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亮
学生的思维训练是初中劳技课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思维导图在初中劳技课中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整理学生的思维,及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有很好的作用。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劳技课中的作用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于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它是用颜色、线条、词汇和图像将一些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劳技课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初中劳技课以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为总目标;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在初中劳技课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有适合他们的学习工具,而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学习者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思维的脉络,并可供自己或他人回顾整个思维过程。在开展初中劳技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思维导图是一个不断在发展和完善的工具,同时它也是一门在不断精炼和提高的技术。因此,初中劳技课与思维导图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制作作品的展示、设计制作的计划、互相帮助的小组学习等诸多方面进行整合。
二、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尝试
1.运用思维导图,训练学生发散思维,整理要研究的问题,确定主题
初中劳技课中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些是进行改进创新,而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思维训练的过程。要想进行改进创新,首先就要了解研究对象。如在对钟表的表盘进行创新设计时,首先要了解钟表,那要了解钟表的哪些方面?笔者认为,最理想的方法就是运用思维导图把想研究的问题展示、归纳。
最初写的时候,学生的思路很窄,想研究的问题也就是钟表的构造、颜色、历史等问题,经历了小组交流、思考、组内整合的过程之后,学生在原来的思维导图的基础之上进行了补充、整理。于是又产生了想要研究钟表的价格、钟表的作用、钟表的表盘设计等一系列有价值的二十多个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需要解决的轻重缓急,标出问题解决的先后顺序,依次解决,这些问题对学生在进行钟表的表盘设计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往的研究主题,都是由教师确定的,由于思维导图在选择时凸显作用,学生可以就钟表一件事物,运用发散思维联想到相关的诸多方面,从而轻松确定研究主题,学生还可以根据问题需要解决的轻重,标出问题解决的先后顺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2.运用思维导图,聚敛学生的思维,制订试用计划
当学生的小设想变为小制作时,也就是试用改进阶段,学生应该做些什么?在《钟表的制作》中,学生体会到钟表表盘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使用。所以,在小制作完成后,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制定了试用计划,使学生的思维聚敛在自己产品的改进上,在反复试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试用方案,不断修改自己的作品,使其不断向成功的创新作品迈进。
由于思维导图具有特殊的表现形式,设计思维导图时,是环绕主题思考,不会迷失方向。运用思维导图这种简单明了的方法,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试用计划,在实践中,如有不完善的地方修改起来很方便。另外,由于思维导图具有可修改性,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和原有的问题可以很好的衔接。
三、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思维导图带来的思考
1.思维导图体现了课程的开发理念
初中劳技课不仅包括课程内容及其组织形式,还强调学科教育、社会教育、品德教育、艺术教育等多方面的有机融合;功能上关注学生的兴趣、态度、能力、知识等多方面的综合,注重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课程目标来看,初中劳技课面向每一个学生,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表现出较强的针对性和发展性。从课程内容来看,初中劳技课课程更富柔韧性和生成性。
思维导图采用联想的方法,使与中心主题相互关联的因素同时呈现,可以有机地综合诸多方面的因素。如在《六方笔筒的制作》这个主题中,同学们了解了笔筒的历史,搜集了各种各样的笔筒,了解了笔筒的种类,制定了制作笔筒的步骤过程等,这些研究内容都是学生在第一课时利用思维导图确定的,体现了初中劳技课的开发理念。
2.思维导图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是由教师确定研究主题的。最先关于《钟表的制作》,教师定位于钟表的表盘设计。由于思维导图在选择时凸显作用,于是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了第一课时,同学们由钟表想到了二十多个相关因素,如钟表的历史、钟表的作用、钟表的价格、钟表的支架、现有钟表存在的问题,及可以从哪几方面进行钟表的创新设计等。利用发散思维联想到相关的诸多方面,从而轻松地确定了研究主题。思维导图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把研究主题的生成交给了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思维导图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受到教师确定主题的局限,很难把一个主题内容研究深入。在《相框的设计制作》的教学活动中,从最开始只是对相框形状进行设计,到同学们利用已经掌握了的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相关因素的联想,产生了对放置相片的大小、相框支架、相框结构等的设计制作,不难看出思维导图利用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以一个主题为核心呈现了学生多方面的相互关联,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4.思维导图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思维导图的呈现,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转变为主动。随着动手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不断生成,初中劳技课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
如在《钟表的设计制作》活动中,学生在进行钟表表盘的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多方相关因素及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如支架或挂钩问题对制作后的钟表能否推广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等,所以,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不断发生的新问题调整方案,从而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通过在初中劳技课中引入思维导图,不但转变了任课教师的教学观念,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还从根本上促进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总之,思维导图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凸显新课程理念。将思维导图引入教学,可为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 北京市大峪中学分校
(责任编辑 田欣欣)