要——”
“团结——”
“是的,像贝聿铭和柴根道夫一样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机遇留给有才华的人
有时我们会感慨,这些学生都上初中了,怎么还这么不懂事,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总是要让人管着,不会自主地学习。其实这也不能只怪学生,只能说他们的知识面不广,还没有认识到罢了。那么我们做老师的就要尽可能地利用实例熏陶他们,让他们改变。
文章中的第二个标题“在非议中屡创建筑奇迹”,提到了奠定贝聿铭世界级建筑师的三个建筑。其中讲到第一个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建筑时,我事先已经设计好,预想在这一小节里,让学生们能明白:机会只会留给有才华的人。
我先问学生:“为什么约翰·肯尼迪图书馆会给贝聿铭设计?”
学生都能够从书本中找出:贝聿铭虽然那时还是一个初生之犊,但是凭借他独有的设计,而获得了肯尼迪遗孀的赏识,从而获得了这个机会。
我接着又问:“那贝聿铭最后一举成名,你们认为是偶然还是必然?”
其中一个学生回答道:“是必然的,因为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很有才华,肯定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接着我做了一个假设:“如果贝聿铭得到了这个机会,自己却没有才华,他会成功吗?”
学生们一致说“不会”。
“对呀,所以我们要明白一点,机遇只会留给有才华、有准备的人。如果你是一个没有才华的人,那么即使你得到了机遇,最终还是会以失败告终。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这时学生们纷纷举起手来,抢着回答,我选了一个平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回答,他说:“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等将来机遇来了,才能成功。”
三、成功是由汗水和心血凝成的
贝聿铭可以说是建筑界的天才,他的设计独特,别具匠心,造型大胆,但这和他的勤奋是分不开的。我在讲第三个标题“多变的设计,不变的中国心”中设计北京香山饭店时引导学生们去认识这点。要他们细读第十二小节,贝聿铭在真正设计香山饭店前做的种种准备,认识到“我们不能只惊羡别人的成功,也要看到别人付出的汗水和心血。”同时也告诉我们,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源于他们的勤奋。同样,如果我们也想做一个有成就的人,勤奋是我们必备的。
四、了解中国历史,为国争光
在讲这篇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时,我借贝聿铭的话“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来帮助学生们了解当年的历史和香港的历史。
让学生们明白我们中国曾经的辉煌和成就,以及如今中国的国情。我们无须刻意夸大自己的祖国,我们应该把实情告诉学生,让他们能像贝聿铭一样有一颗为国争光的爱国之心。
我明白仅仅靠这一堂课,不可能真正改变学生,但是我会继续坚持下去,挖掘文本,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而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于学生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里学习的许多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但是,人的思想接触过了的东西,会在我们的心灵里,首先在我们的情感和内心感受里留下痕迹。”
生活处处有美,课本处处有教点,只在于是否细心观察。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龙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